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明信
莆田是一座千年古城,清溪、綠島、古橋、丹荔、田園、鄉村,充溢視野,勾勒出人們對“荔林水鄉”的一種特殊情結。雖然現在還不是那荔紅映水的時令,可開春以來,人們忘情地在清爽的春風中,淺行慢賞于“荔林水鄉”,在興化平原城市綠心這把“金鑰匙”上拾翠尋芳。如果把沒有掛果的荔枝林以及閩中水鄉寫成詩,印刻在春日的轉角處,它該有多美?如果坐著“水上巴士”,穿梭于“荔林水鄉”,沿著水路向前,你對春天將有怎樣的期待和深情呢?
時光捧出最美的季節。地處“荔林水鄉”核心區的西天尾北大村,會給你一個完美的答案。
從荔園路進入荔林水鄉公園,迎接你的卻是大片大片熟悉的油菜花,混合著泥土的芬芳撲鼻而來,令人格外愜意,每一朵花都可以擷來釀春。過了油菜花海,便是“水上巴士”一號碼頭——觀光船、敞篷船、畫舫船3種船型的游船,等待你穿越城市綠心荔林水鄉和歷史文化村落集群,體驗一回“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妙之旅。從北大碼頭出發,經北大古橋、七步農業生態園、四口嘴水域,而后“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東線延伸至東墩村、涵壩水閘、陳橋村等水域;西線延伸至西漳村、西洙村、百畝荔枝園等水域。“水上巴士”把鑲嵌于城市綠心北洋片區中的名村比如洋尾、吳江、東陽、北大等組團串聯一體;而且,還把膾炙人口的莆田二十四景之“綬溪釣艇”和“白塘秋月”銜接起來。如果說,木蘭溪是莆陽大地上的龍,那么“水上巴士”所經之處圍合的就是莆田大地上的鳳,龍鳳呈祥!
十年間、二十年間,莆陽大地鋪開時光答卷——木蘭溪流域、生態綠心構建起通向未來和美好的“新基建”,一條條河道在時代的奮進中得以修復。企溪、后卓溪、丁林溪三溪在低洼地北大匯合,溪水滋養出荔枝碩果,卻也浸泡著良田,多少個飽受洪災的曾經,讓歷盡七情、遍嘗五味的北大村人刻骨銘心。而今,經過綜合提升治理的城涵河道,把上游的綬溪公園,沿企溪將下游的白塘公園串聯,并經過其他四大主題公園,“一條荔林道,六處芳菲景”就這樣橫空出世!推窗便見荔林蔥郁,出門即是水清岸綠,北大村實現移步換景、路路通景、處處皆景,水路繞村,奔涌向美,人們可以坐著游船去看看北洋水系的最低洼處涵壩水閘,細細領略綠柳依依的傍水人家、水波漾漾的小橋斜影。那美翻的水道,像一條色彩斑斕的彩帶,又像七色的彩虹在延伸、伸展,鋪臥在你的視野內!可以說,人們對于莆田的印象,相當一部分來自于“荔林水鄉”的浸潤。
與時光同行,喜時光如新。從碼頭沿著休閑步道慢悠悠地行走著。溪畔的荔枝樹郁郁蔥蔥,在北大村,有1100棵樹齡百年以上的荔枝樹,構成獨特的人文底蘊!想象一下荔枝紅透的鏡頭,那簇擁于河畔的熱烈、絢爛撥動的何止是心弦。品嘗那一顆顆從濃密的翠葉間探頭探腦的火焰般鮮紅的“陳紫”荔枝,體驗那一個個原本熱辣辣的因為荔枝而色彩飛揚、甜香醉人的閩中夏日。
在林繞河轉間,讓北大村引以為豪的三橋相匯美景展現眼前:“水上巴士”開通后,從北大碼頭啟航,途經的第一座橋梁就是新建的陳紫橋,呈現江南水鄉橋梁的藝術精髓;陳紫橋一側是古老的頂墩橋,長15.25米、寬3.56米的頂墩橋,是莆田市第十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一株古榕樹覆蓋于頂墩橋上,巨枝橫掃長空,具蒼虬蓊郁之美,古橋是歲月的痕跡、水鄉風情的印記,自然更是一方故土、一段歷史、經縷鄉愁;離陳紫橋、頂墩橋下游數百米處,是新建的北大新橋,橫臥于碧波中,蔚為壯觀。三座橋圍合成一個圓圈,更奇的是,在這個圓圈的中心處,有一個小巧玲瓏的湖心島。水道相通、景觀相連、行游相宜的閩中水鄉風韻,在橋下的綠水清波,在溪畔的紅磚古厝,在荔林帶中的露營基地,都得到了不同的映照。
站在陳紫橋上俯瞰,微風擺柳,游船從橋下輕輕而過,春水柔滑得如同絲綢一般,游船蕩起的波紋就像縐紋紗的紋理似的。此刻,風拂衣袖,喜悅的眼神望向春風。
以“陳紫”來命名橋名,讓人覺得極為貼切親切!北宋杰出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蔡襄的《荔枝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藝栽培學專著。“本人故家莆陽”的蔡襄說,“興化軍風俗,園池勝外,唯種荔枝”“唯陳紫之于色、香、味自拔其類”,在他看來,陳紫品種的荔枝就是“天下第一荔枝”!在北大村,吃“陳紫”荔枝,看“陳紫”新橋,膾炙人口的歷史文獻巧妙地融進于碧波蕩漾的水面、春潮萌動的溪畔、鄉村振興的畫卷,吸引著我們在城市綠心中穿行,在荔林水鄉里穿越。我們帶著對春天的感恩和懂得,只想從初春出發,一直走到春深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