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元滄
莆田菜,令從四面八方來到莆田的賓客著迷。數年前,有一幫子上海人組團去莆田旅游,領隊文友趙某邊大快朵頤邊給我發微信,傳遞他們美餐的喜悅,對莆田菜贊不絕囗,事后還在《解放日報》上發文以記之。
莆田佳肴中,海蠣菜極盡鮮美、燜豆腐多滋多味、炒米粉蓬松噴香、鹵面纖柔細滑、大芋頭粉粉面面、荔枝肉脆脆甜甜……味蕾記憶中的具體口感難以言表,只覺得它們好吃!
在下愛家鄉的味道,少小離家,迄今猶然,并對海蠣情有獨鐘,所以將其置于莆田菜之首。每每返鄉,出發之前便開始“謀劃”,會電話提醒至親好友,接風宴海蠣不可缺席。我的提法為“海蠣菜”,因為它可以采用煎、炒、煮湯等不同廚藝,形成一個小系列。
弟媳在世時,總要煎制許多,讓我帶在歸途享用,多下的次日再嘗。后來由侄媳和堂弟媳“接捧”……我一直記著她們對我的好。
莆田海蠣比江浙往北(包括江浙)沿海的海蠣上乘,沒有污濁氣,據說跟產區水底的質地有關。記得阿族兄曾經送我其家鄉東莊的海蠣,“小肚子”的那種,剛剛挑出來的,沒有浸過水,特別的新鮮清甜。說及挑取海蠣,我曾在廈門鼓浪嶼駐足凝眸,看著看著,差點誤了歸船。
前些年,離住地不遠的菜場里也有過海蠣,但不肯拆零,要整袋(起碼有10斤)買,只好咽咽口水作罷,走開后還要持續想上一些時辰。近日,一家正規商場有海蠣供應,福州貨,聞之甚喜。想吃就訂購,買多買少隨意,下單后旋即送上門來。
為了做成正宗莆田海蠣菜,特地攜上親人向鄉親吳建海在滬的大哥大嫂請教,老老實實的,虛心之程度打動了他們,于是取得了真經。第一道工序是凈化食材,認真剔除遺留在海蠣中的細碎貝殼,一定要仔細。在此基礎上,根據設定的海蠣菜模式,有條不紊地推進后續工序……每吃一回海蠣,不忘在臺歷上做個記號,以便把控偏愛下的合理攝食。
我想,且不說海蠣營養價值有多高,對哪些人群特別有益處,就把它當作親近家鄉的一種介體吧。味蕾之戀三千里,它承載并慰藉著我的汩汩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