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影视风影在线_美女又大又黄www免费网站_免费AV岛国大片在线观看_啦啦啦韩国视频免费观看_残疾人XXXXBBBB视频_中文在线 地址_性福宝色多多_亚洲成色A片77777在线麻豆_亚洲精品无人一区二区_男女作爱免费网站在线观看_午夜香吻视频在线看免费_精品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码区别_日本一道本线一区免费_成人一级黄色片_站长推荐国产精品视频_色人岛_久热久色_大地资源中文字幕第8页_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_青青草a免费线观a

今天是
天氣預(yù)報:
“莆陽”古今考
【發(fā)布日期:2021-07-14】 【來源:本站】 【閱讀:次】

□許更生

 


壺山蘭水  林錦堂/





蘭溪  林錦堂/ 

 

“莆陽”,古稱興化軍、興安州、興化路、興化郡,也即如今莆田市的雅稱與別名。其地域的正確解說,十分重要;作為莆仙人,更得認(rèn)準(zhǔn)家鄉(xiāng)!而其代表政府官方,也即最科學(xué)、最權(quán)威的“正名”,應(yīng)該就是莆田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北京方志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莆田市志》吧!其開篇就開宗明義地說明:“本志中的‘莆陽、興化、興安’為莆田市的俗稱。”也就是說,“莆陽”,相當(dāng)于當(dāng)今的莆田市,包括莆仙兩地。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2版對“莆田市(Putian Shi)”的解說如下:“中國福建省轄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即莆田市所轄莆仙二地,“古稱興化,又稱莆陽”。

2020年,莆田市民政局《莆田地名美篇》一書載:“莆田,位于福建沿海中部,史稱‘興化’,別稱‘莆陽’”;也是作為當(dāng)今莆田全市的雅稱的。

然而,有人卻一再堅稱:“在歷史上,‘莆陽’一詞絕大多數(shù)是用作莆田縣的代稱”。此說既不符合先賢的著述所載,也與當(dāng)代莆仙文化界主流認(rèn)知相違背。

為此,我們必須認(rèn)真地予以考證辨析,非將“莆陽”的確切所指,搞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可!“莆陽”究竟是否“個別文人”將其擴(kuò)大化,“指稱擴(kuò)大至包括仙游縣甚至古興化縣”呢?根據(jù)筆者反復(fù)認(rèn)真查考:縱觀歷史,古往今來,“絕大多數(shù)”都是作為莆、仙兩地的統(tǒng)稱——如同當(dāng)今的莆田市。

一般來說,標(biāo)題或作者署名加上“莆陽”二字的,一為文集、二為史冊、三是族譜。下面分別闡述之。

古代文集中,“莆陽”統(tǒng)稱莆、仙、興化縣三地的,最典型的莫如宋代李俊甫著名的《莆陽比事》。其所述的成雙成對事例,許多涉及仙游的人與事,諸如名人陳洪進(jìn)、蔡京、蔡襄及其家族,乃至九鯉湖、楓亭、莆陽荔枝等等,實(shí)在是太多太多啦,不勝枚舉!

 

蔡襄出生于仙游赤湖蕉溪(今楓亭鎮(zhèn)),出仕后遷居莆田城南蔡宅,故常常自稱“莆陽居士”,并在許多著述文獻(xiàn)上自署“莆陽蔡襄”。可以說,這里的“莆陽”二字,相當(dāng)于“興化”,都涵蓋了莆田、仙游兩個地域;依照今天的說法,即蔡襄是莆田市人。

目前常見的有:蔡襄撰寫的《水遷賦》(1043年,裴景福《壯陶閣書畫錄》卷三)、《忠惠東壁詩》(1044年,清鄭方坤《全閩詩話》卷二)、《洛陽橋碑》(即泉州萬安橋石刻,1059年)、《荔枝譜》(1059年)、《會真宮題名碑》(1060年,山東泰安會真宮)、《劉蒙伯墓碣文》(1061年,福州于山“天君殿”碑廊)等著述,都署名“莆陽蔡襄”。

值得一提的是,出生在仙游的蔡卞(蔡京胞弟)、陳覺民二人,一生并沒有遷居莆田居住,但他們亦稱自己是“莆陽”人,說明“莆陽”所指的行政區(qū)域范圍包括仙游縣。例如1990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書法篆刻大辭典》記載:山東濟(jì)南靈巖寺中御堂壁間嵌有《楞伽經(jīng)偈碑》,其碑文是宋仙游人蔡卞所書的,署款為“元符二年(1099)十二月十三日莆陽蔡卞書”;河南嵩山少林寺《達(dá)摩面壁之庵》題刻,署款也是“莆陽蔡卞書”。著名學(xué)者黃榮春先生《福州摩崖石刻》第一章稱:福州烏石山天香臺有一處摩崖石刻,刻文為“元佑五年(1090)八月二十二日,……莆陽鄭令卿、陳覺民、許國……同游神光寺,會于道山亭。”其中,陳覺民是宋代仙游縣人,許國、鄭令卿,則是莆田人。

明鄭岳(弘治癸丑進(jìn)士,官至兵部左侍郎)編纂,黃起龍(萬歷戊戌進(jìn)士)重訂的《莆陽文獻(xiàn)》十三卷(福建巡撫采進(jìn)本)。“是書取莆田、仙游二縣自梁、陳迄明著作詩文,輯為十三卷。”其還包括人物列傳七十四卷,而列傳主要根據(jù)同郡人周瑛、黃仲昭所編纂的《弘治興化府志·人物志》部分,所輯錄的文化名人生平事跡——包含仙游諸位文化名流。明代柯維騏所撰《續(xù)莆陽文獻(xiàn)》20卷、黃起龍所撰《重修莆陽文獻(xiàn)》6卷,以及郭良翰所撰《續(xù)莆陽文獻(xiàn)》20卷,都是如此。宋代著名詩人陸游有篇《莆陽餉荔子》稱:“江驛山程日夜馳,筠籠初拆露猶滋。星球皺玉雖奇品,終憶戎州綠荔枝。”詩中贊頌的“奇品”荔枝,應(yīng)該包括仙游楓亭的荔枝吧?明代地理學(xué)家、旅行家和文學(xué)家徐霞客在《游九鯉湖日記》中,就特地記上一筆“正楓亭荔枝新熟時也。”明代宋玨的荔枝詩,就有一首以仙游楓亭荔枝為題材的《荔枝詞》,揭露人所少知的楓亭驛館官員的艱難。詩云:“俞公晚好事,垂涎及荔支。愿貶楓亭驛,甘作驛丞卑。妄意荔熟日,端坐飽噉之。事有謬不然,傾耳聽我詞:楓亭閩孔道,迎送無停時。及至荔支熟,苦情公不知。”生動形象記述了楓亭驛丞俞公,迎送無停時,食荔客如潮,疲于奔命的接待苦衷。清康熙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也說:“楓亭驛荔枝甲天下。”目前仙游楓亭赤嶺的荔枝林,還有六七百畝;品種以陳紫為主,此外還有狀元紅、蘭竹。可見宋代所稱的“莆陽”,也是包括仙游在內(nèi)的大莆田。

元代的情況如何?從元代大詩人盧琦的作品可見一斑。盧琦[13061362),字希韓,號圭峰、立齋,今泉州市泉港區(qū)峰尾鎮(zhèn)人。順帝至正二年進(jìn)士,歷官漕司提舉等。盧琦在政壇是位良吏,在文苑又是,與陳旅、林以順、林泉生齊名,并稱“元末閩中文學(xué)四大名士”。清·張景星主編的《元詩別裁》云:“元詩三十大家選,公詩澹遠(yuǎn),意境絕高,出三十大家上,蓋韋孟之詩也。”]著有《圭峰集》二卷。作為曾經(jīng)幾度客居莆中(見《陳誠中留宿壺山別墅雨中紀(jì)懷》“我客莆中知幾度”)的“元末閩中文學(xué)四大名士”,其作品中的諸多“莆中”“莆田”“興化”“莆陽”等幾個相關(guān)的地域概念,使用的分寸感還是相對強(qiáng)且明顯的,絕不隨心所欲,胡亂使用。諸如,其詩歌《贈莆陽蔡可禹有序》《存與堂》中,由于“蔡可禹”是蔡襄后裔(“蔡君忠惠孫”“共惟忠惠公”;“莆陽有佳士,結(jié)廬東沙村。”),故稱其“莆陽”;而《送涂嶺巡檢約蘇穆爾之莆田尉》詩中,則稱為“莆田尉”——“作尉壺山陽。莆民喜公至”。

明代興化府的“莆陽驛”,明顯說明“莆陽”并非莆田縣的專屬稱呼,而是包括莆仙兩邑的。明初興化府?dāng)U城以后,在今勝利路中段(今莆田荔城區(qū)雷山路一帶),建立莆陽驛鋪,供南來北往的文武官員住宿,該地段名曰“驛前”;駐館的達(dá)官貴人們乘坐的馬匹,都圈養(yǎng)在街對面的小巷兩旁一排排馬棚內(nèi),這里被稱為“馬巷”。(請參閱網(wǎng)文《莆田地理沿變》)

張燕青《清代福建驛站考》稱:“清代福建的驛站布局基本上承自明代”,“自蒜嶺驛往西南方向行‘五十里至興化府莆田縣莆陽驛’。光緒《莆田縣志》載:‘莆陽驛,本府屬。按宋時城中有東驛、西驛。洪武初建于府治北,即宋監(jiān)押廳使院舊’”。當(dāng)時的興化府署“在城西南,即莆田縣署舊址”。由此可見,“莆陽驛”屬于興化府管轄。

明代寫作《閩書》的碩儒何喬遠(yuǎn)多次到過莆仙,落腳莆陽驛,并作《莆陽驛四首》。

清代涂慶瀾編輯的《莆陽文輯》《國朝莆陽詩輯》,也收入蔡襄的書信、奏疏、賦文等,以及黃洪鸞的《游九鯉湖詩引》。該書以莆田文人詩文為主,也兼顧了反映仙游的著名景觀。其作者“自序”,明確申明了編輯的初衷,即繼承鄭岳、柯維騏的事業(yè)而延續(xù)之:“然自前明鄭山齋(鄭岳)《莆陽文獻(xiàn)》、柯希齋(柯維騏)《莆陽續(xù)編》后,迄數(shù)百年,乏有續(xù)者”,故而編輯之。

清代劉尚文的《莆陽金石初編》,不也收錄了蔡襄的書法作品嗎?其卷二載蔡襄書寫的陳伯孫詩:“六合萬籟息,秋林月正暉。琴中傳不盡,石上坐忘歸。”尚文題跋特地注明:“詩為忠惠正書,字徑一尺三寸”。

筆者手頭還有一篇當(dāng)代某大學(xué)論文《明中后期福建田土爭訟及其司法實(shí)踐——以《莆陽讞牘》為中心》,作者特地說明“作為主要材料來源的《莆陽讞牘》”。此書是“祁彪佳于天啟二年(1622)至崇禎六年(1633)任興化府推官時的判語集”,且“以興化府及其下轄二縣之判語為主”。可見,即使古代“莆陽”二字多與“興化”相當(dāng),并非只是莆田縣的專有指稱。

應(yīng)該特別指出,有人在舉例說明時,不知是隨意還是故意,將陳池養(yǎng)的名著《莆田水利志》,寫成了《莆陽水利志》。清代名臣陳池養(yǎng)是個地地道道的莆田人;其水利志所述,也完完全全是莆田縣之事,怎么可能會寫成《莆陽水利志》呢?筆者手頭就有“全二冊”的影印本《莆田水利志》呢(清光緒元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綜上所述,宋元明清所稱的“莆陽”,從官方和主流方面認(rèn)定,都是指莆仙兩地,而并非專稱莆田縣的。

當(dāng)代,冠以“莆陽”書名的書籍、文章,更是層出不窮,不勝枚舉。請看其中典型的一些吧——

《映像莆陽》(海峽文藝出版社,20128月)一書,原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文化廳長、福建省文聯(lián)主席、仙游人許懷中作序。2011126日晚,原莆田市長梁建勇會見參加映像·莆陽城市園林采風(fēng)創(chuàng)作活動的中外詩人。很顯然,這里的“莆陽”,當(dāng)然也是指壺山蘭水、莆仙兩地——即當(dāng)今的莆田市。

201310月問世的莆田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的《莆田建市30年大事記·綜述》也載明:“莆田,史稱興化、莆仙,亦稱莆陽、興安”。很明顯,其“莆陽”也是與“興化、興安”并列的,指稱如今包括莆、仙兩地的莆田市。

由福建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莆田市委宣傳部、莆田市文學(xué)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主辦的“《莆陽雅集》——福建省新文藝群體油畫作品專題展”,于201811日至5日在莆田市博物館A館二層展出。其作者和作品,都包含莆仙兩地的油畫精英。

現(xiàn)任莆田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聯(lián)主席的王鴻(即王金煌的筆名),其《莆田賦》首句就是:“莆陽,閩海之雄邑也。……名重慶歷,書列四家,千年君謨有幾?廬隱夾漈,入三通,百代漁仲無雙。”其注解云:“君謨:即蔡襄,字君謨,仙游縣人。……漁仲:即鄭樵,字漁仲,莆田縣人。”顯然,此“莆陽”,即今之莆田市——包括古時的仙游和興化縣。

莆田市資深文史人士林春德、朱新華(現(xiàn)任莆田學(xué)院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黨委書記、院長)以“莆田市莆仙文化研究院”名義出版的編著《莆陽名人史跡》,其“凡例”載明:“名人史跡主要介紹莆田籍歷史人物的生活和文化活動遺跡。區(qū)域包括現(xiàn)莆田市所轄仙游縣、荔城區(qū)、城廂區(qū)、涵江區(qū)、秀嶼區(qū)、湄洲島管委會、湄洲灣北岸管委會。”阮其山(原莆田市政協(xié)秘書長)的《歷史文化系列·莆陽名人傳》(海峽文藝出版社,2000年),系列叢書由市委宣傳部牽頭、莆田市社科聯(lián)策劃編寫、梁建勇書記作總序。傳記人物也涵蓋了仙游、興化縣的許多名流,如陳洪進(jìn)、蔡襄、蔡京、蔡卞、葉顒、鄭樵、王邁、鄭紀(jì)等等。其《莆陽歷史叢書·莆陽清風(fēng)錄》(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同樣如此;筆者的《莆陽名篇選讀》、林祖泉的《莆陽進(jìn)士錄》,也是如此。阮先生還有類似的作品《莆陽名臣傳》《莆陽談叢》《莆陽歷史文化之謎》等,情況與之相似。例如,阮先生今年4月發(fā)表的《莆田的徐霞客——林登名》認(rèn)為:“《莆輿紀(jì)勝》以郡治為中心,按不同方向的地域,記述北境、西境(仙游)、東海(沿海)、近郭、及平原河網(wǎng)地區(qū)的名山秀水。”“縱觀《莆輿紀(jì)勝》,全書編排有序,結(jié)構(gòu)合理,內(nèi)容豐富,成為一部名副其實(shí)的莆陽名勝志。”,它“是現(xiàn)今已知最早一部,專題記述莆陽山川名勝的方志”,“在莆陽藝文志上,不失為一部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著述”;書中涉及的歷史名人,包括“蔡襄、鄭厚、鄭樵、葉顒”等等。阮先生理解的“莆陽”,其地域、人文包含莆田市全境,不是十分清楚嗎?

莆田市圖書館副館長、中國作協(xié)會員張翔的《莆陽小識》說得也很明白:“(興化、興安)雅稱‘莆陽’,該府治二縣;莆田、仙游之縣城皆南鄰蘭溪,北倚群山。山南水北謂之陽,以之名。”

莆田市圖書館陳枚香副館長編著的《莆陽書話》(鷺江出版社,2015),其序言由許懷中先生撰寫,取名為《一部梳理莆仙“書”文化的力作——《莆陽書話》序》。其“莆陽”含義,不也十分明確嗎?

莆田市圖書館編撰的《人文莆陽·序》載:宋景炎二年,置興安州,故也名“興安”,雅稱“莆陽”。該府治二縣莆田、仙游之縣城,皆南臨蘭溪,北倚群山;山南水北謂之陽,以之名。又合二縣之名可稱“莆仙”。……莆田,福建省轄地級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莆田市歷史底蘊(yùn)深厚,史稱“興化”,素有“海濱鄒魯”“文獻(xiàn)名邦”之美稱。

筆者老友黃祖緒先生(中學(xué)高級教師、語文組長),撰寫并出版過三百萬字莆陽鄉(xiāng)土著述。其中冠名“莆陽”者,如《宋代理學(xué)大家朱熹莆陽門人紀(jì)略》《莆陽歷代藏書家傳略(七十五人)》《宋、元莆陽郭氏四孝子》等,無不涉及仙游名人。

還有鄭立新的《宋代莆陽民俗文化》(鷺江出版社,2015年)等等,內(nèi)容都涵蓋大莆田地域,人物包括鄭良士、蔡襄、鄭樵、鄭紀(jì)等。

至于當(dāng)代網(wǎng)文涉及“莆陽”者,更是隨手拈來,數(shù)不勝數(shù)。例如《歷代名人詠莆陽名句小輯》《莆陽民間新修族譜》《莆陽名稱的由來》《明代莆陽藝林名家》《莆田名人》《清點(diǎn)莆陽文壇一千年》《碧波安瀾潤澤莆陽》……其“莆陽”含義,無不包括莆仙地域。

莆田市委主辦的刊物《莆田通訊》,不也時有包括仙游的“莆陽史話”專欄嗎?

福建電視臺“旅游頻道”介紹稱:“莆田,福建省轄地級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莆田市歷史底蘊(yùn)深厚,史稱‘興化’,素有‘海濱鄒魯’‘文獻(xiàn)名邦’之美稱。”李尓唐先生20-07-15《從閩A到閩J——福建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載:“莆田,福建省轄地級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

……

至于外地文史大家冠以“莆陽”書名的著述,情況大抵相同。隨手舉一位知名度頗高的吧。《江浙訪書記·記<莆陽先賢叢書>》是謝國楨(1901-1982)教授的遺著。他晚號“瓜蒂庵主”,安陽人士,我國著名的歷史學(xué)家、文獻(xiàn)學(xué)家、版本目錄學(xué)家、金石學(xué)家、藏書家,1925年考入清華國學(xué)研究院,名列榜首;師從梁啟超、王國維等先生,并協(xié)助梁先生編纂《中國圖書大辭典》。生前曾任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兼任國務(wù)院古籍整理規(guī)劃小組顧問。所謂《莆陽先賢叢書》,當(dāng)然不止限于莆田一地,還包括古仙游縣、興化縣先賢,如蔡襄、鄭紀(jì)、鄭樵等等。

再說志書吧。古代不少冠名“莆陽”的方志,如宋代的《莆陽圖經(jīng)》《莆陽志》《莆陽人物志》等,都是興化軍知軍主修、軍學(xué)教授撰寫的。雖然書已失傳。不過,既然是興化大地的地方官、教授,其編纂的東西,總不會剔除自己所轄之仙游、興化兩縣,而只言莆田一縣吧——這是不言而喻的。

同理,明代興化府知府岳正繼修的《莆陽志》、知府呂一靜延請邑人康大和、林云同兩人再修的《興化府志》、陳經(jīng)邦和林堯俞繼《萬歷甲戌志》之后,纂修的《興化府志》等等,以及方樸所撰的《莆陽人物志》3卷、吳源所撰的《莆陽名公事述》5卷、彭韶所修的《莆陽志》10卷、宋端儀所撰的《莆陽遺事》《莆陽舊事偶錄》《莆陽人物備志》《莆陽科名志》等書,也沒有置仙游、興化兩縣于不顧。

史料表明,自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至明末,莆田一直是郡治(軍治或府治)的所在地,因此宋、明歷次編寫方志,“縣事”都“附郡志以傳”。對此,莆田學(xué)院圖書館原館長宋國強(qiáng)先生,2015年發(fā)表了《莆田市歷史考證之一》。他詳細(xì)一一列舉之后,注釋說明道:“其時(明代),‘莆陽志’均為‘興化府志’。”即包含莆仙兩地。

直到清代,才有了單獨(dú)修纂的莆田縣志出現(xiàn)。據(jù)存世所見,主要有:《莆田縣志》36卷,林麟焻、朱元春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編纂;光緒十一年(1885)重刊。《莆田縣志》,俞荔于雍正二年(1724)編纂。《興化府莆田縣志》36卷,廖必琦、林黌等乾隆二十三年(1758)編纂,俗稱“乾隆縣志”;光緒五年(1879)補(bǔ)刊重印,民國十五年(1926)再次補(bǔ)刊重印。《莆田縣志》32冊,林揚(yáng)祖于道光(18211850)年間編纂。《莆田縣志稿》34卷,張琴于1945年編纂完成。

請注意:清代編纂的所有莆田縣志,均清楚標(biāo)明《莆田縣志》,而沒有一部帶有“莆陽”字樣!

最后,說說族譜吧。

眾所周知,莆田、仙游的諸多名門望族,如陳、林、蔡、鄭、黃等,歷史上均互有遷移,彼此融合。所以,兩地的族譜,往往難分彼此,“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這樣才會完整全面。

請看2009年出版的60多萬字的《莆陽蔡氏宗譜》吧。它由仙游人、解放軍空四軍原副軍長兼參謀長蔡園將軍作首序。莆田市蔡襄學(xué)術(shù)研究會會長、原莆田高專副校長蔡文成,以及副會長、《莆田市志》常務(wù)副主編、莆田市方志委顧問蔡慶發(fā)分別撰寫二序、三序。《莆陽蔡氏宗譜·前言》開宗明義說明:“‘莆陽’是莆田市的別稱。宋代忠惠公蔡襄自稱莆陽人,意為出生于莆仙大地上山南水北之處,本次修譜特依其意而用之,取名《莆陽蔡氏宗譜》。”其“凡例”再次載明:“本宗譜取名為‘莆陽’,源于先賢蔡襄曾自稱為莆陽人氏,意為莆仙人,即今莆田市人也,本宗譜取先賢之意而用之。收錄范圍界定莆田市轄區(qū)”。這明確表明,族譜之所以冠以“莆陽”,是因其“收錄范圍界定莆田市轄區(qū)”——即不光局限于莆田,而包括仙游!

另一本蔡慶發(fā)、蔡金榮編纂的《中國地名與姓氏文化系列叢書·莆陽蔡氏春秋》情況與之類似。限于篇幅,其他就不一一列舉。

縱觀現(xiàn)存的莆仙文化史資料,只有徐寅、黃公度等個別人文集中的“莆陽”是莆田縣之外,“絕大多數(shù)”皆認(rèn)定“莆陽”指稱莆仙(包括古興化縣)。身為莆田人,這點(diǎn)起碼的地域認(rèn)知,應(yīng)該正確無誤吧?我們必須與莆田市政府和官方主流媒體保持高度一致,而不能憑主觀意愿,隨意指稱。


分享至:
打印】  【關(guān)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县| 临澧县| 武清区| 吉木萨尔县| 博野县| 长阳| 株洲县| 读书| 项城市| 彰化县| 鄄城县| 哈巴河县| 建宁县| 施秉县| 承德市| 文登市| 息烽县| 昌平区| 响水县| 青岛市| 北碚区| 和田市| 河东区| 海兴县| 武川县| 沈阳市| 浙江省| 长丰县| 五河县| 德清县| 沛县| 绩溪县| 定远县| 建德市| 泗阳县| 吉林省| 平遥县| 阿瓦提县| 普兰店市| 沁水县|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