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凌明信
位于木蘭溪下游的莆田南北洋,溪流喃喃密語,柔情萬縷。木蘭溪出了寧海橋,不停地拐彎,轉換身姿。富饒的南北洋,偎依在母親河那寬闊溫暖的懷抱里,孕育了下游獨特而悠久的璀璨人文景觀,也養育了這里世世代代質樸勤勞的人們,使其折射出一種古樸滄桑的厚重與燦爛。
綠色掩映處,平水起高樓
位于木蘭溪下游的白塘一帶溝河港汊縱橫交錯,成就了名聞遐邇的“白塘秋月”景點。白塘湖水茫茫,風光秀麗,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賞月的勝地。洋尾是白塘湖畔一個廣為人知的美麗水鄉,這是莆田第一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在歷史上,洋尾人李富募集義兵3000人,從興化灣外乘船北上,成了抗金英雄,并且,李富一生樂善好施,熱心公益事業,在莆田捐建了34座橋,莆田人稱他是“樂善之士第一人”。白塘湖之水,經洋尾這個神奇的古文化名村,帶著在歷史深處李富遺存的樂善暖流,從西部進入了毗鄰的后宮村,再經過后宮南部一個叫南埕的村莊,湖水歡暢地投入母親河木蘭溪的懷抱,注入了興化灣——莆田最早的出???,與汪洋大海匯成一體。從白塘湖來的湖水,幽幽緩緩,湖水的神韻,沒有改變;河道的風骨,也沒有改變——這也造就了后宮村清幽的意境,靈澈的背影。
一年四季,水綠地平。在以前交通不暢的年代里,后宮人門臨塘水,在“流水圍莊”的世界里,小舟代車,曲唱采蓮,自有一種江南水鄉情趣。至今,在溝渠中,還能看到“溝船”的影子。前些年,后宮對河道進行“截彎取直”,水更清了,流更暢了,景更美了。
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自古是走向振興的引擎?;谶@片膏腴的水鄉平原,后宮村成為一個傳統的純農業村。走進鄉村,初冬中的后宮,一大片的蔬菜基地,宛如一張張綠色的地毯,鋪展在大美水鄉,柔柔的陽光,總是把人們的目光推向各個賞心悅目的角度。不知是水繞著田地,還是田地環著綠水,綠色掩映處,平水起高樓。村里前幾年建成了近一公里的步道,還有一個鄉村公園。步道兩側花卉繁生,使后宮逐漸成為一處打卡地。后宮人口不多,三個自然村后宮、后學、東亭,只有兩千人口,縱橫交錯的河道將這三個村落串聯起來。如果說,白塘湖中有“秋月亭”“映月亭”“攬月亭”鑲嵌其間,那么后宮這三個村落,也如三個巨大的亭子,舒心的恰當地點綴在水鄉之間。
后宮村,這個地處白塘湖下游,這個東面與美尾村隔海相望、靠海不見海的純農業村,以其獨特的身姿,又憑借便利的交通——北靠南環城路,鑒前路延伸經過村莊,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游客前來欣賞荷花、聞聞稻香、休閑垂釣、聽聽蛙聲。這里距離涵江城區只有幾百米的路,自然是郊外活動的首選之地!這不,村里的稻田邊上,有一段狀如彎月的河道,盛夏中,大片大片嫩綠的碧葉高低錯落鋪展,簇擁著一叢叢粉紅的、白色的荷花,韻致極佳。綠水之中,白鷺青鳥出沒。眾多的草魚在水間翻涌著水泡,給這幅“荷之韻”平添了魅力動感。在莆田夏日賞荷的景點中,后宮那一輪充滿清香的“彎月”,自然游客如織。白天欣賞荷韻,遠眺木蘭溪南岸巍巍壺公山;晚上欣賞水鄉月夜,大概景致與白塘湖一樣柔美萬千!
恢宏廟宇群,文化古村落
靜靜流淌的水,像甘露一般滋養著后宮的人們。頭枕著白塘湖的玉體,緊挨著洋尾歷史文化名村,逐水而居、環湖而生,后宮村的人文底蘊深厚,媽祖文化傳播源遠流長,村里的媽祖宮一直香火旺盛,為媽祖文化傳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而在良田和河道間,“浮出”了一座氣勢恢宏的殿宇。一眼望去,一座座紅色外觀的建筑物錯落有致,構筑典雅。這是莆田獨一無二的封神榜宮殿,一座融神道佛合一的封神榜宮。后宮的封神榜宮占地約1.67萬平方米,整個建筑坐北朝南,盡顯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人們在器物之美、技藝之美、匠心之美、文化之美中倘佯沉醉。古建筑封神榜宮,是后宮目前發展旅游業的寶地。
“每天都有人來這游玩”,宮里負責事務的高愛蘭說。
傳承老工藝,轉身向未來
一直以來,訂秤業在后宮的產業中占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后宮自然村的林姓人家,數百年間,以遠近聞名的訂秤業立世。訂秤,這是一門技術含金量非常高的技藝,特別是在秤桿上雕刻秤星。秤星,就是鑲嵌在秤桿上的金屬小圓點,是計量的標志,也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發明的,根據天上的星宿演化而來。從后宮走出的林女士告訴記者,單單秤星金屬小圓點的雕刻,便有36道程序!她的爺爺在后宮,屬于訂秤業的“開山鼻祖”之類人物,他收的學徒很少。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秤桿絕對是農村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尤其是特大號的那種,一把賣價是300元,在當時這可是一個天大的數目。一技之長,吃喝都鮮!
由于訂秤的技術絕好,后宮制作的秤桿非常好賣,一路賣到永泰、永春、德化、平潭等地,后宮的訂秤業紅火百年。
“現在,隨著電子秤的出現,木制的秤桿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是,作為一種上百年一直傳承的技藝,曾經作為后宮一大產業的訂秤手藝,林姓人家的手藝不斷,被視為一種傳統老工藝,也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林女士說。
如今,后宮村富裕了,而產業也在轉換著視角。
剛剛走上村支書崗位的蔡貴萍介紹,村里人除了堅守傳統農業,把農田打造成城區副食品基地外,村里人還發展生態觀光園。之外,村里人還從事建筑業。村容村貌的大改變,更是為這個江南水鄉“錦上添花”。特別是2016年,后宮被列為“千村整治,美麗鄉村”的試點。經過這一輪的規劃、修繕和建設,后宮成為莆田市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成為福建省第十二屆、十三屆文明村。
“8月份,我從村支書的崗位上退下來;再過兩天,我也要從村民主任的位置上下來。從1978年11月,高中畢業后,我就開始在村里工作,在過去30年中,我一身挑村支書、村民主任27年。在農村基層工作43年,我經歷過鄉村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巨變,真是百感交集。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在革命戰爭年代,后宮有10多人參加了,算是革命老區村。我們要不忘百年奮斗路,意氣風發走向未來?!?/span>11月18日,從村一級領導崗位退下來的林鳳田說,自己將繼續幫忙新一屆的村兩委開展工作,送上馬,扶一程。
在林鳳田的辦公室桌子上,醒目地擺放著一大疊的《黨員大會記錄簿》,他用漂亮的字體,記錄著一位基層黨務工作者的點點滴滴,記錄著一位老黨員對黨的感恩之情!
初冬時節,記者走在后宮村的健身步道上,紅梅斗艷,瓜果飄香。佇立花間,猶如佇立夢幻的邊緣,忘了詩歌和時光。清清的溝渠倒映著一幢幢精致的民居,村道清潔,安居樂業。這個臨近木蘭溪畔的村莊,是全國文明村,是莆田河湖管理成就和河湖新風貌高顏值的一個縮影,描繪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美麗健康幸福湖的生動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