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彬
仙游民間有一道美食,俗名豆丸,雅稱瑞龍。
豆丸是用豆腐、紫菜、花生末、蔥花、芹菜、香菜、食鹽等和為泥狀,捏成圓丸,外面滾沾淀粉后,放入高湯中煮熟。這種豆丸清爽可口,百食不厭。但這區區豆丸,為什么會叫做“瑞龍”呢?原來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元代末期,仙游楓亭出了個貴妃,姓肖名麗蓉,故稱肖妃。《仙游縣志·卷五十三》記載,元肖家女,選為妃。方女產時,屋后班支花開,一樹如芙蓉。今后肖即地也。
肖妃名叫肖麗蓉,元代仙游后肖人,即今楓亭鎮輝煌村人。她出生于書香之家,自幼聰穎。長大后,秀外慧中,才華橫溢。元至順四年(1332)朝廷選秀,皇太子妥懽帖睦爾看到肖麗蓉呈獻的一首《蘇幕遮》。詞曰:
問飛雁,春幾度。
不盡東風,
笑我癡情住。
折柳花間誰眷顧?
蕭蕭秋風,
不盡寒枝樹。
嘆紅顏,憑夢渡。
萬里閑愁,
滿腹遙思渡。
水載千心魂系數。
借問繁星,
此愿何期復?
面對才貌雙絕的肖麗蓉,太子為之動情,立即封她為嬪妃。第二年,太子登基,稱惠宗皇帝,肖麗蓉被冊封為貴妃。
肖妃是一個很賢惠的妃子。她努力輔佐皇帝治理國家,惠宗時期天下太平,妥懽帖睦爾在位三十五年。肖妃經常親自烹制來自家鄉的美食豆丸,作為皇帝在深夜批閱公文時的夜宵。皇帝吃膩了御廚的菜肴,覺得肖妃的豆丸格外可口,就特地為之起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瑞龍”。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攻占京城,惠宗皇帝帶皇后退到蒙古烏蘭巴爾。他怕肖妃適應不了大漠生活,就派人把肖妃化裝成難民,一路護送她回到楓亭故里。那一年,肖妃已經五十四歲了。她在故鄉開了一家瑞龍小吃店,常常吟詩作賦,留下了許多佳作,伴隨著瑞龍的故事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