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勇/文 陳曉威/圖
東海蔡厝圈燈
挑擔盤
江東桔塔
雙福村
洋尾村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qū)
祈福
白塘湖
春,多么可愛的一個名詞!自古以來,人們都贊美它,希望它長留人間。特別是詩人詞客,對春愛慕尤深。試翻詞選,差不多每一頁上都可以找到一個“春”字。難怪詩人韓愈說“最是一年春好處”。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和美好。
莆田,古稱“興化”,又稱“莆陽”,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稱。這片鐘靈毓秀之地,孕育了燦爛多姿的文化,有巍峨秀麗的群山,有詩情畫意的溪流,有古香古韻的村落,有清麗脫俗的美麗鄉(xiāng)村,有流韻千古的非遺,還有沁人心脾的美食。
濃濃年味深深情,被稱為福建最年味的活動來了。莆陽開春,開河、開街、開村活動火熱開啟,迎接福氣滿滿的第一縷春風。沐古風、賞非遺、品民俗、嘗美食,凝成一道醇厚的新春文化盛宴,在興化大地鋪展出一幅幅清新雅致、催人奮進的鬧春圖。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qū)新春文化節(jié)啟幕送“福”,為莆陽開春奏響了第一聲美妙的春聲,如夢如幻的繁華街景帶你穿越千年。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qū),文脈綿長,詩意幽雅,活力重現(xiàn)。被譽為“江南水鄉(xiāng)”、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的洋尾村,福建省唯一的天然湖白塘湖,聞名遐邇的進士村東陽村,有千棵滄桑古荔的北大村,中國美麗鄉(xiāng)村、帶有濃郁回族風情的雙福村等等,人潮涌動,春意濃濃。這些景點成為市民新春打卡點,這些帶有莆田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如星星一樣,熠熠閃光,令人迷醉。
在莆陽開春中,南少林武術、莆仙戲、十音八樂表演及文創(chuàng)手工市集、美食市集、大師藝術作品展、猜燈謎、寫春聯(lián)等各種各樣活動,精彩紛呈,年味十足,可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大大地豐富了春節(jié)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人們在家門口感受到“詩和遠方”。
“莆陽開春”活動,深度體驗綠心,感受村莊魅力,深入挖掘內(nèi)生動力,打造文旅產(chǎn)業(yè)“引爆點”,推動生態(tài)、文態(tài)、形態(tài)等多態(tài)融合,這是市委市政府“俯下身子抓產(chǎn)業(yè)、一心一意謀發(fā)展”,打造山水詩畫生態(tài)韻城,用綠色高質量發(fā)展支撐高品質生活的具體行動。
世間美妙始于春,春到人間草木知。
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對“春”情有獨鐘。贊春景:“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贊春風:“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贊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天,似乎是整個大地獻給我們的一首快樂的頌歌。說到“春”,人們往往會將其跟“迎春、踏春、鬧春”等連在一起。
一個鬧春的城市,就是莆田。這里的春節(jié),一年兩度;這里的元宵,一月歡騰。
元宵節(jié)作為莆田人的“狂歡節(jié)”,延續(xù)了千百年的傳統(tǒng)年俗,依然鮮活地保存在莆田的千村萬戶中。莆田的“元宵月”民俗與抗倭之戰(zhàn)有關,極具地域特色。
鄉(xiāng)情悠悠,鄉(xiāng)音繚繞。過完“五日歲”后,從正月初六開始,莆田處處香火氤氳,熱氣騰騰,洋溢著喜慶熱烈、溫情歡快的氛圍,一股股濃郁的新春氣息撲面而來。“十里不同風,一村一習俗”,每年從正月初三持續(xù)到二月初二,莆田每天都有不同村莊、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鬧元宵,蔚為大觀,熱鬧非凡。挑擔盤、擺棕轎、游燈、爬刀梯等民俗風情在這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展現(xiàn)出興化兒女團結勇敢、昂揚向上、敦厚蘊藉的生命底色。
熱熱鬧鬧的“莆田年味”,是人們心頭溫暖的情愫。濃濃的鄉(xiāng)愁,已成為揮抹不掉的雋永記憶。
春天屬于心有詩意的每一個人,春天是釋放情感的季節(jié)。無論心頭有多少雪,都要收集人生路上的暖與愛。風物人間,要以最飽滿的熱情,抵達內(nèi)心的豐盈。
其實,不管是莆陽開春,還是鬧元宵,這些活動都是加快莆田綠色高質量發(fā)展的一個鮮活亮麗的縮影和載體,是莆田人民對春的呼喚,對情的抒發(fā),對家園的守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莆田希望、活力和團圓的象征,其承載豐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莆田特有的文化基因,深深烙印在人們的情感世界里,維系著興化兒女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
作為莆田人,都應該珍愛本土文化,保護它、傳承它、創(chuàng)新它。在參與過程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體驗其對心靈滋養(yǎng)的樂趣,堅定文化自信。
木心說:“你的美意是多重的,我的信念只一重,郵程再長,也會到達。”
心若向暖,處處都是美好;心有希望,時時都是春天。融融的春意,滲透在天地間,洇開在人的心底。
每個人都背上行囊,重新出發(fā),各奔遠方,尋找新一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