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這是三國時流行的一句諺語。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呂布是一個武藝超群的武將,他騎著那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馬,馳聘疆場,是十分威風的。他“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當然與他所騎的赤免馬有關。他的騎術很高明,射箭百發百中。“轅門射戟”。看來是可信的,在三國時代,呂布也算是個出過風頭的風云人物,不過他的品質卻為后人所唾棄。
呂布好色,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他投靠董卓時,就經常與他的侍婢私通。惹得董卓醋意大發時,隨手拿起大戟向他擲去,呂布手腳敏捷躲避得快,也難免被戳死。
呂布最為人所不恥的,是他反復無常的性格。俗語說:“有奶便是娘,對他來說則是,有權有勢便是爹。他先是投靠丁原,被用為主薄“大見親待”。稱丁原為父。后丁原失勢,他想乘機奪取他的兵力,便殺丁原,改投董卓,升至中郎將,封都亭侯。因與侍婢通奸,為董卓所恨他又把董卓殺掉、轉投王允。后來又投奔過劉備,乘他外出又奪了他的徐州。他這種反復無常,投機取巧的無恥性格,應大加譴責,罵他為“三姓家奴”。
封建時代有一句俗語:“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對于,這種“有奶便是娘”的反復無常的人,人們是痛恨極了。
《演義》第十九回《白門樓呂布殞命》中絞死呂布這也是對呂布“小人心”的最有力譴責。更有意思的是,陳宮當時大罵曹操不屈而死,以及張遼視死如歸的行為,與呂布向曹操屈膝求饒相對比,使人更清楚地看呂布卑鄙齷齪的靈魂。面對這個場面,何若曹操赦免了他,他又會立即向曹操磕頭,稱他為“義父”。完全是可以想象得到。
另外,他勇力過人,好女色,隨便稱人為父等種種反復無常的表現,與現今的一些個別人爭名奪利,是一種鮮明的對比,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概括成為一個字:“賤”。這是很有見地的。 (吳春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