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翁志鵬
每年正月十八“沖海祈福”是秀嶼區南日鎮浮葉村的傳統習俗,也是莆田特色元宵活動重要的組成部分。
家家紅燈高掛,戶戶彩旗飄揚。浮葉元宵當天,該村的青壯年抬著神轎繞境巡安后沖向大海,僮身揮舞著刀劍,劈波斬浪,神轎在海中顛簸搏擊,濺起道道浪花,濺起的水花,寓意出海平安,魚獲滿倉,家人順利。
轎子在海里濺起的水花越大越好,寓意今年出海越平安、打魚打得越多。在現場觀看的村民楊大爺告訴記者:“大約300多年前,村里有姓金和姓邱的2位先人,平時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村民的愛戴。他們去世后,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在村子南面近海處修建了一座宮廟來供奉他們,并約定每年農歷正月十八舉行一次全體村民祭祀他們的活動。每到元宵節前夕,村里的年輕人,無論身在哪里,都會提前趕回來一起參加鬧元宵活動,獨特的習俗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觀看。”
據介紹,浮葉村是取浮斗、后葉兩個村名中的各一字,故稱為:浮葉。據當地村民介紹,300多年前,浮葉村的開拓者(當地稱“開基始祖”)是一位來自惠安凈峰的漁民——林向伯,曾因打魚時遇到大風浪而漂流至此,當他發現這里水產資源十分豐富,就在此地安頓下來。隨之一些林姓宗親陸續遷住于此,荒僻的海島開始人煙繁盛,逐漸形成村落。
凈峰惠女服飾,至今風采不減,已成為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浮葉村村民始終操著一種獨特語言——閩南語(南話、南音),目前該村仍保留著原有古樸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