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生
漿糊排刷
涵江歷代畫家輩出,書畫瑰寶世代留芳,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今已經70多歲的建華(化名)老人還在老街上給人家裱褙字畫,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店面沒有醒目的招牌,只是在門邊石柱上用老練的楷體書寫“裱畫店”三個字。
在這間工作室里,中間是一個用大塊厚木板搭起的工作臺,占據了很大空間,三面墻上的木板上貼著剛剛裱好的幾幅書畫,棕刷、裁刀、鑷子、剪刀、條形木、幾塊大小木板(三合板)等,這是他工作室的全部家當,建華師傅用這些簡單的工具,時而鋪紙,時而刷漿,時而上墻……裝幀裱褙著客戶送來的字畫。斜靠在三面墻上的幾塊大木板上已裱好待干的書畫作品,經他之手后,比未經裝裱前更為出色,愈加神采墨妙,躍然生動。更令人折服的是,建華師傅對年代已久、破爛不堪舊書畫的修復。一幅幅受損嚴重,破舊殘缺的舊書畫,在他豐富經驗和精湛技藝的驅使下,起死回生,煥然一新,煥發出昔日的光彩和新的生命活力。他在這里堅守了近50個春秋,飽經風霜的臉上布滿皺紋。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建華高中畢業后,出于生計,就向老街上的一個老師傅學習字畫裱褙這門手藝。由于建華天資聰穎,加上自己能刻苦學習。一年后,他熟練掌握托底、修補、大托、晾干的程序。調漿、托背、上墻、加條、裱綾、上軸、加簽等數十道工序也熟練掌握。學成后便在老街的自家店堂開了一個裝褙店,但那時缺乏經驗,店鋪的生意并不好。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他的字畫裱褙手藝越來越嫻熟,慢慢地受到了古鎮許多書畫家的認可。
漸漸地古鎮上知名書畫家和建華打交道就越來越多,他經常是一邊請他們品茶,一邊聽他們對自己裝裱字畫工藝進行點評與指導,他的裝裱技藝也得到不斷的提高,一舉兩得。他的裱畫手藝越來越出色,慢慢地受到了漳州許多書畫家的認可。
平日里,他在自己工作室一呆就是一整天。裝裱書畫分立軸、中堂、對聯、橫披、條屏、鏡片、扇面、手卷、冊頁等。“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他在裱褙書畫作品的過程中,對每一道操作工序是那么嚴謹專注,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
據建華介紹,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溫度、濕度等條件各不相同,因此裱畫的技藝在每個季節都各有講究,字畫裝裱得好,還需細心和耐心;好的漿糊是裝裱的關鍵,它可以防潮防蛀,延長畫的壽命,保持墨色滋潤鮮艷。而差的漿糊使畫作變得僵硬,無生氣,質量大打折扣。為了使裝裱效果達到最佳,建華還自己研制出了一種漿糊,使用“獨家秘方”,令字畫作品不變形、不褪色、不出現霉點,永葆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