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玉瑞
宋高宗紹興八年(I138)這一年在興化的科舉史上,譜寫出一曲華彩樂章:莆田以一邑之才,中進士居然有14人,竟囊括了這一科的狀元黃公度、榜眼陳俊卿、年僅18歲稱為“榜幼”的龔茂良、同科年紀最大的73歲的林鄧,被天下譽為興化“四異”。過去,莆田有“四賢祠”(原址中山中學)敬奉的是蔡襄、陳俊卿、林光朝、龔茂良四人,新版《八閩掌故叢書》(文史卷)中又把陳俊卿、黃公度、龔茂良、方信孺并稱為南宋“四杰”。請看:四異,四賢,四杰人選有所不同,其中總有一個宋代名相龔茂良,善哉!
宋高宗皇帝感到奇怪,次日御賜新進士,殿試官員一同赴宴,高宗趁酒興問道:為什么興化軍“枌榆未五里,魁亞占雙標”?又指著狀元黃公度問道:卿土何奇?黃思索著回答:“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高宗接著問榜眼陳俊卿,陳胸有成竹回道:“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高宗聽后評說:公度不如卿!
榜眼陳俊卿廷對之言,道出莆陽子民刻苦樸素、勤奮堅毅特性,此乃精神驅動力。盡管有些家庭很困難,三餐不繼,也要向親朋好友借債讓子女讀書求功名,也是莆仙子民傳統不變的精神追求,正是陳丞相意思所在。而狀元黃公度所言“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也有其理,南宋時期宋錢陂建成后,莆田地理位置優越,有山有海又有灌溉水渠,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有子魚、紫菜、海蠣水產品,有荔枝、龍眼水果,山珍海味俱有,為多數子民讀書求學奠定物質基礎。倘若家家戶戶三餐不繼,哪有心思讀書求功名呢?故竊以為兩者平分秋色,各有千秋!恰恰反映當時社會背景!
注:披錦黃雀美,其出處:九鯉湖。通印指當今涵江區江口港。地瘦栽松柏:泛指華亭宮利山區丁柏口松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