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愛,元宵樂。正月十八上午,鳳凰山文峰宮董事會邀請林圳、藻溪、橋尾三個自然村的鬧元宵擺棕轎及車鼓等隊伍,來鳳凰山文峰宮媽祖主殿廣場前與媽祖一同鬧元宵。
“十里不同風,一村一習俗”,擺棕轎是林橋各個自然村鬧元宵的重頭戲。正月十八上午,風和日麗,春暖花開,鳳凰山文峰宮燈籠高掛,彩旗飄揚,熱鬧非凡。上午9時許,一支由大旗、大燈開路,社爐、棕轎隊、車鼓隊等近160人組成的鬧元宵隊伍,一路敲鑼打鼓,浩浩蕩蕩來到鳳凰山文峰宮。
元宵佳節共歡騰,特色民俗齊鬧春。上午9時30分,鳳凰山文峰宮董事會董事長鄭青青率全體董事會成員、湄女匯主要負責人,和領導、嘉賓一起參加莊嚴的三獻禮儀式,虔誠進謁,祈愿媽祖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上午10時,擺棕轎鬧元宵活動在喜慶的鞭炮聲開場,近十架棕轎輪番上場,不停轉擺棕轎,盡情地奔跑、旋轉、跳躍,祈安納福。圍觀的媽祖敬仰者、游客盡情參與其中,跟著現場的氛圍,不停吶喊、歡呼、鼓掌,和媽祖一同鬧元宵,其樂融融。
鳳凰媽祖糕塔歷史悠久,是林橋村和附近媽祖敬仰者祭祀媽祖的果龕,是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又是媽祖文化的組成部分。每年元宵“尾暝燈”,鳳凰山文峰宮都有搭疊鳳凰媽祖糕塔祭祀媽祖的習俗。
鳳凰媽祖糕塔是當地民間傳統的媽祖供品,也是上元祈福活動的食品裝飾藝術,歷經上百年沿革、演變、發展和定式傳承,別具特色。據悉,鳳凰媽祖糕在林橋村具有悠久的歷史,村民黃文炳說,清代開始,每逢元宵到來,家家戶戶都要做鳳凰媽祖糕。每年元宵節“尾瞑燈”、媽祖春秋兩祭等大型民俗活動,鳳凰山文峰宮都會以各式各樣的藝術造型搭疊一座座鳳凰媽祖糕塔來祭祀媽祖。近年來,搭疊鳳凰媽祖糕塔越壘疊越高,裝飾越加漂亮,一直沿襲至今。 (李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