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鄭育俊 見習記者 陳曉威
尾暝元宵同祈福,莆陽歡騰醉春風。
癸卯正月廿九,莆田文峰天后宮“尾暝燈”活動異彩紛呈,點火母、弄大仙、大五福、點燭山、媽祖供品展、民俗文藝踩街等讓人目不暇接,上萬媽祖敬仰者及游客同賞元宵、共祈平安、迎祥納福。
文峰宮媽祖總元宵,俗稱“尾暝燈”,已有600余年歷史。莆田地方志書記載,莆田元宵,文峰宮起,文峰宮止。
當天上午9時,“尾暝燈”祈福儀式在新殿廣場舉行,主獻官陳鷺玲攜陪獻官、功德主拈香禮神,祈賜福祉。媽祖敬仰者接福后,點燃燭山“火母”。下午2點30分,莆仙戲《弄大仙》精彩上演。
五福獻瑞文峰宮,燭山祈福“尾暝燈”。華燈初上,文獻路中段人山人海,人們引“火母”點燭山、點燭船,誠心祈愿新年紅火安康。燭山蠟燭不能全點完,要留下二寸許“燭腳”,待到二月初一,各家各戶再來請回他們的“燭腳”,帶回家中繼續點燃,寓意瑞兆臨門、全年平安。當晚7時許,古譙樓前,莆仙戲劇院傾情演繹文峰宮非遺項目《大五福》,依次表演“天官賜福”“五子登科”“鐵筆春秋”“毓麟瑞鳳”“萬寶朝宗”,福星、祿星、壽星、禧星、財星致賀賜福。
當晚8時,來自全市數十支民俗文藝隊繞城踩街,十音八樂、車鼓、九鯉燈舞、黃石澄瀛高蹺等輪番表演,沿途數萬市民朝拜祈安納福,把“尾暝燈”活動引向高潮。此次“尾暝燈”,還邀請了寧德霍童提線舞獅、廣東鶯歌隊等前來交流表演。
此外,文峰宮非遺項目《媽祖供品》亦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目光,栩栩如生的媽祖供品讓人嘆為觀止。媽祖供品是民間傳統的敬神獻禮食品裝飾藝術,俗名“媽祖筵桌”,通常在媽祖神誕和升天紀念日,以及傳統節日擺列供奉。其配套和擺列均有相對固定的格式,供桌上必備香、花、果盒、饌盒、壽桃、面飯、五果、六齋、茶、酒,以及自由創作的食品裝飾造型藝術作品,其中的媽祖故事人物造型、水族朝圣、海鮮景等,別具特色。
文峰宮管委會主任陳鷺玲介紹,文峰宮歷史悠久,屬于官拜的廟宇,用媽祖信俗弘揚媽祖精神,特別是以吉祥福道文化“大五?!?、種德祈福的“元宵燭山”、敬神娛人的“媽祖供品”、感格神明的“媽祖誦經”等為主要載體的上元祈?;顒?,歷經660余載沿革、演變、發展和定式傳承,已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地方民俗文化融為一體的活動,符合廣大媽祖敬仰者美好愿望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