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庭 文/圖
宋同學說,咱們去五云村打卡吧。
五云村在華亭鎮。華亭的龍眼很出名,我去過華亭的新農村澗口村,也去外地人不小心會繞不出村的“八卦村”打過卡。宮利村、院里,都在華亭。
宋同學提議打卡的五云村,就在宮利村附近。從大蘭里出發,上天龜線,經龜山寺門前而過,沿著剛修好通往華亭的水泥路一直開。
經過紫云寺,我提議下車順道參觀下。美景在路上,遇見就是緣分。紫云寺路口,有一處明代磚瓦窯遺址。紫云寺貌似不古老,但寺前布置了花草、盆栽,還有可以休閑的木亭子,特別是刻著字的巨石,沿著通往寺門道路兩側布置,特別引人注目。這寺的打理人是個有心人。
下山,進村,一座寫著“五云幸福家園”的高大牌坊門令人眼前一亮,五云村到了!
五云村成為網紅打卡地,大概是因為村里建的五云官帽山公園。相傳,這里古代出了一位高丞相,剛正清廉,勤于朝政,多年未歸鄉里。他因為剛正,得罪了朝中權貴,他們派人騙思子心切的老太夫人說,雇石工鑿開門前如印石頭,便可母子相見。三個月后,老太夫人盼來的不是兒子衣錦還鄉,而是兒子在朝中忠諫不被采納,當廷摔碎金印辭官為母盡孝。高丞相回鄉后,造福鄉里,深受人們尊敬。那塊官帽石也成了高丞相為官清正的象征,官帽山公園的名字由此而來。
官帽山公園修了登山木棧道,還有玻璃滑道。特別是玻璃滑道,成就了“網紅”打卡地的氣質。沿棧道拾階而上,青山、綠樹、藍天、白云,于我們而言,就是一次休閑放松,對于村民來說,他們大概怎么也想不到外面的人會特地開車到他們的村里游玩。五云村的村民是幸福的,寬敞的水泥路通到村里,家家建起了漂亮的樓房。
快登頂處的棧道旁,有一座鐵籠子。籠子里一條小蟒蛇盤在假山上,不知道它是在休眠,還是對來五云村的游客見怪不怪,一動不動。村里人應該是把它圈起來,作為一處參觀點吧。登到最高處,山的另一側平整出一大塊地,正在建設兒童游樂園。我一直認為一個村要打造成可持續的旅游目的地,最核心的是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如果沒有特別的自然優勢,那些可復制的人造景觀是很難支撐的。
往回走,經埔柳村。埔柳村有個蘭亭寺,始建于明朝,光聽這寺名就感到氣質不凡,我不禁想到了《蘭亭序》,頓時覺得這是一座有文化味的寺。寺門左墻內嵌著一塊巨石,上刻“南海飛來”四個字。這巨石不是別處搬來,砌磚墻時,把這塊有特色的石頭融合了進去,倒也是匠心獨到。
蘭亭寺最大的看點,就是寺內的精美壁畫,那些壁畫是周秀廷的作品。
周秀廷,何許人也?他是華亭人,號“三紫山人”,是著名畫家李耕的徒弟。周秀廷集歷代各名家之所長,成為了人物、山水、花鳥各門皆精的畫家。周秀廷兩次晉京為人民大會堂、中南海作畫,先后有64幅佳作被人民大會堂珍藏。
蘭亭寺內的壁畫令人嘆為觀止,有濟公圖、羅漢圖,有人物、有故事、有山有水,行云流水,畫中蘊含禪意。特別是那幅觀音圖最是出名,古樸神秘,仙氣滿滿。
蘭亭寺還藏著紅色故事。這座寺也是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埔柳交通站舊址。當年,鐵鍋匠(新度鐵鍋匠林阿磊)、蘭亭寺的紅色僧人(真果和尚)、木炭轉運工(常太木炭轉運工楊金火),三位地下交通員接力轉運、傳遞情報。
蘭亭寺右側有登山道,后山上立有觀音石像。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沒有登山。在蘭亭寺有幸遇見周秀廷壁畫,我就很滿足了,而且蘭亭寺的紅色故事中的鐵鍋匠還是新度老鄉,算是有緣,不虛此行。
出蘭亭寺,繼續往回走,經過華亭鄉愁記憶館。這是一座利用老房子布置起來的鄉愁館,門口擺放著石磨、石臼和碾蔗石。推門進去,墻上的那些老舊獎狀,帶著參觀的人穿越舊時光。
美麗鄉村、精美壁畫、紅色舊址、鄉愁館,華亭鄉村游,不期而遇的遇見,放飛著美麗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