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榕 鄭曉麗
澳東村老游擊隊員陳鐵英 方浩東/攝
老游擊隊員陳鐵英向志愿者展示自己的革命“五老”榮譽證書 方浩東/攝
老游擊隊員陳鐵英的“革命五老”榮譽證書 鄭曉麗/攝
老游擊隊員陳鐵英的“革命五老”榮譽證書及相關證明材料 鄭曉麗/攝
澳東村下茹山自然村61號老游擊隊員陳鐵英的家 龍佳欣/攝
在涵江區白沙鎮澳東村下茹山自然村61號,一棟三層小樓里,住著一位90歲高齡的老游擊隊員陳鐵英,鮐背之年,血壓偏高,心臟不好,右腳行動不便,但仍耳聰目明,穿著樸素的黑色中山裝,與志愿者們回憶往事時,對下茹山那段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記憶猶新,眼里閃著點點激動的淚光。
陳鐵英的家鄉白沙鎮澳東村為革命老區村,其東鄰東泉村,西與澳柄村接壤,南鄰西天尾鎮。該村澳柄宮地處交通要道,地理位置獨特。1930年8月,莆田總行委在澳柄宮把莆田各地游擊隊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3軍第207團,并設團部在此,同時決定在澳柄鄉(今澳東村和澳柄村)、東泉鄉成立赤衛隊,以配合紅軍游擊隊在本鄉開展土地革命斗爭。從此,澳柄宮成為閩中黨組織早期領導莆田革命的重要據點。
1949年2月,“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在大洋成立,并設立閩中支隊司令部。與此同時,閩中地工委對所屬各縣的游擊隊進行整編,6月,原廣業山區改設廣宮、澳柄兩個區委,劃歸莆田縣工委領導,澳柄區工委負責人為黃國楷、陳伍,澳柄區部設在下茹山(今澳東村)。
1933年10月,陳鐵英在下茹山出生。據他回憶,自己是在15歲,即1948年冬起參加了黨領導的地下游擊活動。寒風凜冽下,由陳伍同志帶領,游擊隊先后組織了剪斷國民黨政府在澳東村林口洋至東峰坑的電話線活動。1949年2月,陳鐵英等人又在陳伍同志帶領下,再次參加了鋸斷東方坪、沃嶺頭、白沙廟三處電話線的游擊活動。
“有一次,我和戰友們一起破壞敵人的通訊設施,費了很大力氣才鋸掉了杉木電線桿,剪斷了電線。但敵人再次用竹子把電線架起,我們只好將竹子拔起,將電線再剪斷,干擾敵人的通訊,為打敗敵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說到這時,陳鐵英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驕傲的臉上閃著光。
1949年初,解放的曙光已照臨莆田。為配合南下莆田解放,也為了幫助群眾度過春荒,中共各級組織和游擊隊還大力組織開倉濟貧斗爭,給群眾以實際的斗爭利益。閩中支隊司令部在莆田多地發動武裝破糧分倉,僅1949年3至4月,福莆永縣委先后在瑞云、大洋、萍湖、新縣開倉糧食3000多擔;莆田縣委先后在林墩、東華、西園、頂社、溝底、華西等開倉11000多擔,閩中工委表揚莆田是閩中境內分糧最多的縣。夜襲萍湖宮就是其中行動之一。
萍湖宮位于莆田山區莊邊鎮前埔村,因山水資源豐富,被譽為“廣業里最富饒的風水寶地”。當時萍湖宮糧倉為國民黨政府在山區的最大糧倉,儲藏的公糧有幾千擔。
令陳鐵英記憶猶新的是,1949年正月初十(公歷3月9日)那天,他和戰友們成功炸掉了萍湖宮糧倉,獲得了一批豐厚的物資。區部負責人組織村民們將物資全部搬回家,“我那時候才15歲,身板瘦小,扛不起重物,得到了游擊隊長的幫助,幫我挑回了60斤的稻谷回家。真的很感激他。”
閩中游擊隊突襲萍湖宮糧倉,狠狠地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囂張氣陷,極大地鼓舞了閩中人民的斗爭士氣,為解放莆田大造聲勢,也解決了山區人民春荒缺糧問題,補充了閩中游擊隊和南下解放軍的軍糧。
陳鐵英說,1949年6月,閩中支隊司令部在下茹山設立澳柄區部。區部駐地當年就設在下茹山尾張厝陳鐵英的家中。同月,國民黨派兵圍剿西天尾下垞村,澳柄區部地下游擊隊進行了阻擊,并捕回國民黨兵3人。
“這三人就關在澳柄區部我的家中。我和游擊隊員們一起看守、關押、送餐、站崗、放哨,監管這三個國民黨兵。”陳鐵英自豪地回憶道,“條件很艱苦,只有兩間很小的房間,一間用作廚房,另一間用來專門關押國民黨兵。”陳鐵英說,在上級對關押人員的情況調查清楚后,就把兩名非特務的國民黨兵放回家,還給他們每人分發五斤糧票,另外一名則被處置了。
1949年8月中旬,游擊隊配合南下解放大軍,莆田山區得以解放。8月21日,莆田城獲得解放。
說完這些游擊經歷,老人又堅持在志愿者的攙扶下,拄著拐杖弓著背爬上二樓,顫巍巍地走進自己的臥室,拉開紅色床頭柜的第二層抽屜,用微顫的手小心翼翼地從一個褪色的黑包里拿出福建省革命“五老”榮譽證書及證明材料,轉身和志愿者們說道:“當年加入游擊隊,有三個人為我證明,這三個人都是我的上級,其中一個是當時的副區長。”
據了解,陳鐵英的老伴已經去世,膝下有6個孩子,其中一個兒子當兵犧牲了,一個兒子送養,兩個女兒如今已經出嫁,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外出打工,一個就住在他家附近,只要陳鐵英有事需要幫忙時兒媳婦都會及時趕來。
陳鐵英的生活較為簡樸,起居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照顧,家中僅配備了簡單的家具,收入主要來自國家給革命“五老”人員定期生活補助資金和醫療補助資金。
見到莆田學院“時光小分隊”的志愿者們時,老人拉著手舍不得放開。合影的時候,一直鼓勵大學生們要珍惜當下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的同時不忘鍛煉身體,孝敬父母和長輩,盡可能地去做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
臨別時,陳鐵英堅持走到門口,含淚揮手送別大家。
(備注:本文史實主要參考了《閩中(涵江)黨史簡述(一)》《閩中地方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及《閩中游擊隊夜襲萍湖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