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合浦
有元一代80多年,時間雖然不長,卻是湄洲祖廟值得炫耀的高光時代。因為媽祖信俗從宋代在湄洲祖廟發軔,經過了北宋、南宋319年的不斷傳播,已經幾乎在全國范圍之內普及了,于是進入元代,媽祖信俗漸漸趨于鼎盛,湄洲祖廟也漸漸凸顯了朝圣之地至高無上的地位。這個時期發生的兩件事,可以佐證湄洲祖廟的地位提高和聲譽日?。阂皇前馍駷樘戾?;二是開啟朝廷諭祭模式。
先說褒封升格為天妃。
眾所周知,宋代是歷史上對外較為開放的朝代,海洋文明從孕育走向發展,開拓了影響千年的海上絲綢之路,而泉州和湄洲同屬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代在泉州設有“市舶司”,負責管理番舶來華貿易事宜,有點像今天的海關。而蒲師文的父親蒲壽庚正好是南宋末最后一任泉州市舶司提舉,后來他降元,被留用并授福建行省中書左丞,繼續主管市舶。
蒲氏家族從阿拉伯經越南浮海來華,以海為生,以海致富,以海入仕,所以篤信海神媽祖,到了元至元十五年(1278),蒲壽庚以海運屢獲媽祖佑護為由,向朝廷奏請加封媽祖。但此事經司禮部門輾轉復議,耽擱下來了。
事過三年,時間來到至元十八年(1281),此時改由蒲壽庚的兒子蒲師文擔任市舶司提舉,他接過父親的接力棒,繼續向朝廷要求加封媽祖,理由是:“保護海道,舟師漕運,恃神為命,威靈赫濯,應驗昭彰!”可能是媽祖有靈,也可能是他運氣好,理由充分,這回皇帝允準,“詔海外諸番宣慰使、福建道市舶提舉蒲師文,冊命(媽祖)為護國明著天妃”。哇!一下子就從宋代的“妃”升格為“天妃”!從此以后湄洲祖廟就是湄洲天妃祖廟,普天下的媽祖廟也都可以冠稱為“天妃廟”或“天妃宮”;而下一次更高的升格,即從“天妃”升格為“天后”,要等到400多年后的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了!
事情還沒有完?;实圻€“詔蒲師文詣廟宣讀致祭”!什么意思呢?就是皇帝特派蒲師文到湄洲祖廟宣讀褒封詔書并舉行諭祭,代皇帝宣讀《御祭文》。這也就開創了朝廷派大臣赴湄洲祖廟代表皇帝直接祭祀媽祖的先河,此風一直綿延至清末。這也就是下面要說的第二件事——開啟朝廷諭祭模式。
諭祭,顧名思義就是由皇帝下“諭旨”,派大臣替皇帝到廟里去“祭”祀。歷史上對媽祖的“諭祭”始自元代,具體說來就是上面說的“詔蒲師文詣廟宣讀致祭”,后世一直沿襲,但就隆重和普遍程度而言都未曾超越元代,尤其是元代的諭祭還分為“遍祭”(即去全國各大媽祖宮廟祭祀)和“單祭”(即單單赴湄洲祖廟祭祀)兩種。上面說的“詔蒲師文詣廟宣讀致祭”屬于“單祭”。
那么就先說“單祭”。
至元十八年(1281)蒲師文受命從泉州出發前往湄洲祖廟,他在湄洲祖廟舉行了最高規格的祭儀,即后世所謂“祖廟祭典”,宣讀了一篇《御祭文》,內容如下:
惟昔有國,祀為大事。自有虞望秩而下,海岳之祀,日致崇極。朕恭承天庥,奄有四海,粵若稽古,咸秩無文。惟爾有神,保護海道,舟師漕運,恃神為命,威靈赫濯,應驗昭彰。自混一以來,未遑封爵,有司奏請,禮亦宜之。今遣正奉大夫宣慰使左副都元帥兼福建道市舶提舉蒲師文,冊爾為護國明著天妃。嗚呼!捍患御災,功載祀典。輔相之功甚大,追崇之禮宜優。爾其服茲新命,以孚佑我黎民,陰相我國家,則神之享祀有榮,永世無極矣!
說了“單祭”再說“遍祭”。
“遍祭”途中不管祭拜多少座媽祖分靈宮廟,但最終的目的地仍然必須是湄洲祖廟!
元代最著名的“遍祭”發生在藝文太監(官名)宋本身上。
宋本(1281-1334),元大都(北京)人,元至治元年(1321)左榜狀元,授翰林院國史修撰。天歷元年(1328)開始設置藝文監,此時宋本是其中的藝文太監(官名)。翌年,奉敕偕翰林直學士布雅實里代祀天妃,也就是說他替皇帝去拜媽祖,而且這回是“遍祭”。
宋本從直沽(天津)天妃廟開始了他的諭祭行程,一路上走走停停,邊走邊祭,為媽祖歌功頌德,為皇帝宣示威儀,往返費時半年,歷經蘇、浙、閩三省,共祀十五廟,計為直沽(天津)、淮安、平江、昆山、路漕、杭州、越州、慶元、臺州、永嘉、延平、閩宮(福州)、白湖、湄洲、泉州,共為皇帝代擬十五道《御祭文》。
宋本不愧是狀元,十五道《御祭文》文采華麗,字字珠璣!
十五道《御祭文》對應的是十五座媽祖廟,這些媽祖廟各有歷史沿革、地理位置、分靈故事等等細節的不同,宋本必須在《御祭文》中予以一一體現。這的確很難,但卻難不倒這位多才多藝的狀元爺。限于篇幅,我無法將十五篇《御祭文》都呈獻給大家,只能介紹最重要的一篇,即《祭湄洲祖廟文》:
惟乾坤英淑之氣,郁積扶輿,以篤生大圣,炳靈于湄洲,為天地廣覆載之恩,為國家弘治平之化。特命臣恭謁湄島,虔修歲祀,秩視海岳,光揚今古。嗚呼休哉!
除了宋本,元代奉詔來湄洲祖廟行“諭祭”的還有:
元統元年(1333),敕命中書省斷事官床兀兒和翰林院修撰宋褧赍香“遍祭”;
至正九年(1349),敕命翰林直學士張翥和直省舍人彰實赍香“遍祭”;
至正十年至十二年之間(1350-1352),敕命翰林待制貢師泰赍香“遍祭”。
至正十三年(1353),敕命崇文太監周伯琦等赍香“遍祭”。
試想一下,從元至元十八年(1281)到至正十三年(1353)的72年間,湄洲祖廟一共迎來將近10位朝廷命官,相應舉行了至少6次最高規格的諭祭祭典,這段時間對湄洲祖廟來說該是多么輝煌燦爛、多么引以為榮的高光時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