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合浦
我的老領導、曾經兩次在我人生困厄時救助過我、現年87歲的老余,今天上午從莆田打電話來同我閑聊。他沒有說身體大病初愈,沒有說天氣酷熱轉涼,卻說了一個有趣的媽祖故事。
老余說,之所以想說這個故事,是因為剛剛看了我發在公眾號上的一篇文章,是有感而發。
這個故事是老余的朋友說給他聽的,他覺得有點匪夷所思,所以故事情節記得特別清楚。
故事的親歷者姓許,人稱“許船長”,家住涵江,是老余的一位好朋友。許船長年紀不大,才五十出頭,現在仍在莆田市秀嶼港工作。他曾是一艘遠洋輪船上的船長。故事就發生在他們船上。
許船長說,1999年上半年,公司外派他上一艘超大型油輪任駕駛員。輪船從秦皇島港啟航,駛往沙特阿拉伯。一天下午,船舶航經斯里蘭卡南部洋面時,突然船舶失去電力,主機、輔機等全部停車,僅剩下應急照明系統。失去動力的船舶在海上隨波逐流,情況十分危急!這是許船長多年海上走船所遇到的最令人蹊蹺的事情。
接到報告的船長臨危不亂,立即下令組織專業人員查找故障原因。可是輪機部專業人員通過長時間的專業排查,始終找不到事故原因。此時,遠在中國的船東甚至開始聯系斯里蘭卡代理,準備派遠洋拖輪來將他們這艘船拖往船廠搶修……
許船長說,那天午夜恰是輪他值班。他上駕駛室接班后,無意中先繞到駕駛臺右翼,放眼遠眺,只見天上一輪明月,月亮周圍看不到一絲云彩。可是,當他抬頭仰望駕駛臺屋頂主桅桿上的號燈工作情況時,卻突然發現一團烏云籠罩著主桅桿,與周邊明亮天空形成強烈的對比。許船長看著那烏云翻滾,瞬間覺得毛骨悚然,頭皮發麻,手臂立馬就起雞皮疙瘩。他三步并作兩步,趕緊進入駕駛室,并反手把門關上,心想這次船舶失電非同一般。其實船員們心里都明白,“出海靠北斗,遇險拜媽祖”,于是來自海上女神媽祖故鄉的許船長,知道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祈請媽祖庇佑,方可渡過難關。為了穩定同事們的情緒,他不做任何聲張,迅速借助羅盤,往老家湄洲方向默默地祈禱,祈求媽祖顯靈驅離云團,護佑全船平安!
過了一會兒,果然奇跡顯現:天空中那一片滾滾烏云漸漸散去,海面又是月明星稀的燦爛景象!幾乎與此同時,船長從機艙傳話上來,說是電機一直在檢修,用盡所有的辦法卻無果,可是剛才電機員好像突然得到什么靈感,用最最簡單的方法,只動了動一個零部件,電機就重新啟動了,真是奇怪啊!這時許船長已經聽聞機器的轟鳴聲,一顆一直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只有他明白,這是媽祖護佑之功,因此心里不斷默念:“感恩媽祖!感恩媽祖!”隨即迅速回到海圖桌前,核實船位,然后指揮船舶往計劃航線上行駛……
幾天后,許船長這艘遠洋輪船如期到達港口,完成了裝卸任務并安全返航。他回國后第一件事就是備辦供品,急赴湄洲媽祖祖廟叩拜致謝!而且此后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日,他必定盡量騰出時間,專程赴湄洲祖廟叩拜,幾乎從未間斷。許船長母親拜媽祖非常虔誠,受她影響,他早年每每從船上休假回來,總會擇日去湄洲島拜媽祖,告訴媽祖他平安歸來的信息,感恩媽祖的庇佑!在假期快結束前,也是擇日去祖廟拜媽祖,告訴媽祖他不久又要出海了,祈求船舶平安順利。他還常常將自己海上遇險,得到媽祖顯靈救助脫困的神奇故事,講給他的家屬他的親戚朋友們聽,其中也包括我的恩人老余。
老余將許船長親歷的故事講得有聲有色,我聽得如癡如醉,這讓我不禁想起老余(余平)在退休前曾長期擔任莆田市政協“三胞”委副主任(實際主持工作)的往事。那段時間正好是湄洲媽祖祖廟逐漸走向復興的時期,由于市政協主席林文豪兼任湄洲媽祖祖廟董事長,所以將祖廟的復興列為政協重點工作之一,而具體承辦單位就是老余主持的“三胞”委。可以說,老余當時也是林文豪主席主持媽祖文化工作的主要助手之一。那幾年老余做了大量瑣細工作,如,祖廟西軸線的建設。雖然祖廟西軸線建筑設計是林文豪主席延請北京的建筑專家做的,但是具體施工卻是我們莆田的工匠。由于工程浩大,祖廟董事會需要一個懂行的人來督促,而老余正好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林文豪主席經常派老余上湄洲島,處理設計與施工中間產生的許多實際問題,就連水泥、鋼筋等彼時較緊缺的建筑材料,都是老余千方百計幫祖廟去弄來的。老余勤勤懇懇,有時直接在祖廟連續駐守好幾天,一直到問題完全解決才回城。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別深,那就是1987年“媽祖千年祭”前夕,負責制作西軸線正殿(俗稱太子殿)大門上方大匾額具體事項的宋元模老師,找到林文豪主席,說是大匾額做好了,卻遇到如何送往湄洲祖廟的難題。林主席叫宋元模老師找老余解決。于是宋老師找到老余,請老余務必在“媽祖千年祭”之前將這個大匾額送達湄洲祖廟。老余一口應承,隨即前往制作單位莆田工藝一廠察看。老余發現這塊由南洋莆田會館興安天后宮敬獻的匾額規制特大,匾文“澤施四海”是由著名書法家王元機先生書寫的,匾額四周雕刻有九龍八鳳六福圖案,但由于要與新落成的規模宏大的祖廟正殿大門相匹配,所以長寬高的尺寸都超大,一般貨車根本裝載不下。怎么辦呢?老余圍著大匾額看了好幾遍,又找來工藝一廠的施工人員,雙方一起商討解決辦法。經過長時間的琢磨,老余和廠家終于找到一個最佳解決方案。由于匾長車短,老余便和廠家工人找來兩根與匾額等長的厚木板,將其固定在車廂里,尾部露出來;接著把大匾額抬上貨車廂,放在兩根厚木板中間,超長的部分正好被露出車尾部的木板穩穩托住;接下來,老余又拿來許多細布條,沿著匾額邊框雕有龍鳳圖案的縫隙穿過去,纏繞幾圈,然后固定在木板上;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老余又商請兩位工人上貨車廂保護大匾,邊手扶邊觀察情況。而老余親自坐在副駕上押車,囑咐司機避開當時莆田至文甲凹凸不平公路上的坑,盡量慢一點,寧愿多花時間也要保證將匾額完好無損地送達。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貨車終于順利到達文甲碼頭。老余在碼頭上指揮裝卸搬運,一直等到祖廟工作人員將大匾額安全搬上渡輪,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老余與老船長一樣,自己身上就有許多與媽祖有關的故事。
聽完老余說的媽祖故事后,我對老余說,盡管祖廟后來又建了一條南軸線,但原來由老余代表市政協幫助修建的西軸線,至今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媽祖文化從當初的復興到如今的繁盛,老余功不可沒!我想,媽祖也一定會保佑老余平安健康,福壽綿長!
2022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