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聞功 林福祿
啟示: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傳統節日》書介:古云:上元節是陽間的元宵節,是人們歡慶的日子,而中元節是陰間的元宵節,是中國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因祭鬼魂屬陰,故給慶祝的燈原都點在同為陰的水中,于是,過去每到七月半中元節晚,人們就會點燃河燈放入溪河中,往往整條溪河中皆星星點點的亮光,既壯觀又美觀。史書有載,梁武帝時就已經有了此法會,人們用這活動來寄托對祖先、已故長輩的深切追念和哀思。因點燈上溪河湖海“放水燈”有風險,所以后代祭祀又有破舊立新。
道是莆仙七月半,
民俗至今無變卦;
祭祖成道風景線,
濃濃鄉情好文化。
說起莆仙七月半,
達祖供品好好看;
歷代公媽請回來,
子孫孝敬似“還債”。
先輩雖然命歸陰,
曾為創業付艱辛;
他們勤勞感后人,
恩德如山記在心。
小孩也盼七月半,
五果六齋新式化;
聽著大人說傳統,
傳統美德美如畫。
寶糕金粿制作實,
特色金粿浸蜂蜜;
印糕焙干香噴噴,
男女老少都愛哩!
時到初九共初十,
豆桿燒灰金水滴;
糯米碾粉白色玉,
白糖甜甜大決熱。
糕印有“福星高照”,
還有吉祥圖案樣;
表達內心好愿望,
祝頌齊過安康年。
到了十一和十二,
金粿印糕齊嘗味;
公媽未然請到厝,
咱們口福先得益。
到了十三和十四,
各村挑來又挑去;
孝女回家敬公媽,
養育之恩不忘記……
笑說十五和十六,
達祖刀砧還雜雜(又砍又切);
到了十七和十八,
糞池兜出恭會相擠……
舊稱中元為鬼節,
弘揚感恩把它設;
目的是為祭祖先,
不是兒戲說新色(新奇)。
時代貴在向前進,
優良家風要繼承;
千村萬落百花香,
文明傳統大發揚。
社會和諧正氣旺,
和衷共濟好精神;
俗云“百善孝為先”,
孝道成風更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