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平
書院傍南山,依蘭溪,景色佳美。
閱覽室清爽雅致,需在門外脫鞋而入。只見一排排書籍依墻而立,一張張書桌如棋羅列,一個個小讀者聚精會神,窗外有潺潺流水聲,臺上飄幽幽水仙香,好一個修心所在!
那天,有個小朋友找到當值的武老師,大聲揭發道:“阿姨,有人偷書!”
武老師抬眼一瞥,看到閱讀角里,有個衣服不太合身的孩子滿臉驚惶,從書包里掏出兩本書,慌慌張張放回書架。
武老師趕緊上前,撫肩安慰道:“沒關系,拿書不算偷,拿書不算偷!”
孩子委屈地說:“阿姨,我很喜歡這兩本,沒錢買,就想帶回家看,行不行呢?”
“可以啊,你只要看完了,記得拿回來就好!”武老師抽出那兩本,遞給孩子。
孩子向老師鞠了個躬,抱著書出了閱覽室,高興得像只小麻雀。
書院組建3年了,有志愿者團隊輪值管理,陸續接收了社會捐贈的許多書籍;蜜甜不怕庭院深,蝶戀花般吸引來一撥撥讀者。
江院長是高校教師,提及建立書院初衷,坦言道:“網絡時代有很多誘惑,人們也比較浮躁;太多的金錢,太多的鮮花和掌聲,也會讓人迷失;依靠政府支持,我們書院選擇溪濱公園偏僻一角,倡揚中華書香文化,就是要讓大家能夠靜下心來,充實和提高,讀書啊,也是一種修煉過程。”
難道不是,把孩子引來書院,感受一種閱讀氛圍,從小培養讀書意愿,提供知識分享,這對孩子的一生,意義深遠。
武老師喜歡看孩子們讀書,她說:“退休時我就考慮要干什么,覺得應無私地去做些有趣的事,每次來到書院,看到孩子們在安靜專注地讀書,就感到特別親切,就會隨手拍下來,吸取知識,那是一種很美的畫面!”
志愿來書院后,朋友們都說武老師更年輕了。武老師回答:“我去書院尋找精神享受,那種欣慰和快樂的報酬,是用錢也買不到的!”
最美四月天,讀書正當時。世界讀書日來臨時,那位“拿書不算偷”的小讀者,一大早就纏著媽媽去書院,孩子說:“我向阿姨承諾了,拿的書讀完了要還她!”母子倆順手,把自家的幾本書也帶過去。
武老師很感動,撫摸著孩子的頭鼓勵:“真守信用,啊啊,還把你的好書也帶來了,真要謝謝你們!”
孩子媽媽告訴武老師:“孩子他爸前年病重去世了,我們家經濟條件有限,也領受不少人的愛心,這孩子喜歡讀書,經常來書院免費讀書,你們還允許他把書帶回家,我們要謝你們才對哩!”
武老師安慰說:“人生有許多挫折和不幸,但我們可以在愛心中抵御悲傷,在書籍里互相取暖。書,就是拿來看的,拿走等于共享,拿來也是共享,讓書流動起來才能增值,不然就失去書籍存在的意義了!”
溫馨的書院,流水的書。我們讀文學、讀哲學、讀歷史,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坐在書院里聽水流鳥叫,看云過花開,是一種非常好的觸及和享受。
正如武老師所言,道家的追求是天人合一境界,隱身書院,你會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更好地跟先人對話,與先賢談心。她笑著說:“瞧,我們的孔子先生也在這里,他兩千多歲啦,我一進門就會說:‘孔老先生,您好!’”
南山松茂,蘭溪飄香;孔圣當門,群書做伴。喧囂紅塵中,縱橫網絡里,守書院清幽一角,在文字中徜徉,在精神世界遨游,永遠也不會孤獨。
在書籍里互相取暖,在閱讀里與成長做伴,與幸福握手,志愿者們說得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