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合浦
今天講故事。講一個日據臺灣時期發生在臺灣北港朝天宮的故事。故事情節曲折離奇且十分有趣。容我慢慢道來。
話說清光緒二十年(1894),日本發動中日甲午戰爭。翌年,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消息傳出,舉國同憤,反對割臺;臺灣全省鳴鑼罷市,“哭聲震天”。協理臺灣軍務的清軍將領劉永福等率領軍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堅持了五個多月的戰斗,雖使日本侵略者付出慘重的代價,但最終失敗。
日本占領臺灣之后,夢想推行所謂“皇民化”,用日本文化取代原來扎根臺灣很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包括臺灣人的宗教信仰,因此,在臺灣影響最廣泛的媽祖信俗便首當其沖。日本侵略者下令拆除所有的媽祖廟。這對廣大媽祖信眾來說無疑是一場空前的浩劫!
臺灣香火最旺的北港朝天宮,位處街道中心。日本官員即借口影響市區發展及妨礙交通,限三日內自動拆毀,否則將強制拆除。當地信眾及地方紳士聞訊,群起阻撓。日官員見群情激憤,無法強拆,于是想出一條詭計,直接同地方紳士商議,表示可以讓步。不拆可以,但有一個條件:就是日本官員把廟內各殿神像,全部搬移到桌下,然后將廟門關上,加貼上封條,三日后如果神桌下的神像能全部回到原位,就不拆廟。
面對日本官員的刁難,北港紳士和信眾只能咬咬牙答應下來。因為他們相信媽祖一定會顯靈,如同他們經歷過的許許多多媽祖靈跡一樣,這次也必然會顯示威力,擊敗日本人的詭計!
于是雙方簽訂君子協定,姑且稱之為“北港朝天宮公案”。
殊料三日過后,日官員啟封開門一看,所有被搬走的媽祖神像都一一回復原位!日官員個個愕然,感覺太神奇了,簡直不可思議,于是只好認輸不拆廟。
故事說到這,大家一定想知道這樁公案的謎底吧。我想賣個關子,此處按下不表,且先看與此同一時期臺灣其他地方發生的媽祖助抗日的神跡。
一是苗栗地區傳說,日軍在進攻尖筆山時,遭到民軍的頑強抵抗。日軍由師團長進牛埔山指揮,傾全部兵力分三路向民軍陣地發起總攻,日海軍“吉野”“浪迷”二艦亦配合作戰,向尖筆山猛烈炮轟。民軍在敵人海陸兩面炮火威脅下,忽見媽祖顯靈空中,率領神兵助戰。于是大家勇氣倍增,奮力苦戰,堅守三天后才撤退。
二是臺北地區傳說日軍在進攻臺北城時,民軍領袖簡大獅率義勇隊奇襲江頭,切斷臺北電話線,憑借媽祖信仰的勇氣與日赤羽支隊巷戰于北投關渡宮附近的街巷里。
三是臺南地區傳說,日本侵略者為推行皇民化,大毀神廟,曾將各天后宮媽祖神像收集存放于安順莊役場倉庫,準備用汽油焚毀。但正在點火時,忽然黑云密布,飛沙走石,雷雨交加。日本官員大驚失色,不敢下手。改期再試,亦復如此,乃知媽祖靈威顯赫,遂罷此舉。
現在我們回到北港朝天宮奇案,為大家揭示其中奧秘。原來是日本人封廟的第二天晚上,北港街上有一位矮小且精瘦的敗家賭徒,忽在夢里夢到媽祖指示他要改惡從善,多積陰德。于是他便從廟后水涵爬進廟內,把神像一一搬回原位。此事是過了一段時間他親口向鄉紳透露的。但不管怎樣,北港朝天宮保住了,這個公案了結,信眾們都歸功于媽祖顯靈!
因為這個故事離奇曲折,所以至今仍在民間流傳。
在當時,北港朝天宮奇案影響極大。日本統治者由此看到媽祖如此靈驗,媽祖信仰在臺灣如此深入民心,遂易弦更張,由總督府下令恢復、歸還被占用的廟宇,并允許信眾自由進香朝拜。如1898年《臺灣新報》刊登一篇題為《北港進香》的報道:“臺南縣屬笨港鄉有媽祖宮……相傳媽祖最靈,凡有所求,無有不應。臺人家家戶戶供奉香火,視同生佛。每年正二月間,臺北、臺中、臺南等處,皆喜進香。”1913年,日本第五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為了收買人心,還向北港朝天宮敬獻“享于克誠”匾額,并供奉香油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