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郭秋維
位于仙游縣度尾鎮礪山村的南潮宮,從外觀看并不起眼,是一座普通的農村宮廟。當你走進南潮宮殿院,你會發現:從柵欄門前兩側的石獅,到宮內各式各樣的石雕圖像,前后廳四根栩栩如生的蟠龍石柱,技藝細膩絕妙,堪稱為石雕藝術的上乘“珍品”,不失為一座深藏不露的石雕藝術博物館。這些珍貴的石雕作品,均出自“八閩雕龍始祖”郭懷和他徒弟之手。
郭懷,度尾礪山頂厝門人,南潮郭氏十六代,生于1748年,卒于1835年,享年87歲。由于其父郭力是石匠,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郭懷從小便對石雕產生極大興趣,成年之后便開始游走天下,闖蕩于江南各地,觀察到各地石雕、木雕、玉雕的技法,并融會貫通,在他心中形成了自成一體的南派雕刻流派,并開辟出“蟠龍石柱”這一獨門絕活,成為“八閩雕龍始祖”。度尾鎮作為藝雕之鄉,一直以來,居民崇尚雕刻又擅長雕刻,雕藝歷史悠久。特別是清乾隆年間,被譽為“八閩雕龍始祖”的雕刻名匠郭懷,開啟了一卷屬于度尾藝雕的輝煌和驕傲。歷經歲月的沉淀和洗禮,至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這里高超的雕刻技藝得到充分發揮,對工藝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催生了度尾層出不窮的藝雕大師。郭懷的弟子遍布仙游、福州、惠安、南安、同安等地,他的石雕藝術也傳遍閩中,并形成了仙游獨具特色的石雕藝術流派——“南派”。
坐北朝南的南潮宮位于少數民族行政村的度尾鎮礪山村洪家埔,原為宋代書院;明代時期,因附近的東山書院極具盛名,影響了南潮書院的生員招生,方改為宮廟;清乾隆九年重建,嘉慶九年重修。由門廳、主殿、兩旁廊廡和左側廂房組成,占地800多平方米。南潮宮依山騎巒,景似巨龍戲水,宮旁植立古榕一棵,面對巍巍礪山。南潮宮主奉祀媽祖、陳靖姑、李媽神像。宮門旁豎立的石雕楹聯“廟對礪山觀虎變,靈昭潮水慶龍興”,一展南潮宮的恢宏氣勢,是清代嘉慶年間著名書畫家、興化進士、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卿郭尚先撰寫的,內容切題切景,實為南潮宮點睛之作,遒勁有力,享有“龍筋虎骨”之盛譽。宮中上殿另鐫刻有“神鎮潮川昭日月,龍興洛水會風云”的楹聯,傳說這對瑰寶當時不是雕出的,而是經五年時間用鐵杵磨來的,其寓意激發著世居南潮宮周遭、600多年前河南播遷而來的唐代郭子儀后裔、礪山村郭氏努力奮發,與時代共會變幻風云。
南潮宮是郭懷家鄉的宮廟,蘊含特殊的情感。整座宮殿石雕文化涵養豐富,涵蓋天文、地理、宗教、軍事、農耕、歷史、神話、傳說等諸多門類內容,有香達、隱軒、禹門、齊圃、香山、東山等60多幅詳細清晰畫面。每一幅畫面,都滿含著郭懷對藝術追求的精神境界和濃濃的故鄉情。
南潮宮里的建筑物大都保留原狀,極為靈巧精致。“龍飛鳳舞”是我國傳統吉祥圖案之一。南潮宮前殿走廊的一對龍柱,采用綠豆青巖石材質。郭懷雕刀下的蟠龍,精雕細琢,天空祥云,巨龍張牙舞爪,龍爪下,海面波濤洶涌,浪潮滾滾,呈現出一派栩栩如生的景象,觀后讓人心生敬畏之情。壁柱的石雕,鏤刻著姿態各異的人像,有騰云駕霧的仙人,有民間傳說里的老翁、孩童,精彩紛呈。殿中的石柱,有蟠龍石柱、方形石雕柱、石雕扁柱、石楹聯等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石雕古跡,堪稱中華石雕藝術之瑰寶,閃耀著燦爛的藝術光輝,不失為雕刻工藝大觀園,彌足珍貴。既有鳥類、花卉、山水、人物,又有巨龍、巨獅、鳳凰,每一幅雕景都如詩一般巧妙,給人一種親密感。如《八仙過海》《二十四孝》《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散發出一種精神力量,讓人體會到他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寄托,令人流連忘返,贊嘆不已!
南潮宮內石雕裝飾系統工程,系郭懷師徒自清乾隆九年至嘉慶九年,歷時60年精雕出的藝術瑰寶,創造了雕藝史上的不凡奇跡,被后人尊為石雕藝術流派——“南派”發源地。南潮宮,1980年9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列入我省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潮宮石雕藝術作品,是郭懷一生石雕藝術創作的一個縮影。清朝嘉慶年間,朝中建設急需招納石雕賢才,承蒙郭瑞英、郭尚先兩位鄉賢的慧眼舉薦,郭懷有幸認識了工部侍郎鄒奕孝,當時在福建任督學之時,得到賞識,并被推薦多次晉京考察學習,還參與部分重大工程的建設。期間,他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走向事業的輝煌。郭懷在藝壇生涯中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精心耕耘,潛心研習,博取眾長,不斷改進創新,精辟出“出岫飛龍,神仙過海”之絕技。同時,他又十分重視藝行人才培養,無私傳徒萬人,善于傳承技藝,名揚四海。
郭懷生前豈能想到,他獨創的“南派”雕藝早已在八閩發揚光大,后繼有人。如今,南潮宮所在地的礪山村,已是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也是少數民族村,村里90%以上的人口是回族,其獨特的地理資源和回族民俗文化,孕育了這個村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村內還留有清代年間保存下的培英厝、橫頭厝等8座別具一格的古厝。近年來,該村也因地制宜,深挖“八閩雕龍始祖”故里的文化魅力,規劃以南潮宮文脈為軸心,以“南派”雕藝大師郭懷文化園為主體,融合回族古民居文化區和生態農業觀光區,打造“美在生態、富在產業、根在文化”的鄉村振興示范村。而郭懷后裔也籌建了郭懷故居接待室,陳列著郭懷的生平事跡,挖掘郭懷石雕藝術價值的實物樣本,進一步弘揚郭懷的雕藝文化,吸引了不少專家學者、雕刻藝人、文人游客,慕名而來南潮宮現場觀摩,這里所蘊藏的仙游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令人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