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凌明信
流水,因溪石而更加歡暢。
江河行地,萬流歸宗。全長105公里的木蘭溪,從仙游山“七鄉(xiāng)十六角”的黃坑頭出發(fā),流經(jīng)度尾、大濟、龍華、鯉城、鯉南、賴店、榜頭、蓋尾,在蓋尾鎮(zhèn)的仙潭、湖里進入城廂區(qū)境內(nèi),滋潤著莆仙大地的山區(qū)、丘陵、平原。從青山疊翠、林海茫茫之中的木蘭溪源頭,到溪床平闊、綠水悠悠的仙潭、湖里,木蘭溪已經(jīng)奔流了64.5公里。
幽幽山谷、累累峭巖、潺潺澗水,把所有的險峻一一踩在了腳下后,木蘭溪便選擇在蓋尾的湖板村平原河段鋪展身段,換了個美妙的身姿,舒舒服服地流淌著。在湖板村蓮板自然村一側的木蘭溪溪床上,呈現(xiàn)著一番別有的景致:溪水繞著溪石轉,蒹葭抱著溪水流,綠水、溪石、蒹葭融合一體,宛如將木蘭溪造化成“木蘭湖”!這里的溪石,有圓潤光滑的,有沉穩(wěn)厚重的,有古樸滄桑的;有筆直筆直的,像用標尺畫出來;有整排整排的,像是山崖上的峭壁。在木蘭溪流經(jīng)的平原地帶,溪流中央赫然呈現(xiàn)一片“石頭陣”,將平闊的溪流塑造成“千島湖”,水花和溪石搓揉出細碎的呢喃,堪稱是“全國最美家鄉(xiāng)河”木蘭溪的一絕!寬闊的溪床緩緩地聚攏著,領著我們感受母親河的豪邁。置身于這張畫布里,踩著歷史的音符,品讀滄桑遺韻。
望著日月升落,想象著石頭歷經(jīng)多少年,方能成為今天的樣子。溪面上的石頭在時光中相交,水清粼粼的,如絲綢般滑過,發(fā)出潺潺的聲響;而在較大的石頭陣前,溪水猛烈碰擊著溪石,發(fā)出富有韻律的激濺的聲音。不管溪石如何布陣,如何“捉迷藏”,綠汪汪的溪水總能找到蜿蜒而下的方向,總能在某塊石頭上沖刷出一個碗口粗或臉盆大的洞口,總能蕩漾著甜蜜的笑渦,為兩岸的美麗鄉(xiāng)村添上流動的藝術色彩,養(yǎng)育著“文獻名邦”“海濱鄒魯”的親人們。溪岸邊上,優(yōu)美的人工湖和“木蘭湖”連成一片,而木蘭大道和古老的木蘭溪水正比翼雙飛,一起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