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合浦
歷史上有一個人,他從京城出發,沿著海道河道,自北而南,走過了十五個地方拜謁十五座媽祖廟,創造了媽祖文化發展史上“諭祭”宮廟數量最多的紀錄!他就是宋本,元朝的一個藝文太監!
先說說什么叫做“諭祭”。
諭祭,顧名思義就是由皇帝下“諭旨”,派大臣替皇帝到廟里去“祭”祀。歷史上對媽祖的“諭祭”始自元代,后世一直沿襲,但就隆重和普遍程度而言都未曾超越元代,尤其是元代的諭祭還分為“遍祭”(即去全國各大宮廟祭祀)和“單祭”(即單單赴湄洲祖廟祭祀)兩種。我們今天要說的宋本,就是元代第一個奉旨“遍祭”的人。
那就說說宋本其人吧。
宋本(1281-1334),元大都(北京)人,元至治元年(1321)左榜狀元,授翰林院國史修撰。天歷元年(1328)開始設置藝文監,此時宋本是其中的藝文太監(官名)。翌年,奉敕偕翰林直學士布雅實里代祀天妃,也就是說他替皇帝去拜媽祖,而且這回是“遍祭”。
宋本從京城出發,第一站是直沽(天津)天妃廟,行前有一大幫官場的朋友來為他餞行并題詩相贈,他感激之余也寫了一首《奉旨降香天妃謝翰林諸公贈詩》。詩云:
皇帝甘泉受計時,寶奩親授走冰夷。
今晨朝著張騫出,后夜天文李郃知。
云繞勾吳分貝闕,春生英簜下龍墀。
深慚禮樂光華外,剩得曹劉祖道詩。
宋本從直沽(天津)天妃廟開始了他的諭祭行程,一路上走走停停,邊走邊祭,為媽祖歌功頌德,為皇帝宣示威儀,往返費時半年,歷經蘇、浙、閩三省,共祀十五廟,計為直沽(天津)、淮安、平江、昆山、路漕、杭州、越州、慶元、臺州、永嘉、延平、閩宮(福州)、白湖、湄洲、泉州,共為皇帝代擬十五道《御祭文》。
宋本不愧是狀元,十五道《御祭文》文采華麗,字字珠璣!
十五道《御祭文》對應的是十五座媽祖廟,這些媽祖廟各有歷史沿革、地理位置、分靈故事等等細節的不同,宋本必須在《御祭文》中予以一一體現。這的確很難,但卻難不倒這位多才多藝的狀元爺。限于篇幅,我無法將十五篇《御祭文》都呈獻給大家,只能摘錄其中兩篇,以饗讀者。這兩篇分別是《祭直沽廟文》和《祭湄洲祖廟文》:
其一、祭直沽廟文:
國家以漕運為重事,海漕以神力為司命。今歲兩運,咸藉匡扶,江海無風濤之虞,朝野以盈寧之慶。帝用欽嘉,謹遣使者奉香,仰答靈貺,惟億萬年,神永保之。
其二、祭湄洲祖廟文:
惟乾坤英淑之氣,郁積扶輿,以篤生大圣,炳靈于湄洲,為天地廣覆載之恩,為國家弘治平之化。特命臣恭謁湄島,虔修歲祀,秩視海岳,光揚今古。嗚呼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