□陳建平
江南是詩畫,江南是歌酒,江南也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鄉(xiāng)愁。
江南的本義為長江之南,自明朝始,將杭州、蘇州、松江、常州、鎮(zhèn)江、嘉興、湖州等七府稱作江南。
江南有小橋流水,有槳聲燈影,有杏花春雨,有粉墻黛瓦。
江南有煙雨小巷里撐著油紙傘的丁香姑娘,也有煙波浩渺太湖上的漁舟唱晚。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那里地處富庶的“長三角”,是我國歷史上最美麗最繁華最令人心馳神往的一片寶地。
但我心目中的江南,絕不是一種地理概念或經(jīng)濟(jì)概念,而是一種心靈棲居和文化皈依。
六天行程,我是在湖州太湖南岸開啟這段“江南行草”的。
何謂“行草”,是“行程潦草,走馬觀花”,沿途只能采擷只鱗片甲。
虎的鄉(xiāng)愁在山林
八百里煙波太湖“包孕吳越”,環(huán)湖393公里湖岸線中,浙江湖州只占了約八分之一。
當(dāng)時(shí),為管轄方便,江浙兩省進(jìn)行了一次“屬土互換”,浙江用所轄太湖換了江蘇所轄的嵊泗列島。后來,浙江要索回太湖,但不了了之。
不知,浙江的太湖和江蘇的嵊泗有沒有離家的鄉(xiāng)愁?
雖然太湖換給了江蘇,浙江湖州段只有湖堤向水面延伸60米的管轄權(quán),卻不影響湖岸崛起一片新穎與古老混搭的旅游度假區(qū)。
那是投資350億元、占地8平方公里的“太湖龍之夢樂園”。樂園囊括新造的太湖古鎮(zhèn),卡通式國際馬戲城,還有動物世界、海洋世界、歡樂世界、嬉水世界等。
我們?nèi)胱〉闹中豌@石酒店有2800個(gè)客房,偌大的大堂中心竟然圈起一座虎園,設(shè)置假山洞穴水池涼棚。
兩只白虎吸引了不少看客在玻璃墻外圍觀,特別是幾個(gè)孩子,激動得手舞足蹈嗷嗷直叫。
它們雖然威風(fēng)仍存,長得健碩雄壯,想來溫飽不愁,卻不耐煩地急促踱步。
想來“虎生在世”,也有更重要的自由呢。或許,它們想起了曾經(jīng)的山林老家,也萌生出濃濃的鄉(xiāng)愁啦!
天地孕育萬物,自有其適者生存的環(huán)境。
雄渾的山,博大的林,是百獸之王呼風(fēng)喚雨的天地。小家碧玉的江南地域,素來少有虎蹤,何況是珍貴的變異白虎呢!
山大王能否給儒雅江南植入一股威猛之氣,我看大有可疑。而猛虎被綿軟江南同化成溫順的羔羊,卻是大有可能。
我不禁為白虎感到深切的悲哀!
拾幾塊如意帶回家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般開落。
這朵蓮花,就燦爛地開在太湖北岸,開在大如意圣境,開在中華露天如意大觀音蓮花座上。
這是尊高大的觀音鍍金銅像,有30層樓高,重達(dá)上千噸呢!與靈山大佛遙相呼應(yīng)。
大如意圣境地處蘇州界太湖西山島,北靠太湖七十二峰之首縹緲峰,南面三萬六千頃浩渺太湖,左右由形似青龍、白虎的山體環(huán)繞,有人稱是“遠(yuǎn)離喧囂的世外桃源、云水禪心的佛國仙境”。
圣境主體大觀音禪寺,始建于南朝宋元嘉二年(425),比浙江普陀山的觀音道場還要早400多年,是最古老的觀音道場。
據(jù)說禪寺曾與六位皇帝結(jié)下不解之緣。
皇帝也是凡胎肉身,時(shí)間一久早忘了名字,還不如白居易、蘇舜欽、文徵明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題詠壽命長呢!
我們于初夏中午來圣境拜謁觀音。
只見這座禪寺是一群雄渾厚重的仿唐建筑,寺門前廣場的大如意和大佛手雕塑金光閃閃,禪寺有大圓通殿、大悲殿、三大士殿、天王殿、地藏殿等。
佛殿中,供奉的一尊明代騎犼觀音金銅像極其古樸,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尊,實(shí)屬稀世珍寶。
它曾流落美國72年,終于在2010年被濃濃的鄉(xiāng)愁召喚回國。
進(jìn)入通體純白的大悲殿,驀然被一派清凈、純美、靜謐、圣潔的氣氛感化,仿佛置身“白茫茫一片天地真干凈”境界。
殿當(dāng)中,水晶觀音手持蓮花和凈瓶,仿佛從仙佛界飄逸而來,與老家供奉的那尊清代白瓷如意觀音重合。
我虔敬地向觀音叩首合十良久,寂靜中,靈機(jī)動,想起畢生信奉觀音的奶奶,不禁生出一種淡淡的憂傷來。
唉,紅塵滾滾,天人永隔。人間要是真能得大如意,與愛我疼我的阿嬤作心靈溝通,該多好??!
還是去朝山吧,自寺后廣場沿著長長階梯拾級而上,圣水從山巔觀音像前一級級奔流而下……
她金碧輝煌地佇立于蒼穹之下天地之間,悲天憫人地俯瞰著蕓蕓眾生。
看啊,她懷抱如意,手結(jié)法印,腳踩金蓮,瓔珞環(huán)佩,彩帶翻飛。你有什么難處,你有什么苦樂,你有什么悲喜,你有什么祈求,都可以向她訴說,從她身上獲得前行的動能、向善的力量。
你甚至可以從基座底部坐上電梯升騰四樓,去撫摸金蓮花底坐,消盡煩惱,沾染吉祥,心生歡喜。
下山離別時(shí),我想,總要帶點(diǎn)什么吧,作為拜謁的見證,心靈的皈依。
對了,圣境綠化帶中,有許多黑色石子。
于是,睖巡兼彎腰,挑撿了幾塊形狀佳、帶白色條紋的,把如意帶回家。
那石子狀若微縮的高山峻嶺,沉甸甸的,那是觀音腳下的石子??!
我要把它們供在書房中,供在家傳的白瓷觀音旁,與大如意圣境觀音的祝福量子糾纏,交融聯(lián)通。
飄然遠(yuǎn)遁的寒山寺鐘聲
歷史,仿佛幾記悠悠的鐘聲,春去秋來,深沉幽遠(yuǎn)。
那是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聲,像召喚泊岸客船的故人般落寞,聲聲敲在你的心頭。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span>
這是唐代詩人張繼的千古絕唱《楓橋夜泊》。當(dāng)年張繼進(jìn)京趕考,落第郁郁回返,途經(jīng)姑蘇楓橋,宿于夜泊客船中,他就是聽聞寒山寺鐘聲而靈魂出竅的。
那孤舟客子的寒夜愁意,那羈旅之思、家國之憂,竟然成就了一座千年古寺。
寒山寺因唐時(shí)名僧寒山前來主持得名,曾入列中國十大名寺,寺中有楓江樓、霜鐘樓、仿唐木結(jié)構(gòu)普明寶塔等。
其不同處在于:大雄寶殿佛祖背面供奉著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隱藏著人間和合的故事;碑廊陳列岳飛、唐伯虎、董其昌等的詩碑,以俞樾書張繼詩碑最為著名;寒拾殿西還有寒拾泉,相傳就是當(dāng)年寒山、拾得“縛茆以居”所造之井。
白云蒼狗,百代過客,時(shí)過境遷,寺在人非。
如今,這座古寺已被蘇州城攬入懷中,可謂不“寒”又不“冷”,長長的楓橋路上游人絡(luò)繹不絕,大雄寶殿后的放生池,擠滿與魚共樂的孩子。
紅塵的歡樂,溫暖了亙古的寒山、寒寺和寒境。
寺門外有條水道,還有座跨河的半月形江村橋,只是不知當(dāng)年那個(gè)凄清的寒夜,搭載張繼的客船是否在這里靠泊。
撥開蒼茫煙云,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毀,最后一次涅槃重生于清代光緒年間。寺里古鐘也非“煉冶超精,云雷奇古,波磔飛動,捫之有稜”的那口唐鐘了,現(xiàn)存大鐘為清光緒年間鑄造,依然聲音雄渾,音色深遠(yuǎn)。
那條載過落魄詩人的寒夜客船呢,也早已遠(yuǎn)去,駛?cè)肓藭r(shí)光深處。
歷史是一串深長的鐘聲,紅塵煩惱就像斷線散開的念珠,撒在人間滿地滾。佛經(jīng)記載人生有108個(gè)煩惱,隨著洪鐘撞響,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個(gè)煩惱,增長一分智慧。
這便是釋門的“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增”了。
寒山寺的夜半鐘,如聲聲偈語,敲得入耳入心,意韻深遠(yuǎn)。
然而,如果叫我挑揀,我寧愿選擇張繼年代的寒山寺,選擇那種辰光那種氛圍,選擇那種幽情那種意境,也選擇那種觸及靈魂的鄉(xiāng)愁。
那個(gè)深秋之夜,寺前草岸落滿霜花,遠(yuǎn)方沙洲漁火明滅,寒鴉啼出了一派冷澹、凄迷、清寒、幽寂,詩人棲身人生的客船中,寒意侵衣,只有一記記出世的半夜鐘聲與紅塵牽連。
而我們的人生呢,何嘗不是一只客船呢,那穿過楓橋漂來又漂去的客船!
不知我的客船,駕悠遠(yuǎn)的鐘聲,將要漂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