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柱
周瑛五十七歲時撰《自撰蒙中子壙志》明確記載其為興化府莆田縣人
羅青霄修纂《漳州府志》卷之三十三鎮海衛·人物·選舉·科目(國朝科目表)以“衛冊有吳棱、周瑛、周大謨、田邦杰四人,查皆非本地發科。但以原籍,故姑載之。”為由,記載周瑛為鎮海人并牽強附會記入鎮海衛國朝鄉賢傳
周瑛在漳州云洞巖摩崖詩刻的落款明確寫“莆田周瑛書”
周瑛(1430—1518)字梁石,初號蒙中子,又號賁道人,晚號翠渠。興化府莆田縣連江里清江村(今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清后村)人。曾祖周驕,祖父周世,父周舉,母潘氏,娶陳氏,繼娶吳氏,弟周環、周頊,子周大謨。明代理學名臣、書法家。周瑛生于宣德五年(1430)十月廿八日。成化五年(1469)張升榜二甲第41名進士。成化七年(1471)授廣德州(今屬安徽)知州,歷官南京禮部郎中、撫州府知府、鎮遠府知府、四川布政司右參政,弘治八年(1495)遷四川右布政使。弘治十二年十月丁母憂,弘治十五年(1502)八月乞引年致仕,孝宗嘉之,詔進一階為資善大夫。周瑛豐神臞古,其學不專于賅博,而于天文、地志、造化、物理,皆嘗究心體索。其始于廣東陳獻章友,獻章之學主于靜。瑛不然之,謂學當以居敬為主,敬則心存,然后可以窮理。自六經之奧,以及天地萬物之廣,皆不可窮。積累既多,則能通貫,而于道之一本,亦自得之矣,所謂求諸萬殊而后一本可得也。學者稱其“翠渠先生”。其著有《經世管鑰》《律呂管鑰》《字學纂要》《詞學筌蹄》《地理蓍龜》,為《周易參同契》作《本義》等書和詩文集《翠渠摘稿》七卷,補遺一卷。其與黃仲昭同修《興化府志》;另修有《廣德志》《鎮遠府志》《蜀志》《漳州府志》。其工書法,有《百梅錄》寸楷行世。另著有書法理論專著《書纂》五卷。正德十三年(1518)七月初八日卒,享年八十九歲。林俊為其撰《明進資善大夫四川右布政使致仕例進一階翠渠周公墓志銘》。入祀莆田鄉賢祠。漳州鎮海人以周瑛“名德老成”,將其合祀于陳真晟祠。其五十七歲時自選墓地在莆田胡公里壺山,過三十二年卒后,陪葬其母潘太宜人在新興里白云山。(即周瑛墓在新興里白沙,非清康熙版《興化府莆田縣志》載為周瑛墓在胡公里白沙,因南白沙村和白云山皆在新興里。)
莆田的古志書和文獻皆載周瑛是莆田人,而漳州的府志及文獻載為鎮海衛(漳浦)人,筆者經過多日研究,終于弄清楚原因,周瑛卒后五十五年,萬歷元年(1573)版《漳州府志》卷之三十三“鎮海衛”開始把莆田周瑛(周瑛父周舉隸漳州鎮海衛軍籍,周瑛十四歲前在鎮海衛生活。)姑載之在鎮海衛中“國朝科目表”和“國朝鄉賢傳”。之后至當代,漳州的志書及文獻就大膽直接記載周瑛為漳浦人了。筆者找到周瑛生前自己記載是莆田人的鐵證,最為關鍵的是周瑛自撰壙志《自撰蒙中子壙志》明確記載其為興化府莆田縣人。周瑛修《漳州府志》自作后序的署款寫明“莆田八十四翁周瑛書”。周瑛在漳州云洞巖摩崖詩刻的落款明確寫“莆田周瑛書”。這些是周瑛生前自記自書的最為關鍵、最為直接的證據鏈,完全證明周瑛是真正的莆田人。現詳述之,以免時人與后人再以訛傳訛,誤記誤載了。
一、周瑛五十七歲時撰《自撰蒙中子壙志》明確記載其為興化府莆田縣人
周瑛五十七歲時撰《自撰蒙中子壙志》載:“蒙中子,興化府莆田縣人。姓周氏,名瑛,字梁石。自謂學無所就,其中蒙,故號‘蒙中子’。又喜賁上九(賁上九是賁卦中最上位中的一爻),敦尚質素,不為華偽,學而未能,號曰‘賁道人’。又與族人鑿渠種蓮以居,號‘翠渠’,翠渠之號頗行于時。曾大父(曾祖父)諱驕,字正甫。大父(祖父)諱世,字顯庸。父諱舉,字尚哲,贈知州。母潘氏,太宜人。家故民籍。洪武初(明朝洪武二十年,始置鎮海衛),以備倭改戎籍(軍籍)。知州公(周舉)執戎鎮海,生予與二弟曰環、曰頊。予年十四挈歸莆(周瑛年十四,挈帶歸莆),依(依靠)叔父諱從(周從)以居。從贈刑部主事朱公昱、御史葉公巒,繼從儒士吳公時耕,繼而往反(返)莆漳間,與溫陵(本泉州人,后徙漳州鎮海衛)陳剩夫(陳真晟)相過從(相互往來),談程朱之學。……景泰癸酉(景泰四年,1453)以衛學生薦于有司(鄉薦主司聶大年),與族子轍同時取鄉第(中舉人)。成化己丑(成化五年,1469)登張升榜第二甲進士。……成化丙午(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五十七,故莆倅張公哲過臨,汝謂在莆田嘗禱雨壺山絕頂,見有地可卜藏。予疇昔愛山,每躡屐登高,往往有翅視八荒蟬蛻下土之意。聞倅言,喜曰:‘是可以授我矣!’因遣人經營其地,且先自敘邑里(指籍貫)、世系、履歷,以授諸子曰……”
成化二十二年(1486),時年五十七歲的周瑛《自撰蒙中子壙志》,自敘原籍是興化府莆田縣人。家故民籍,其父周舉因備倭(發民戍海,四丁取一)改軍籍漳州鎮海衛,周瑛自小隨父在鎮海衛生活,十四歲那年是其父周舉卒于鎮海衛戍所,葬漳浦念四都沙澳社院里村登云嶺。失去生活依靠,故其母潘氏挈帶周瑛等回到興化府莆田縣連江里清江村(今荔城區黃石鎮清后村),依靠叔父周從居住生活。
二、周瑛修《漳州府志》自作后序的署款寫明“莆田八十四翁周瑛書”
周瑛修《漳州府志》自作后序載:“正德庚午歲(正德五年,1510),吏部以漳守闕員,上陳侯姓名于天子,俾守漳。制曰:‘可’。侯,武陵人也,名洪謨,字宗禹。……蓋其志欲以古人君子事業自見,不以世俗稱能吏者自居也。嘗語問官羅侯甫、阮侯芳、許侯廷用曰:‘郡縣志所以紀載治道,使有所考據而推行之者也。漳建州自唐垂拱至我大明正德壬申,自八百有余年,惟淳熙、嘉定、淳祐六七十年間,凡三修志,其他上下,寥闊無聞,非闕典耶?’諸同官曰:‘事待人而行,公勉之!毋使他日之嘆今日,如公今日之嘆前日可也。’時提學副使姚公謨以古行奧學為斯文領袖,聞侯是舉有關于風教,力獎成之。侯(陳洪謨)乃專介捧書幣(泛指修好通聘問的書札禮單和禮品)北走莆田告瑛曰:‘漳志之修,洪謨竊有志焉。敢以累下執事。’瑛先世(周瑛父親周舉)有戎籍于漳之鎮海衛,漳亦鄉郡(周瑛的第一故鄉是莆田,第二故鄉是漳浦)也。瑛早歲嘗與漳諸生同計偕矣。況漳登云嶺下,先墳(周瑛父親周舉墓)在焉。每翹首南望,神爽輒為飛去。乃受書幣,奉以告于祖宗,又以告于族之人,族人以予年耄荒艱。予行時,子大謨領鄉薦在家,請予侍;乃以壬申歲(正德七年,1512)五月赴漳。既入境,陳侯郊迓,禮甚恭。即館,有司各以供具至。少間,從事者請筮日開局。瑛辭曰:‘古者,去國展墓而行,返國展墓而入。予未展墓(省視墳墓),安敢事事?’翌日,侯乃遣官送予鎮海。予望先墳而號者三,俯仰瞻眺若有所失。明日乃具牲牢以祭于墓,比終事而返,始從事筆硯。……陳侯曰:‘洪謨嘗觀莆志[弘治十六年(1503)春,周瑛、黃仲昭修成《興化府志》,周領總志,黃領人物志。]矣,請以修莆志者修漳志可也。’瑛曰:‘謹如命。’先時,侯嘗令六縣備采事跡以來,又聞已故林生祺著漳獻備忘,因取以來。既開局,乃慎選郡縣諸英俊,若高生騏、黃生芹、王生淵、鄭生衷、蔡生烈,相與從事。瑛得會萃而觀之,參互而考之,定吏、戶、禮、兵、刑、工為六紀,如莆志焉者。因令某生治某紀,某生治某紀,而予得以擇其中。每篇第成,陳侯親自考訂而后授之。及古崖黃侯芳由翰林來貳于漳,復相訂正,而授之梓。若夫人物一志,乃陳侯舊所去取,而予攜歸家重審覆而定焉者。
書成,大方伯陳公珂、憲副姚公謨既序諸首矣。僉謂瑛于后不可以無言,瑛聞天下大小事,志專則立,志分則奪。漳志所以成者,以陳侯志之專也。初,其間亦持異議,惟陳侯志專,故異議亦定。自開局以來,百凡用度,皆陳侯自為計,未嘗以賦諸民,而附廓尹史侯立誠或相之也。予年邁,陳侯專命丹霞驛丞袁哲以候予。哲用命,故予得免于疼痛而終厥事云。
正德八年(1513)歲次癸酉七月朔旦,賜進士出身、四川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表辭錄用、欽升資善大夫致事、續奉詔進階榮祿大夫,莆田八十四翁周瑛書。”
按:漳州知府陳洪謨序載:“……歲壬申(1512)夏五月,翁(周瑛)來漳,予率官屬耆老郊迓。翁舉止健康,耳目聰明,無異少壯。予私喜曰:‘天其相予有以成此志哉!’翌日,翁往鎮海展墓,余飭屬官以侍。及歸,治館龍江書院,擇諸生謹愨,而文者四五人以侍。以是歲閏五月開局,至十二月書成三之二,其列傳諸卷未脫稿。翁以歲暮辭歸,即其家,閉戶不出。又數月書成,伻來授予入梓,予得而讀之。……”
正德七年(1512),漳州知府陳洪謨亟圖重修府志,乃具書幣顏階、蔡烈詣莆聘請時年八十三歲的周瑛修漳志。周瑛答應先到其父周舉墓祭拜后修志。是年閏五月開局,翌年(1513)春書成。七月,周瑛作《漳州府志》后序,署款“莆田八十四翁周瑛書。”
三、周瑛在漳州云洞巖摩崖詩刻的落款明確寫“莆田周瑛書”
距漳州市中心僅八公里的漳州云洞巖風景區內的云洞巖寒泉洞口存有周瑛詩刻:“珠藏澤自媚,玉蘊山含輝。憑君細調護,至寶天下希。”署款:“莆田周瑛書”。周瑛留存云洞巖題刻還有榜書“云洞”二字,署款“周瑛書”。
四、黃仲昭編纂弘治三年(1490)版《八閩通志》“科第”明確記載進士周瑛是莆田人
黃仲昭編纂弘治三年(1490)版《八閩通志》卷之五十五·選舉·科第·興化府[國朝]成化五年(1469)己丑張升榜:周瑛、廖德征、林和、方岳、蔡元美、陳鯉、方珪俱莆田人。
按:弘治三年(1490),周瑛時年虛歲六十一歲。黃仲昭編纂《八閩通志》是現存的第一部福建全省性的地方志。黃仲昭記載進士周瑛是莆田人,沒有異議。若有異議,漳州府人和周瑛本人就不會同意這樣的記載了。
周瑛卒后五十五年,萬歷元年(1573),羅青霄修纂《漳州府志》卷之三十三鎮海衛·人物·選舉·科目(國朝科目表)以“衛冊有吳棱、周瑛、周大謨、田邦杰四人,查皆非本地發科。但以原籍,故姑載之。”為由,記載周瑛為鎮海人并牽強附會記入鎮海衛國朝鄉賢傳。
綜上所述,關于周瑛籍貫的正確描述:周瑛,興化府莆田縣連江里清江人。家故民籍。父周舉軍籍漳州鎮海衛。周瑛生于鎮海衛,十四歲父亡,挈歸莆,依靠叔父周從居住生活。長于莆,老于莆,卒于莆,葬于莆田新興里白云山(周瑛母潘太宜人墓在白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