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柱
▲王紱《江山漁樂圖》卷(一)
▲王紱《江山漁樂圖》卷(二)
▲王紱《江山漁樂圖》卷(三)
▲王紱《江山漁樂圖》卷(四)
▲王紱《江山漁樂圖》卷(五)
▲王紱《江山漁樂圖》卷(六)
▲王紱《江山漁樂圖》卷(七)
▲王紱《江山漁樂圖》卷(八)
▲王紱《江山漁樂圖》卷后有莆田林勤題跋
林勤(1391-1460),字克廣,號樸庵。興化府莆田龍井(莆田城內后塘)人。父林士敏。其年二十四,中永樂十二年(1414)福建鄉試何瓊榜舉人。任嘉興府嘉善縣訓導,秩滿,丁母曾氏憂。服闕,正統元年(1436)遷南昌府奉新縣教諭。以教諭身份兩典鄉試文衡,一典會試文衡,得士皆一時名人。年七十致仕,抵家三日,以微疾卒。其著有《樸庵稿》。明狀元柯潛《竹巖集》卷十三“傳”《樸庵林先生傳》一文記載林勤的生平事跡。
筆者近日看到2022年2月10日“展玩”公眾號發表《紐約大都會書畫特展上新!1000年珍品集結,訴說中國畫中的隱逸與交游》一文,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推出的“幽居有伴:中國畫中的隱逸與交游”特展第二期于2022年1月底對外展出,將持續至8月14日。特展共呈現自11世紀至21世紀1000年間的120余件書畫和器物珍品,其中有館藏明初大畫家王紱《江山漁樂圖》卷,紙本,27×688.7厘米。卷后有莆田林勤的題跋(見附圖)。
明正統十一年(1446)農歷十二月十九日,莆田林勤為好友陸公璐曩(音nǎng,以往)于吳市中用重價購得明初大畫家王紱《江山漁樂圖》卷以小楷題跋,跋文錄下:
“是圖,前中書舍人錫山王孟端先生①作也。先生以繪事名震一時,永樂中嘗召入中秘,數被寵眷。其于山水、竹石各臻神妙。士大夫或得其片紙,莫不寶之如金玉。
此作□□□□□□□□其于江山之聯絡,煙云之漂渺□薄□□之廻環,漁樵、牧豎、游人、行旅之往來出沒,備極情狀,摹寫精緻。自非巧奪天機、造詣入神者,其能然也。
予友陸君公璐②曩于吳市中用重價購得之,既而厄于回祿③,殘毀其右方,已去什之一,幸而得存,復命工修完之。其佁宰物者,使神物護持,以傳示諸遠也耶!公璐好古特甚,其于此卷尤所寶愛。余故為疏其顛末,以示后人云。
正統丙寅嘉平月望后三日,莆田林勤書。”并鈐印二方“克廣印章”“九牧子孫”。
明代莆田歷史名人林勤,憑著為好友陸公璐珍藏明初大畫家王紱傳世名畫《江山漁樂圖》卷之題跋而流傳千古。
注:
①錫山王孟端先生:即王紱(1362-1416),明初大畫家,字孟端,號友石生,別號九龍山人。江蘇無錫人。幼年聰明好學,十歲能詩,十五歲游學邑庠為弟子員。其尤喜繪畫,曾師法吳鎮、王蒙、倪瓚等畫壇大家。明洪武十一年(1378)被征召進京,不久便回鄉隱居。洪武二十三年(1390)后,因朝廷追究左相胡惟庸逆黨事被累,發放到山西大同充當戍卒十余年。建文元年(1399)回鄉,隱居九龍山(惠山),賦詩作畫,教授弟子。永樂元年(1403),王紱因善書被薦入文淵閣供職,參與編纂《永樂大典》。永樂十年(1412)拜中書舍人,派往北京,從事遷都的籌備工作。永樂十一年、十二年,兩次隨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間創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圖》。永樂十四年(1416)二月六日,王紱卒于北京寓所,終年五十四。存世名畫有《墨竹圖》《竹鶴雙清圖》《瀟湘秋意圖》《枯木竹石圖》《江山漁樂圖》等。其著有《王舍人詩集》五卷等,《明史》卷二八六有其傳。
②陸君公璐:即陸公璐,生卒年不詳。好古特甚,曾經于吳市中用重價購得明初大畫家王紱《江山漁樂圖》卷,后不慎遭火災,畫卷毀其右方,已失去十分之一,幸而得存,復命工修完之。尤所寶愛此卷。其與莆田林勤私交甚密,林勤為其寶藏此畫卷題跋。
③回祿:火神名,俗因借為火災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