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學范/文 陳曉威/圖
許多大江大河都有古稱,長江古名江,黃河古稱河,珠江古稱郁水,雅魯藏布江在古代藏文中被稱為央恰布藏布(意為從最高頂峰上流下的水),淮河古稱淮水。木蘭溪作為莆仙地區最大的河流,莆仙人民的母親河,也是有古稱的。
木蘭溪發源于仙游縣西苑鄉,自西北向東橫貫莆田市中、南部,至三江口注入興化灣。干流全長105公里,流域面積1732平方公里。流域內有著名的興化平原和東西鄉平原。木蘭溪奔流不息,澤被兩岸?,F在整個干流我們都稱為木蘭溪,但在古代,木蘭溪是分段命名的。從四個方面說明。
首先,木蘭陂修建之前,今木蘭溪的仙游部分稱仙溪,莆田部分稱瀨溪。
宋林大鼐《李長者傳》曰:“莆田壺公洋三面瀕海,潮汐往來,瀉鹵彌天。土人皆知瀨溪一水可引而南?!苯酉氯ビ浭鲥X四娘、林從世、李宏先后建陂,都在所說的瀨溪上。又說:“溪源納永春德化仙游三百里澗壑之流?!眽毓蠼穹Q南洋??梢姙|溪即今木蘭溪。林大鼐,宋紹興五年(1135)進士。
《八閩通志·地理·山川》的莆田縣河流部分沒有提到木蘭溪。但有瀨溪,“在府城西南文賦里,及仙游三邑而下,合澗谷之水三百有六十。流至木蘭陂以及于海。”瀨溪即今木蘭溪的莆田縣部分。該書仙游縣河流部分也沒有提到木蘭溪,但有仙溪,“在縣南永興里,合縣西眾水,流入莆田縣界。”書成于明弘治己酉(1489)。
明弘治《興化府志》曰:“瀨溪在文賦里南,仙溪出焉,溪淺流急曰瀨?!?/span>
仙游南門橋,位于城關,橫跨木蘭溪,古名仙溪橋。南宋紹興八年(1138)建。宋黃巖孫《仙谿志》說:“縣治西接蜚山,東列石鼓,北枕瀑布,南帶仙溪,夾以二塘。”木蘭溪從仙游城南流過,仙溪即今木蘭溪,主要指從仙游城關到莆田界那一段。該志成書于1257年。
瀨,莆仙話白讀lua5,指溪流的淺灘,溪淺流急。《說文》曰:“瀨,水流沙上也。”今華亭鎮有瀨溪村,在木蘭溪邊,附近有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的瀨溪古橋。瀨溪是舊時福興泉驛道、莆仙驛道上的驛站,當南北要沖。據志書,宋代以前已有瀨溪渡。瀨溪村當是瀨溪渡發展而來的村落。瀨溪橋以橫跨的溪流命名,說明至少在建橋的時候,橋下的溪流(即今天的木蘭溪)叫瀨溪。地名的“瀨”音lai5,文讀,這個字比較生僻。有的文章就不用。元代慎蒙《木蘭陂記》曰“(木蘭)陂在府城西南木蘭山下,溪源自永春仙游西南,下合澗谷之水三百六十”,沒有說出溪的名字。宋鄭樵《重修木蘭陂記》也沒有提及。
其次,木蘭陂的得名來自木蘭山。
木蘭陂建在離莆田市區5公里的木蘭山下,建成之后,就一直叫這個名字。北宋莆田狀元徐鐸有一首詠木蘭陂的詩,其名就叫“木蘭謠”。
《李長者傳》記載:“(李宏)乃引(僧馮智日)至其地,密稟神算,謀于木蘭山前?!?/span>
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陂失故道”,鄭樵有《重修木蘭陂記》,稱“木蘭之陂”。
木蘭陂是全國五大古陂之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1083年建成,至今仍在發揮水利作用。陂首樞紐工程由攔河壩、進水閘和導流堤組成,橫截溪流,拒海水于陂下,引溪水灌溉農田。
再次,木蘭陂建成后,陂下游的一小段瀨溪稱木蘭溪,其他依舊。
《李長者傳》曰:“木蘭溪水流入白湖?!卑缀凼撬未翁镏匾劭?,其地就在今莆田闊口,木蘭溪舊道從那兒經過。
李俊甫《莆陽比事》說:“郡治北枕陳巖,南揖壺公,東薄寧海,西縈石室。木蘭壽溪環流左右?!笨ぶ渭串敃r興化軍所在地(原莆田城關)。該書作于宋嘉定七年(1214)。
據成書于1461年的《明一統志》:“瀨溪在府城西南,下流為木蘭溪。”下流即下游。
《閩書》曰:“木蘭溪接瀨溪水入木蘭陂赴海?!痹摃髡吆螁踢h。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編纂的《仙游縣志》記載:“仙溪在縣城南迎薰門外,一名南溪,一名藍溪。……匯南溪,出莆田瀨溪,至郡治木蘭陂,以入于海。”
清陳池養《莆田水利志》曰:“(莆田縣治)其右則仙游縣治之仙溪,合仙游諸水入莆為瀨溪,木蘭山下橫截為陂入溝溉田?!?
最后,整條溪流的干流都叫木蘭溪。
《莆田水利志》卷一“水道”,列出了莆田縣瀨溪、延壽溪、北萩蘆溪三大水系,但沒有提到木蘭溪。其在瀨溪條下注曰“上流為仙溪,下流為木蘭溪”。上流下流即今上游下游。其又說,莆田三溪,瀨溪為最,……至仙游縣治南為藍溪,亦名仙溪,過俞潭入莆田界之花亭始名瀨溪,可見瀨溪即木蘭溪的莆田段。
總之,至少到1851年《莆田水利志》成書時,今木蘭溪還是分段命名的,而整個干流都稱為木蘭溪的時候,當在清末民初,距今10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