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陽
圣墩順濟媽祖廟記載在宋代地方志、族譜、筆記及正史中。媽祖文化重興后的1987年,莆田媽祖文化學者在清康熙年間抄本《白塘李氏宗譜·忠部》中發現了作于宋紹興二十年(1150)的《圣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一文。由此拉開對寧海鎮前圣墩順濟媽祖廟遺址考證和爭論的大幕。由于圣墩順濟媽祖廟是歷史上第一座賜額“順濟”的媽祖廟,是媽祖文化從湄洲島向外傳播的起點,因此尋找圣墩順濟媽祖廟遺址得到海峽兩岸學術界的高度重視。臺灣學者蔡相煇教授就數次至鎮前一帶考察圣墩順濟媽祖廟遺址,并在其《媽祖信仰研究》專著中辟專章加以論述。
鎮前村五顯宮內供奉有媽祖,代代都有媽祖從其他廟宇遷移到五顯宮的傳說。五顯宮媽祖直到1949年后,每年還都在洋田大孤嶼木蘭溪舉行“海祭”活動。從1987年開始至今,五顯宮董事會及其本村鄉老已接受百批次包括臺灣媽祖文化研究學者在內的訪談,大多數專家經田野考察后都認為圣墩順濟媽祖廟遺址應該就在鎮前村。
2018年底,專家采訪時提到鎮前村古時有哪些土墩時,村民才回想起鎮前洋田圣堆里大鰲嶼土名“圣廟古墓”處有個大墩,該墩當時被村里人作為修建墳墓用地,直到1984年建設“涵江鰻魚養殖場”時墓地拆遷,大墩土石被鏟平回填港洫,根據一系列采訪,專家們從水利、史料及相關傳說記載,基本坐實大鰲嶼“圣廟古墓”處即為圣墩順濟媽祖廟遺址。
弘揚媽祖文化是人民的愿望和歷史的需要。今天,媽祖文化從湄洲島到莆田各地、閩南,到整個福建,到中國南北沿海,再到臺灣、香港、澳門地區;國外則遠至南洋各國以及日本、韓國乃至澳洲、歐美、非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傳播。特別是2009年9月,“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了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2016年3月,媽祖文化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作為媽祖文化傳播重要廟宇圣墩順濟媽祖廟重建顯得非常有意義,這是媽祖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可了卻媽祖敬仰者的心愿。圣墩順濟媽祖廟主要歷史事件:
約唐至五代十國期間,莆田縣寧海鎮木蘭溪畔大鰲嶼上建圣墩宮,建立年代及原宮名不詳,奉祀高平圣王兄弟等尊神。
北宋元祐元年(1086),湄洲神女祠神女在圣墩宮附近木蘭溪畔借枯槎顯靈,并遍夢墩旁之人曰:“我湄洲神女,其枯槎實憑,宜館我于墩上。”李富父李泮塑媽祖金身置于圣墩宮西側。媽祖威靈顯赫,護國庇民、慈悲博愛、救困解災、福賜平安,深受村民、漁民及船戶的敬仰,船戶村民出海必先祈禱于圣墩宮。
北宋宣和五年(1123)三月,寧海鎮洋尾村保義郎李振隨給事中路允迪(曾奉旨多次出訪高麗,官至兵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出使高麗(今朝鮮半島),搭船至東海,遇到狂風,八舟溺七,只有路允迪所乘之船安然以濟,船員李振說這是湄洲神女顯靈。
北宋宣和五年(1123)八月底,因媽祖國護使有功,給事中路允迪還奏于朝廷,宋徽宗封賜圣墩宮“順濟”廟額,這是媽祖宮廟歷史上第一次御賜,是媽祖從民間俗神走向官定航海保護神的一個里程碑,對后代的媽祖文化廣泛傳播交流起到關鍵作用。
宋紹興十九年(1149),圣墩宮賜額二十五年后,李富繼承父志,捐資重建宏偉華麗的圣墩順濟祖廟同時,力排眾議,毅然把原廟中已按傳統排列百年之久的三尊神祇,作了位置調整,把媽祖奉為主神,有力促進了媽祖信仰的傳播。狀元黃公度應李富之邀游覽整修一新的圣墩順濟媽祖廟,作《題順濟廟》詩一首。
宋紹興二十年(1150)正月十一日,李富邀請門人、仙游特奏名進士廖鵬飛作《圣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
北宋紹興年間,李富在圣墩順濟媽祖廟東側河上重修圣墩橋,便于信眾到廟祭拜。
北宋紹興年間,江口建圣墩順濟媽祖廟分靈廟。
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秋,在李富捐建順濟祖廟的后八年,位于郡城東門外五里的白湖渡,在鄉人章、邵夢神指點立廟,名相陳俊卿“乃以地券神立祠”。次年,白湖順濟廟告竣,又一座圣墩順濟媽祖廟分靈廟建成。在陳俊卿的大力倡導影響之下,媽祖信仰的傳播,產生著新的飛躍契機,加上莆郡人人為之,揚靈顯威,感恩頌德,使起源于圣墩的媽祖圣跡,幾經演化,終于成為航海經商者與依海謀生的漁民百姓推崇的信仰,延續了一千多年。
元成宗大德間(1297-1307),因媽祖屢顯圣跡,驅寇護民,褒封為“輔圣庇民顯佑護國明著天妃”。李清淑(李泮派下七世孫)承繼先志,前后歷時六年,在重修順濟廟的基礎上,他對舊而陋的正殿和寢殿“易而新之”,并在兩殿之間新建一座蕃釐殿。廟宇顯得更加宏偉壯觀。宋咸淳年間進士莆田人黃淵撰《圣墩順濟祖廟新建蕃釐殿記》。
元天歷二年(1329),郡學訓導涵江鎮前詩人洪希文作《題圣墩妃宮》《圣墩宮天妃誕辰箋》。詩文反映出當時圣墩媽祖廟的建筑盛況及順濟媽祖廟在當時的地位。
明正統元年(1436),圣墩順濟祖廟被暴雨沖毀,鎮前村漁民將媽祖金身遷移至五顯宮供奉。
清代嘉慶年間始,五顯宮天后宮每年舉行隆重的“海祭”儀式,直到1965年停止。
1984年開始,涵江鎮前村五顯宮恢復中斷多年的乩童“打鐵球”及“乩童吃花”活動。
2019年2月24日,涵江鎮前村五顯宮天后宮100多人前往湄洲媽祖祖廟迎請湄洲分靈媽祖。
北洋平原涵江木蘭溪畔是世界媽祖文化傳播的起點。今天,隨著《木蘭溪流域系統治理規劃》獲莆田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復,以及福建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莆田市木蘭溪流域保護條例》標志著木蘭溪流域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入新階段。木蘭溪流域歷史文化融入生態文明建設,提升木蘭溪流域的文化內涵,真正建成生態之河、文明之河、發展之河。我們建議圍繞“建好母親河、服務宜居港城、承接城鄉一體化”目標要形成系統的生態文化景觀,將圣墩媽祖文化重點融入莆田廿四景等自然景觀概念,實現景觀提升,以河道水域為主線,連接景觀湖景、白塘秋月、寧海初日等景點在內的木蘭溪生態水利風景線,共同構筑寧海橋“寧海初日”文化公園,帶動白塘鎮“白塘秋月”“涵壩堤壩”等主題文化景觀開發建設,構筑綜合旅游區和農業觀光區,媽祖文化景觀片區為主題的旅游休閑產業。高質量高標準建設北洋河道生態水系,打造莆田特色的水利文化風景新名片,重塑涵江區鄉村文化生態助力鄉村振興。
圣墩順濟媽祖廟位于木蘭溪的出海口,媽祖文化歷史悠久,內涵十分豐富,建設圣墩順濟媽祖廟也必將對木蘭溪建設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為新時代媽祖文化傳播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新的樣本。另外,圣墩順濟媽祖廟在木蘭溪畔,地方開闊,有很強的地理優勢,希望有關部門能從媽祖文化發展的方向進行規劃,我們將積極響應政府關于木蘭溪建設的政策要求,努力配合有關部門將圣墩順濟媽祖廟建設成為涵江媽祖文化交流中心、媽祖文化傳播研究中心、媽祖文化教育培訓中心、媽祖文博展覽展示中心和民間信俗文化中心,為木蘭溪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傳承、開發和創新貢獻力量,人們期盼一座美輪美奐的世界最早的“順濟”賜額媽祖廟早日在木蘭溪及白塘湖畔、寧海橋旁巍峨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