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學范
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是一部極為有用的工具書,匯集唐宋金元明人詩詞曲中常用的特殊語辭,詳加引證,解釋其意義和用法。此類常用的語辭大都是歷史上當時通俗的口語。其中有一部分代代相傳,保留在今莆仙方言口語中,可以與《詩詞曲語辭匯釋》(以下簡稱《匯釋》)相印證。筆者幾年前曾寫過一篇文章,考證了《匯釋》中的一些仍在莆仙方言中使用的詞語,這次又找出一些。以下先列出《會釋》的詞條,釋義。次列書證,因為《會釋》的書證非常豐富,本文只摘錄一小部分。最后是頁碼(中華書局,1979年版)。接下來,在“‖”號后列出莆仙方言的音、義和口語例證,例證不止一個的,用“|”號隔開。為醒目起見,將詞條放在方括號“[] ”內。
[小可] 小事也;容易也;尋常也;不在意也。《絕妙好詞箋》五,樓扶《沁園春》詞:“小可詩情,尋常酒量,到此應須分外豪。”《西廂》三之一:“雖是些假意兒,小可的難辨此。”《劉知遠傳》二:“團苞用草苫著,欲要燒毀全小可,堵定個門兒放著火。”(第61頁)‖稍微,一點點,無關緊要,可以做形容詞:今旦天時有小可熱(今天天氣有點熱)|小可的事體,伓使(不要)計較。也可以做副詞:論文小可修改了篤(就)可以發表咯。
[解1] 猶會也;得也;能也。辛棄疾《念奴嬌》詞:“莫倚忘懷,西風也解,點檢尊前客。”崔塗《鸚鵡洲即事》詩:“曹瞞尚不能容物,黃祖何因解愛才。”《錯立身》戲文:“能教官吏如冰潔,解使民心似水清。”(第121頁)‖莆仙音“衛”,俗寫作“會”:伊解講英語。|只天時解落雨(這天氣會下雨的)。
[解2] 武藝名辭,抵抗之義,轉而為搏戰術之義,又遂以為搏戰術之一套為一解。《射柳捶丸》戲三:“把鋼刀舉起,覷個明白。他可便難措手,忙架解。”《太平樂府》七,關漢卿《斗鵪鶉》套,《女校尉》:“演戲得踢打溫柔,施逞得解數滑熟。”(第118頁)‖解,莆仙音“揀[ke3] (白讀)”,意為應對,對付:百步棋,百步解(對于每一步棋,都有相應的應對下法)。
[著1] 猶發也;生也。王維《雜詩》:“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陸游《冬朝》詩:“篝爐火著衣初暖,釜薪干粥已成。”‖著[tiau2] 莆仙音“潮”:樹栽著兜了(樹種活了)電光著了(電燈亮了)。
[著2] 猶得也;要也。王安中《小重山》詞:“凌波新恨盡難忘,分攜也,觸事著思量。”《董西廂》二:“我尋思,這事體,怎生是著。”‖我六點半著去教室自修。
[著3] 猶到也。黃庭堅《次韻公定世弼登北都東樓》詩:“日著闌桿角,風吹濯澣衣。”(第306頁)‖莆仙意為接觸,挨上:手伸會著(伸出手夠得著)|敲著(砸到)。
[都來] 猶云統統也;不過也;算來也。(第394頁)‖今莆仙說成“都去”,意為總共、全部:都去有若干人參加(總共有多少人參加)。
[廝勾] 猶云相近也;相接也;相昵也。黃庭堅《歸田樂引》詞:“憶我,又喚我見我嗔我,天甚教我怎生受。看承幸廝勾,又是尊前眉峰皺。”《西游記》劇九:“他想我,須臾害;我因他,廝勾死。”(第429頁)‖今莆仙音近“廝扣(陽去調)”(su1kao5),意為相好:兩個人齊廝勾(兩個人相好)。
[有] 猶在也。《襄陽會》劇楔子:“龐德公云:‘寇封安在?’寇封上,云:‘小將有。’”(第441頁)‖點名的時候,被叫到名字的人,回答:“有。”“有(iu3)”文讀。
[特地] 猶云特別也;又猶云特為或特意也。羅隱《汴河》詩:“當時天子是閑游,今日行人特地愁。”朱熹《過蓋竹》詩:“二月春風特地寒,江樓獨自倚欄桿。”(第530頁)‖伊去福州出差,特地屆這來看汝(他去福州出差,特意來這兒看你)。
[畏] 防慮之辭,猶云怕也。杜甫《羌村》詩:“晚歲復偷生,還家少歡趣。嬌兒不離膝,畏我卻復去。”王維《蓮花塢》詩:“弄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第579頁)‖害怕,畏懼:畏寒(怕冷)|畏蠓(怕蚊子)。
[欠] 癡呆之意。《董西廂》三:“道君瑞真個欠,我道你,佯小心,妝大膽。”曾瑞卿《行香子》套,《嘆世》:“君休欠,何故苦厭厭。”《雍熙樂府》八,《一枝花》套,《子弟收心》:“既妝孤,不妝欠,鼻凹里沙糖再不餂。”(第600頁)‖今莆仙方言“欠灶”,也是癡呆,傻的意思。
[念] 猶憐也;愛也。(第602頁)‖可憐,念叨:念伊寡居牽囝大艱苦(可憐她失去丈夫,還要拉扯兒女長大,很艱苦的)
[央] 猶云請求也;煩勞或連累也;吵擾也。《爭報恩》劇四:“若不是你好兄弟再三央,怎能勾我歹夫妻依舊美。”巾箱本《琵琶記》二十六:“又無錢顧(雇)人,又無人得央靠,只得獨自搬泥運土。”(第616頁)‖1、幫忙:我央伊修電腦。2、請求(幫忙),煩勞:汝央我看行李,我去行廁所一下。
[團] 猶云估量也,猜度也。晁元禮《少年游》詞:“眼來眼去又無言,教我怎生團!”《董西廂》三:“我團著,這妮子做破大手腳。”《劉知遠傳》二:“此般希差事,我慈父你試清(猜)團。”《兒女團圓》劇二:“使不著你糕也似團,婆婆也!我則要你謎也似猜。”(這是故意將團別解為食品的團子,然后與糕聯系起來)(第640頁)‖意義為“估計”的“團dua2”莆仙音白讀,讀如彈鋼琴的“彈”,莆仙形容詞“圓團團”里的“團”也讀這個音:叫師傅團團看裝修一套套房著使若干錢(叫師傅估計一下裝修一套套房要花多少錢)。
[分付] 有交付意;有委托意;有發落意;有表示意。蘇軾《洞仙歌》詞:“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后,分付新春與垂柳。”周邦彥《蝶戀花》詞:“無限柔情,分付西流水。”(第680頁)‖莆仙意為吩咐:分付帶講(再三囑咐)。
[攛斷] 猶云搬弄也;慫恿也;催逼也。其作慫恿義者,《西廂》三之二:“攛斷得上了竿,掇了梯兒著。”曾瑞卿《蝶戀花》套,《閨怨》:“舊衣服陡恁寬,好茶飯減多半。添鹽添醋人攛斷,剛捱了少半碗。”《秋胡戲妻》劇三:“你也曾聽杜宇,他那里口口聲聲,攛掇先生不如歸去。”《氣英布》劇一:“你休將咱廝催逼,相攛掇。”《蟾宮曲》:“攛頓著小丫鬟,舞元宵迓鼓。”(第689頁)‖《匯釋》也收“掇送”,與攛斷意近,從音義兩方面看,莆仙方言相應的詞是“攛送”,意為慫恿,“攛”莆仙音近“沖”,“送”文讀:阿弟卜做作業,無工搭聊游戲,汝伓使攛送(弟弟要寫作業,沒有時間玩游戲,你不要慫恿他)。
[村] 傖俗之義。唐庚《圓蛤》詩:“我居固已陋,爾鳴良亦村。”《救風塵》劇三:“這廝外相兒通疏就里村。”《云窗夢》劇一:“似俺這等做子弟的,有村的,有俏的。”(第722頁)‖今莆仙說“村夫”,意思是粗俗、粗野、脾氣暴躁。
[表德] 名、字、綽號之通稱。《曲江池》劇一:“小生姓鄭,表德元和,滎陽人氏族。”《顏氏家訓·風操》:“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第771頁)‖字:莆仙婚俗,結婚前夜請家族內德高望重的長者給新郎起字,寫在紅紙上,掛在廳堂墻壁上,稱“掛表德”。
[早晚] 猶云隨時也;日日也。杜甫《江南有懷鄭典設詩》:“春雨闇闇塞峽中,早晚來自楚王宮。”《打董達》劇一:“鄭恩云:‘二位哥哥!則怕鄭恩早晚莽撞,沖撞哥哥,是必寬恕者。’”(第799頁)‖今莆仙作早晏,晏意為晚。意思為遲早:日日看手機,早晏會近視。
[觸處] 猶云到處或隨處也。元稹《清明日》詩:“常年寒食好風清,觸處相隨取次行。”姚合《楊柳枝》詞:“二月楊花觸處飛,悠悠漠漠自東西。”陸游《遣興》詩:“浮生觸處無真實,豈獨南柯是夢中。”(第804頁)‖觸(dak6),莆仙音“答”,意為抵、頂、每一:觸個地方。
[冤家] 所歡之昵稱。王之道《惜奴嬌》詞:“從前事不堪回顧,怎奈冤家,抵死牽腸割肚。”《樂府陽春白雪》后五,關漢卿《新水令》套,“楚臺云雨會巫峽”篇:“懷兒里摟抱著俏冤家。”(第812頁)‖今莆仙稱似恨實愛,而給自己帶來煩惱麻煩的人,女性有時用于指丈夫。
[子弟] 嫖客之稱。《百花亭》劇一:“我也曾向煙月所,上花臺,做子弟俫。”(第824頁)‖伓成子弟,伓成契弟。
[阿鵲] 嚏聲也。辛棄疾《謁金門》詞:“因甚無個阿鵲地?沒工夫說里!”凡有人在背地里記憶惦念則打嚏。趙立之《瑞鶴仙》詞:“阿鵲幽芳月淡,紫曲云昏,有人說著。”其字亦作阿叱。(第841頁)‖鵲,今莆仙讀如“搶(白讀,ciao3)”。所以,如果有人打噴嚏,旁邊的人可能會打趣:“汝搶甚么?”
[方頭不劣] 為倔強不馴之義。不劣亦作不律。《緋衣夢》劇四:“俺這里有個裴炎,好生方頭不劣。”《金鳳釵》劇二:“見一個方頭不律的人,欺負一個年老的。”(第862頁)‖莆仙話意為傻冒;桀驁不遜,“方”讀昂陰平聲:這呆囝方頭不劣,講都伓肯聽(這孩子太淘氣,說他他都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