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學校六年(9)班 大豆
夢中的故鄉,背靠大山,四季蔥郁,山中有讓人流連忘返的風景,更有醞滿故事的人和事。
山中的海鮮匱乏,最好的食物就是富含蛋白的山豬肉,家家戶戶都掌握了一手烹煮肉禽的好方法,太爺爺燒制荔枝肉的手藝是鎮上最出名的,家家戶戶有喜宴總要提前請太爺爺去幫忙指點指點。兒時的我總能在喜宴忙碌的后廚看到他那盈滿微笑忙碌的身影,當然最美味的那份一定是獨屬我一人的。
每當太爺爺聽說我要回鄉,總是早早地到集市上去選取最新鮮的豬肉,回家將肉清洗干凈后沿著肉的紋路切成條狀,不一會兒,整齊劃一的肉條斜躺在案板上。隨后,只見他手持菜刀在肉底部一滑,所有的肉條都整齊地疊在刀面上,順著45°斜角滑入盆中,在太爺爺粗糙而又有力的雙手操作下,肉條與木薯粉、蔥花、蒜末、鹽、雞精完美地融為一體,細膩的木薯粉讓粉紅的肉條變得雪白。
點火、倒油、油熱,肉從鍋沿滑入,隨后發出滋滋的聲響,隨著油溫的升高,味兒便溢滿了整個廚房,淀粉與肉類的融合體在熱油的作用下完成了完美的蛻變,一盤酥脆鮮香的炸肉端上餐桌。
旋即,太爺爺將提前備好的各種香料與自制的番茄醬倒入鍋中翻炒,蒜末的鮮香在高溫的作用下迅速散發出誘人的氣息,酸甜的味道勾起了我肚中蠢蠢欲動的饞蟲,將靈魂醬汁澆在酥脆的炸肉上,最大限度地激發了炸肉的香味,這香味久久縈繞我的心間。
每次一盤色澤鮮艷、金黃誘人、外皮酥脆、肉質嫩滑的荔枝肉一上桌,我總是第一個沖上去,迫不及待地夾入口中。正午的陽光透過窗戶斜斜地照在了荔枝肉上,也照在了太爺爺那布滿溝壑的臉龐,耳邊總是回蕩著他寵愛的聲音:“好吃不?夠不夠咸?慢點吃!小心燙!”
如今,太爺爺已永遠地離開了我,每次出門吃飯我總是必點荔枝肉,雖然那些荔枝肉也不失為美味,但吃起來總讓我覺得缺少了點什么,細細想來,那缺少的應該是家與太爺爺的味兒。
夢中,太爺爺的身影與家鄉的模樣依然清晰,荔枝肉的鮮香依然溢滿心間……
指導老師吳俊雄點評:一盤看似尋常簡單的荔枝肉,不僅有復雜且講究的制作流程,更有真摯又濃厚的祖孫情,小作者從細節入手,通過細膩的筆觸還原制作過程,重溫那份親情,喚起讀者的記憶,帶領大家回到時光軌道,觸摸那些逐漸模糊的身影,憶起那些遠去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