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谷忠
迎春,就是迎候新的一年春氣萌動的時節。自古以來,不少人都會在春來之前,就開始抒發自己的心情,盼春、詠春、頌春,祈望春天早日到來。然而,同樣是迎春,同樣是描春,不同的人,在心底眼中,卻有著不同的風景和心境。
古代人在這方面寫過許多優美的詩文。其中,我喜歡的有唐代詩人方干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中的兩句:“滿枝猶待春風力,數朵先欺臘雪寒?!睙o疑,春天未到,諸如梅花這一嚴寒中最活躍的物象,最能傳達出大地生機孕育的清新和給人的驚喜之感。這兩句詩,之所以膾炙人口,除了生動地勾畫出梅花的不屈精神,與詩人當年的青春豪氣和明亮的詩風也有著很大的關系。詩中的意境,使人在寒冷中仿佛領受了一股駘蕩的春風;樂觀與歡悅的氣氛,遠遠大于那些感傷寂寥的抒發。還是這個方干,寫罷好似意猶未盡,又在一首題為《元日》的詩中迫不及待地寫了兩句早春的氣象:“暖日映山調正氣,東風入樹舞殘寒?!逼渲械摹罢{”字“舞”字,有形有聲,描繪傳神,情意鮮活,使人想見春日晴明、鳥語呢喃的新春景色。
不過,在迎春的詩文中,我最喜歡的是毛澤東于1961年創作的一首詞《卜算子·詠梅》。同樣是迎春,同樣寫梅花,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首詞,上闋描述了梅花傲寒綻放的俏麗身姿,以及梅花堅貞的秉性;下闋筆鋒一轉,表現了梅花對春天充滿堅定的信心和謙虛的風格,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動人的形象,洋溢著一股堅韌精神和樂觀主義態度。全詞運用逆向思維立意,融合襯托、比喻、象征、夸張、擬人等手法,激情滿懷,詩意盎然。至今讀來,倍感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毫無疑義,春天確是生活在冬天里的人最渴盼的一個季節。古今中外,概莫如此。不過,在俄國著名作家岡察洛夫眼里:“冬天可是一位冷靜的、難以親近的美人?!钡娙搜┤R卻對此發出自信的、令人振奮的聲音:“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他認為:熬過了冬天的痛苦與艱難,就將迎來美好的春天、光明的前途。這兩句詩,也從另一層面告訴人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積極向上,永不言棄。
是的,當冰冷的冬天來臨時,寒風吹徹,萬物凋零,難免會給人帶來蕭瑟之感。但請堅信,冬天之后,就是春天的降臨。到那時,當軟軟的風把云片吹成雨絲,落在樹枝上,讓新綠的葉子長出來,隨即而來的陽光照耀大地,一時柔條垂散,翠蔓伸延,處處鳥語花香,多么引人入勝。新的氣象,新的風光,又會給人帶來多少新的希望。正唯如此,當新春即將來臨時,世上的人,總是懷著急切而又敏感的心情,迎候她的到來。
迎春,確是一種別樣的心情。當屋外天寒地凍,屋內爐火正紅時,若有故知新友,圍坐一起,縱論南北,把盞放歌,又是一件多么愜心快意的樂事。而耐不住性子的人,也許會在心中涌出“為嫌詩少幽燕氣,故向冰天躍馬行”的詩句,期望在北方冰天雪地烈風中,跳上馬鞍,抖韁飛馳,沖天而去,灑下一路豪氣,塑一身冰瑩透亮的自我。這種迎春的情懷,不可不謂之火爆、熱烈。
總之,不同地方的人,迎候新春來臨的言行舉止各有愛好和不同,但就其對春天的渴望來說,其實是一樣的。
是的,沒有一個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每一個春天總會如期來臨。殘雪會在梅花中溶盡,春風會從柳條上歸來。而今,每一個扛住了生活的平凡人,正是懷著對春天的一種美好的渴盼,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積極作出自己的奉獻,并且在迎接新的春天來臨的時刻,不忘世上還有需要溫暖的地方和需要溫暖的人,向他們伸出友愛之手,送去關懷,送去情意,送去春天的希望。
迎春,迎得“紅入桃花嫩”,迎得“青歸柳色新”。讓我們在迎春的時候,像一位詩人描述的那樣:“待谷禾以土的溫暖,待秧苗以水的潮潤;關注百姓門外的泥沙,關注牛羊干渴的嘴唇。”如此,我們就能無愧地迎來又一個萬紫千紅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