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彬
一年一度的冬節又來臨了。
莆仙民間又要在這個重要的節日里忙乎幾日。
冬節,也叫冬至,賀冬、長至節或亞歲。
莆仙人對冬至管叫冬節,是源于西漢時期的叫法。莆田方言中的“冬節”,很不尋常,承載著兩千多年的民俗史呢!
莆仙民間的冬節是按古代亞年,即僅次于大年的重要節日來過的,民間俗語“冬節顧祖,三十暝顧某”就是指走南闖北的莆仙男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就是冬至和大年這兩個節日了。冬節顧祖,就是要緬懷祖德,祭祀祖先。三十暝顧某,就是要照顧妻兒老少的。
所以,冬節除了合家團圓之外,更應以孝順和感恩之心,對逝去的先人進行禮祭,包括掃墓、祭奠等等。外地一般統一在清明節掃墓、祭祀,而莆仙民間基于及時行孝的理念,則約定俗成為凡是親人在清明節后過世的,則要在冬節舉行祭禮,寄托哀思。凡是親人在冬節后過世的,則要在清明節舉行祭祀,體現孝道。因為清明節距冬節時間較長,按規律來說,在這期間離世的人會多些,所以,冬節掃墓祭祖往往比清明掃墓祭祖的多些。冬節對顧祖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莆田民間過冬節的民俗事象有五個方面:
一、冬節前日,家家都備好搓丸子的主料和配料。主料是糯米粉,配料是花生仁碾成碎片和食糖。晚上,全家人圍在一起搓好湯圓。
二、冬節早上,煮好湯圓,先留些煮熟的湯圓,貼在門戶或窗戶上,傳說此俗是古時莆仙山區一位叫陳元元的孝子故事演化而來的。冬節的早餐,主食是湯圓,表示合家團圓,甜甜蜜蜜。
三、如果有的人家在當年中親人剛過世,冬節是不可以自家搓湯圓的,必須由已出嫁的女兒或親戚送湯圓,稱為“送節”。
四、掃墓祭祖的時間不僅僅限于冬節一日,冬節前三天、后三天都可以。這是因為古時交通不便,外出者怕路程耽誤而做的變通,還有一點是有的家族比較大,需要祭掃的祖先墳墓較多,冬節一天無法全部掃祭的緣故。
五、在莆仙山區,過冬節時家家都要炊制九層粿,既作祭祖供品,又作敬老美食。
莆田冬節大如年,美德良俗薪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