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一隅
八閩工筆畫家詹黎明近來在杭州創作了一批花鳥畫作品,以他對生活的悉心觀察、嫻熟的技法處理,表達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觀——在自然中提取詩情畫意。為此他不倦地在生活中尋尋覓覓,并找到了自己藝術的最佳切入點,他的這一批作品中就集中證明了這一點。
作為專職的工筆花鳥畫家,詹黎明以直面生活的創作態度,擺脫了傳統工筆畫的套路,在觀察自然、感受自然中探尋最能令人產生感動的審美對象。譬如他常以牡丹、荷花、美人蕉、梅花、吊蘭等去傳達豐富的當代人審美感受。也許詹黎明已經感悟到工筆畫囿于它特定的質的規定性而缺少向前發展與突破的可能性,他在掌握工筆花鳥畫的傳統技巧之后,便到現實生活尋找創作的靈感與激情。因此詹黎明以為,一種特定的藝術樣式必定要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發生新的變化,于是他把自己的藝術取向定位在“新中國畫”范疇的新工筆花鳥畫上,他以新的視角去觀察自然,以新的觀念去擇定審美取向,以新的形式去構成畫面,以新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詹黎明的工筆花鳥畫作品,始終以一種蓬勃的活力、清新的氣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詹黎明的作品屬于工筆寫實一路,但又有豐厚的繪畫意味。它注重宏大的敘事體驗,強調形象的具象特點,以及在具象的造型中傳達生命的活力,因此,他筆下的花卉枝葉,或作適度的夸張,或作超寫實主義處理,或作特殊的肌理處理,總是流露出一種勃勃生機的正大景象。譬如牡丹和荷花,在色彩處理上,他以紅綠色調為主,或濃郁厚重,或清麗淡雅,造就了一幅幅極富詩情畫意的作品。在這里,傳統文化中對“紅綠色調”的贊頌及潛意識的情緒起著很大作用,即使不談物象,僅那“紅綠色調”的色彩變化所展示的江南春天意境,也足以令人回味不已。而且,畫家在組織畫面時強調了線條的氣韻生動,特別是他的長線,構成了集約狀態,使之疏密相間、虛實互補,流暢而富有節奏和韻律感,既烘托了詩情畫意,也表達了畫家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懷。
詹黎明這種刻意追求詩情畫意的藝術思維方式,是他性情的流露。他十分強調對生活的深入觀察,這避免了對傳統僵化的傳承,為此他始終遵循在中國美院所養成的寫生習慣,努力去體味花卉的生命節律,捕捉花卉的神韻,進而在大量素材積累的基礎上,把物象提升為心象,把形象轉化為意象,并納入現代人的審美的意識之中,因此中國傳統的工筆花鳥畫在他筆下才能產生如此特有的時代審美效應。
在中國美術史上,以荷花為題的寓意表達大多是以其象征性的取譬去豐富表現語言的。古往今來,它一直是中國畫家反復謳歌的對象,因此前人留下了不少關于荷花的經典之作,近代亦不乏有以荷花為主題的畫家及作品。詹黎明在繪畫上也選擇了以荷花為主要創作題材,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他知難而上,在充分研究、總結前人及當代畫家作品與經驗的基礎上,他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繪畫之路,即強調詩情畫意的藝術表達上確立自己的語言形式,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閱讀作品,我們可以看到詹黎明的工筆花鳥畫既展示出造化所賦予的萬般風情,也體現出畫家的個性差異,更主要的是在荷花這個常見的物象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意義與審美內涵。在他那制作精美的畫面中,一片片凌空橫斜的荷葉與一朵朵綻放的鮮花,它們點綴的位置雖各不相同,卻都洋溢著畫家特有的抒情意蘊。 (黃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