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翁志鵬
仙游山靈水秀,文化厚重,名人輩出,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戲劇之鄉”“國畫之鄉”“音樂之鄉”稱譽。現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71處,非物質文化遺產30個,“非遺”傳承人69人。
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藝
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藝是指以仙游為中心地區所制作的家具。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藝繼承了我國傳統家具制作技藝的同時,又把傳統木雕工藝及國畫藝術與家具文化巧妙融合一起,形成濃厚的地域藝術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民俗價值。該項目于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仙游古典家具制作工藝流程包括木料干燥、取勢定圖、雕鏤刻畫、榫卯連結、嵌飾打磨、光面髹漆等,其主要技藝可概括為“五藝”,其一,構藝:榫卯結構是仙游古典家具連體接合的核心技藝,其經典結構有28種榫卯和36種拼接方法。通過榫卯結構進行各部位之間的連結,松緊有度,結構可靠,塑性穩定,完滿實現“形、材、藝”的和諧統一;其二,雕藝:發揮平、圓、透、鏤等雕刻技巧,顯示刀痕鑿跡之“木趣”與木紋材質肌理之“木韻”,借鑒中國畫藝術創作手法,以點、線、面結合技法加強立體空間感,尤其重視勾線,工于刻劃,以簡見長,營造富含意境的藝術效果;其三,嵌藝:以金屬或其他材質鑲嵌于家具明顯部位,增強其華麗感;其四,漆藝:用傳統上漆法上光打蠟,增強家具表面防護和紋理凸顯;其五,描藝:對部分家具立面或局部進行書畫描繪,增強藝術韻味。
仙游古典家具選用花梨木、紫檀木、酸枝木、雞翅木等質地堅硬、紋理慎密的名貴木材為原材料,根據用途有椅凳、桌案、床榻、柜架及文房雜項等五大類,款式典雅、結構嚴謹、器型優美、嵌飾華麗,集實用性、觀賞性和收藏價值于一體。
楓髓香制作技藝
楓髓香香方是根據宋代的“陳氏香譜”演變而來,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采用楓髓、沉香、檀香、乳香、龍腦、降真香、楠木皮粘粉手工制作而成。香氣勁烈而清遠,時而有檀香的清揚,時而有沉香的婉約,時而有乳香的甘甜,時而有龍腦的冰沁,甚至焚香人的心情不同,所感受到的香味也不同。
楓髓香制作技藝有炒香、研磨、篩粉、攪拌、制香等傳統手工工序。歷經3個多月的時光,才最終制成印香、線香、塔香等不同形態的楓髓香。
榜頭赤餅制作技藝
赤餅是仙游縣榜頭鎮獨特的糕點之一,將面粉和成團,再用平鍋燙成面皮,然后裹上炒熟的花生粉、芝麻、白糖,再加入半截油條,包成春卷形狀即成,皮韌餡甜,吃來香味滿口。赤餅之所以稱為“赤餅”,主要是“赤”有紅色之意,而仙游人喜歡紅色,榜頭鎮不少人家在辦酒席時,席上都會配上一道赤餅,寓意吉祥喜氣。
青黛印染技藝
青黛印染技藝是莆田市市級非遺。青黛是馬蘭枝葉經浸泡加入石灰水后提取的干燥色素,呈青藍色,粉質細膩如黛,可用作畫工著色的染料,也可做布料染液,還可以做藥用。青黛印染的布料可以是棉布,也可以是娟、絲等,把布料揉在一起,經過捆綁,然后浸入染液池,再撈起來稍微晾干;再浸泡,再撈起來,這樣反復幾次,由于時間不同會形成深淺不一的花紋。染上青黛的布料不管是做衣服還是做圍巾、扇子等,都給人一種青花瓷的美感,時而如婉約的大家閨秀,時而像調皮的藍色精靈。經過青黛印染的布料清新淡雅,帶著青黛獨有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