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庭
1975年出生的陳萬龍,是仙游的一個工藝美術大師。
陳萬龍說他年輕時,家庭經濟條件不好,沒有固定的職業,他岳父家里條件好,認為他是個無業游民,當時甚至不同意把女兒嫁給他。
他說,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走上制作青瓷這條路,也許是冥冥中注定的事。大約1998年,別人打工上班,一個月工資才三五百元,他當年做出的青瓷杯一個就能賣到100元,做青瓷一年賺了二十幾萬,他的岳父對他刮目相看。他是榜頭鎮仙水村第一個一年里一下子蓋了兩幢房子的人,也是村里第二個買車的人。
也許因為年輕,少不更事,隨后他破了財,欠了20多萬的債,不得不離家躲債。后來重整,再賺了錢,再次破財,工廠一度倒閉。2012年的時候,他又做起了木頭生意,虧了不少錢。他說往事如夢,現在四十幾歲的他,上有老下有小,再也不折騰了,一心只為他的青瓷夢。
我一直以為仙游的窯只分布在度尾鎮。陳萬龍說,他所在的村——榜頭仙水村有山窯遺址。仙游的游洋、賴店、大濟、園莊、龍華也有發現古窯址。他曾經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按相關的記載和老一輩口傳線索,一把柴刀開路,深入深山老林尋找各個古窯址所在。
他在賴店古洋水庫附近,發現了青花窯。莆田窯做青瓷、青白瓷或陶居多,古洋水庫的這個古窯應該是莆田唯一的青花窯。他在考證古窯址的過程中,還遇到過大蟒蛇,他說想想還是有些后怕。
陳萬龍說,民間傳說度尾有99座窯,可見仙游古窯古時的輝煌。據弘治《興化府志》卷十二《貨殖志》記載:“有瓷器??妓沃?,興化縣徐州有青瓷窯,今廢。近仙游縣萬善里潭邊有青瓷窯,燒造器皿頗佳。及本縣北洋澄林有瓷窯,燒粗碗碟,南洋瀨溪有瓷窯,燒酒缸、花盆等器……闔郡資以為用?!庇涊d主要反映莆田縣境內宋明時代陶瓷手工業生產狀況。其中,宋代徐州青瓷窯即莊邊窯。明代的萬善里潭邊青瓷窯今在仙游縣度尾鎮境內。
莆田窯歷史悠久,而且當時更多是出口,隨著明代海禁,很多窯場也因此沒落、關閉,埋入地下,掩沒在山林中而不為人知。陳萬龍說:“1999年左右,全莆田還有30多家燒制陶瓷,隨著時代變遷,現在只剩下5家,其中仙游僅有2家,華亭有三兄弟共3家在做。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就有外面的人用船通過村里的河道運了滿滿一船的大陶缸售賣,那種陶缸主要是用來裝糧食。而那種陶缸當時一般是蓋尾的陶窯做的。”
陳萬龍一直在努力復興莆田古窯,他現在做的青瓷,釉色可以和宋代的古青瓷片相媲美,難辨新舊。他燒造瓶罐、人物等,其中最大的一尊有1.23米高,在龍泉窯系里是最大的,連浙江龍泉窯那邊的同行看了都佩服不已。他在傳統傳承基礎上進行創新,也將國畫名家的畫作與瓷器相結合,并把莆田的山水等本土人文景觀表現到瓷器上,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陳萬龍說,他從十幾歲開始就癡迷青瓷從而進入制瓷行業,到現在已經做了28年了。當時,他自己動手建窯,在地攤買了本《配方600例》,自己研究配方。為了把青瓷做好,他年輕時拿了家里的800元錢去景德鎮、龍泉切磋技藝,還私下向人借了3分利息的2000元高利貸,他媽媽為這事都氣哭了。
我能夠感受到陳萬龍對青瓷的癡迷程度,這也許就是一個人要成為工藝美術大師必經的階段吧,也正是因為這份癡迷,才成就了他的特質。
陳萬龍現在已經是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他的青瓷制作也評上了市級非遺,正在爭取省級非遺。他的青瓷作品曾在藝博會等展會上展出,引起關注。陳萬龍說,他有一個夢想,就是讓古窯址的窯火重新燃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