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愛紅
日子看似不緊不慢地流逝,卻讓人有揪心之感。一年,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就這樣滑過去了,如梭似夢般地成了回憶。待你回過神來,又老了一歲,沒有回旋之地,只得張羅起過年之事:掃塵、置辦一家人的新衣、年貨等。這時候,聽得最多的是中年人無奈地笑著說:“過年沒意思了。”
仿佛就在昨日,孩提時代的我們是滿懷期盼著過年。過年的那段時光里,隨處是彌漫的爆竹聲;天空中時不時地綻開著艷麗的煙花。在滿心歡喜換上父母置辦的新衣、新鞋,懷揣小包煙花,手握可飛天的支支小花炮,我們歡呼雀躍著讓年長些的伙伴點燃煙花,追隨著那一刻燃起的炫美多姿,融入聲勢浩大的爆竹聲聲中。
那時候的年,可收到父母及三姑六姨婆的壓歲錢;老房子的桌子、櫥柜上擺滿香味誘人、鹵得金亮的雞鴨、油炸魚肉、芋片、油餅、豆制品,及各色精美小巧的年糕。那時,我們姐妹會跟隨奶奶與母親去宮里祭拜神靈看熱鬧;垂涎家中制作的香酥油炸食品,急不可待地將小肚兒吃得滾圓,再抓起小花炮,與伙伴們聚集、嬉鬧著。那時的年,常有鄉(xiāng)下的親戚上門送來雞鴨、白粿、花生油,憨厚的笑臉帶來濃濃的鄉(xiāng)土年味。奶奶必忙著煮一碗放滿“年貨”的冬粉湯,備上數(shù)包年貨回禮,讓親戚吃過“點心”再回去……
當自己還在純真浪漫的年華里,期盼過年之時;從未想過,人到中年的自己,對過年會感到平淡乏味,且是些許的無奈。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如今進入中年的自己,對過年確有茫然:為家人準備的食品常受冷落,過年不知家人想吃些什么?平時看到喜歡的衣物即買,滿柜子已塞滿,過年再添置什么衣物?
當你走過年少的狂妄、青春的浪漫,中年的你,必然成為家庭的砥柱、社會穩(wěn)定的基石。中年人的年,沒有自己的假期,沒有風花雪月;回首之間,只有責任在身。
如今,最盼望的不是過年,而是一家老幼的身體健康;害怕老年的父母哪天離我們而去;害怕“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留下親情的遺憾;害怕一些親戚、同學趁過年邀約聚會的淺薄攀比。在不經(jīng)意之間,我們扮演了各種各樣的角色。“人到中年,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
歲月的磨礪、沉淀,讓稚氣的人兒漸漸走進沉穩(wěn)的中年。一位在外創(chuàng)業(yè)的男同學與我們聚會時說道:“如今才知道,痛苦與失敗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調(diào)味品。人到中年,必然扛起了歲月的風雨,擔起了生活的重負;即使再苦再累,也要給家人溫暖的被褥,一個避風的港灣,一份安全感,而且越來越怕在外過得不好,讓家人知道、操心。特別是遇上過年,壓力最大了。若在外發(fā)展得不好,想要回家輕輕松松過個年都是奢侈之事。努力一年,趕不上春節(jié)老小、親戚應(yīng)酬一開支……”
老同學的這些話,讓我更多地看到中年人的無奈和壓力。中年,面對過年的珍饈美味、觥籌交錯,不一定會帶來心靈的舒暢。在各色的應(yīng)酬之間,是越來越空虛的心理;更多是對平淡如水的生活有了奢望,內(nèi)心羨慕著肆意逍遙的時光;更多時候只會一個人靜靜地待著,觀世事繁華,獨品過往的生活點滴。
再過數(shù)日,新年的鐘聲將要敲響。掠去中年已過半生的感慨,期待又一年的陽光如期升起,讓過年的嶄新氣象燦爛著你我的心田;讓中年的我們,擁抱新年的第一縷陽光,攜一路風塵繼續(xù)微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