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朱生豪的兒子朱尚剛在故居講解
對于莎士比亞的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大家都很熟悉,那凄美的愛情故事曾打動了多少青年人的心。但對該劇的最早翻譯者朱生豪知道的人卻不多。
今年秋天,我去了趟嘉興,特地參觀了朱生豪故居。我曾看過幾十個名人故居,大都是破舊重修的。而朱生豪故居卻因梅灣街開發,重新規劃建了古街,全拆后按原樣重建。朱生豪的生平事跡、譯著、家俱、用品都以原物擺設,當地政府把它作為文保單位,安排專人看管與解說。這天下午來參觀的只有我一個人,剛好遇上朱生豪的兒子朱尚剛先生。朱先生從一個工廠退休后,每天都來義務為游客講解父親朱生豪的故事。他帶我樓上樓下參觀后簽名送我一本他的新作《詩侶莎魂》,是專門寫他的父母朱生豪和宋潔如故事的書。他還拉我在他父親像前合影留念。
我對莎劇的喜愛源于上世紀的60年代。當時,我在廈門大學中文系學習。我班的楊一星同學從高我們二年級的王復興那里拿來一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劇本,她看了后偷偷借給我看。我們都被莎翁的愛情悲劇深深地震憾,沒想到情節是如此地驚心動魄,從此我知道了朱生豪的名字。
朱生豪1912年出生在嘉興,5歲進入梅灣街的開明初小讀書。從少聰明好學,成績一直名列全班前茅,老師選他當班長。1921年9歲時,朱生豪以甲等第一名從初小畢業報考了嘉興第一高級小學。此時他已在《小朋友》雜志上發表作品。1924年朱生豪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嘉興秀州中學,在??缎阒葭姟飞习l表不少詩文,從小就顯示了他的文學才華。
1929年朱生豪中學畢業,被保送元江大學,主修中國文學系,并選英文系為輔系,在校被師友公認為“三江才子”,此間他結識了以后的終身伴侶、才貌雙全的詩友宋潔如。
1933年朱生豪從元江大學畢業,去上海世界書局任英文編輯,參與編纂《英漢四用辭典》并擔任英語讀本和通俗英文讀物的編注工作。
世界書局的詹文滸先生發現翻譯辭典的朱生豪英語功底扎實,又有較強的文學功力,建設他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22歲的朱生豪,初生之犢不怕虎,不知“天高地厚”地答應試試,結果一不小心便成翻譯莎翁戲劇之王。
1937年夏天的一個深夜,日軍突然向虹口一帶開炮登陸,朱生豪從炮火中帶上小藤箱逃出。幾天后回到住處已是一片廢墟,望著一年多來嘔心瀝血的譯稿化為灰燼,他淚流滿臉,痛心至極。
幾天后,朱生豪回到闊別多年的嘉興,繼續自己的翻譯事業。在10年的歲月里,朱生豪翻譯了莎翁《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四大悲劇:《漢姆萊脫》、《李爾王》、《奧瑟羅》、《麥克佩斯》等200多萬字的作品,其文筆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地。1944年夏,正當朱生豪的翻譯成果與日俱增之時,過分疲憊的身體染上了肺結核,半年后含恨離去,時年32歲。
195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作家出版社”的名義,分12冊陸續出版了《莎士比亞戲劇集》,收入全部朱生豪翻譯的31個莎劇。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劇作得到海內外莎劇界、翻譯界和廣大讀者的高度評價。他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列入的唯一英語翻譯家。
在朱生豪故居,我望著朱生豪當年睡過的床榻和簡陋的家俱,一種悲涼之感油然而生,一代翻譯大師在貧病交加之中黯然離去,令人扼腕嘆息,好在先生翻譯的皇皇巨著已成為文化遺產留了下來,并潤澤著一代又一代后生。
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重新出版了以朱生豪翻譯為主體的完整的《莎士比亞全集》。(陳寶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