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琰
四庫全書原文
與林之美充⑴
金山草堂⑵,一件懸心,廿年無力及此,不謂晚歲見此稱心事。然此意自某發(fā)之,摩挲⑶好石⑷,自不當后,從今到白頭,稍稍能拄杖,即年歲常輟數(shù)月,相伴在金山,以來寄⑸為終焉之想,以金山為汗漫⑹之逰。他日兒童問我者,所謂蒲弄⑺林六翁即我,已摩挲之意稍發(fā)露⑻,兄以為何如?
蒲弄之役⑼,千端萬的⑽,而丘嫂⑾者指此為東蕭⑿扶犁⒀之處。不知公去,乃不知吾人欲為扶犁兒,何可得也,世間惟有榮辱毀譽所不到處,為建德之國⒁。客來燒芋,客未去,當烹魚酌酒。客未飽,又燒芋,且不怕他道是過當,費了官物也。相聚纔⒂三十左右,今五十矣!要他富貴是何時。惟一日享得一日,快活無事,為吾人實歷處,此意皎皎⒃也。遣來精甚之米,當以給祭者,不止於口腹耳。榖叔⒄歸,料須一⒅出見之,不然當令賢郎一來此,豈可放慢至如許也。歲寒相聚,湘鄉(xiāng)、揭陽⒆已冥漠⒇,眼前所有,唯此翁耳!
⑴ 林之美:林充字之美,鄉(xiāng)賢林國鈞的長子,宋乾道五年(1169)特奏名進士,官迪功郎、南安軍司戶參軍。
⑵ 金山草堂:金山草堂亦稱蒲弄草堂,林光朝早年講學于此。金山為林光朝家鄉(xiāng)的地名,宋朝至今地名未改變,今在金山有一座金山禪寺。
⑶ 摩挲:琢磨,考慮。
⑷ 好石:官宦,詞義引自古語“智者好玉仕者好石”。
⑸ 來寄:山名,林光朝對父母的尊稱。
⑹ 汗漫:漫無邊際。
⑺ 蒲弄:本意是風吹弄蒲草成蒲浪,如北宋僧人道潛《臨平道中》中句子“風蒲獵獵弄輕柔”。本文引申為一大片蒲草,如林光朝《同張明府游國清湖》中句子“便從湖尾穿蒲弄”。文中泛稱金山、東蕭的大片地方。
⑻ 發(fā)露:流露。
⑼ 役:勞役,服勞力之事。
⑽ 千端萬的:即千萬端的,很多勞役之事的經(jīng)歷,端的即事情的經(jīng)歷。
⑾ 丘嫂:大嫂。
⑿ 東蕭:林光朝家鄉(xiāng)的地名,宋朝至今地名未改變,今為東蕭自然村,位于珠墩境內(nèi)、五侯山南麓。
⒀ 扶犁:即拽耙扶犁,農(nóng)田勞動。
⒁ 建德之國:追求高尚道德和理想社會秩序的地方。
⒂ 纔:才的異體字。
⒃ 皎皎:明白。
⒄ 榖叔:鄭耕老,字榖叔,林充的妹夫,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及第,授懷安縣(今福建閩侯)主簿,后調(diào)任溫州法曹,改任明州(今浙江寧波)教授,添差福建安撫司機宜文字。秩滿,榮利淡如,無意宦進,徑歸鄉(xiāng),著《易范》《易訓釋》《洪范訓釋》《論語訓釋》《中庸訓釋》《孟子訓釋》《詩訓釋》。
⒅ 一:林光朝對林充兒子林浦的稱呼,林浦在同輩分中排行第一。
⒆ 湘鄉(xiāng)揭陽:鄭厚,鄭樵之從兄,紹興五年(1135)禮部奏賦第一,后進入仕途,授左從事郎、泉州觀察推官,廣東茶鹽司監(jiān)辦公事,昭信軍節(jié)度推官,左承事郎、知湘鄉(xiāng)縣,當時學者稱之“湘鄉(xiāng)先生”。于廣東茶鹽司監(jiān)辦公事任期,因詆毀孟子被貶罷官,謫居揭陽潮州十年,友人亦稱之“揭陽先生”,歿后林光朝為其撰寫悼文《祭鄭湘鄉(xiāng)叔友文》。
⒇ 漠:死亡。
附注1:
林光朝,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莆田市秀嶼區(qū)東嶠鎮(zhèn)珠墩村)人,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及第,歷經(jīng)官職,以左承奉郎知永福縣、著作佐郎兼禮部郎官、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廣西提點刑獄、廣東提點刑獄、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中書舍人兼侍講、引疾授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孝宗淳熙五年(1178)卒,年六十五歲,謚文節(jié)。
林光朝進士及第之前,在家鄉(xiāng)金山草堂、福清海口龍山書院、族叔林國鈞創(chuàng)辦的黃石東井“紅泉書院”講學,世稱為“南夫子”。
附注2:
莆田市秀嶼區(qū)東嶠鎮(zhèn)珠墩古村落,位于五侯山南面,今劃分為珠江、珠川、先鋒三個行政村,總?cè)丝诩s14000人,約11000人口為長城金紫林氏。古村落內(nèi)有蒲弄草堂、瓊林書院、林氏宗祠、林氏古民居等文物。蒲弄草堂歷代經(jīng)破壞又重修,一度毀壞拆掉,2006年在原址重建,堂內(nèi)有四根表面風化十分嚴重的石柱為宋代原件。瓊林書院俗稱艾軒書院,有石刻文字記載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分前后兩殿,前殿奉祀萬世師表孔子牌位、朱熹和艾軒坐像,后殿為文司天閣,奉祀文昌帝君、魁星夫子等金身塑像。前殿有兩副楹聯(lián)“傳私淑衍洛學稱南夫子,集大成開閩派惟徽國公”;“蒲弄金山鄉(xiāng)里猶傳講學志,考亭云興文章遍澤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