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凌明信
中共福建省委機關上湖底駐地舊址全景
中共福建省委機關上湖底駐地舊址一角
青松寒不落,碧海闊逾澄。
1943年春至1944年7月,在血雨腥風中,為了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中共福建省委極盡全力,抵住了革命的曲折、波折、挫折,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從閩北一路突圍到閩中,省委機關駐地也在閩中輾轉搬遷六地,在艱苦卓絕的大轉折中,斗爭有了正確的航向,革命的曙光繼續放射出絢麗的色彩。“踏遍青山人未老”,六個站點的突圍線路風雨兼程,六條血路的殊死奮斗,說不盡的坎坷滄桑,道不完的偉業輝煌!
1943年至1944年,中國抗日戰爭從相持階段進入反攻階段。而國民黨頑固派卻倒行逆施,無視中華民族的利益,發動了第三次反共高潮。
1943年4月1日,福建國民黨第三戰區建陽警備司令部調集兵力,分四路對閩北地區發動了第三次圍攻,并“會剿”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駐地。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駐地建陽太陽山方圓200里內頑軍密布,一時間,閩北地區斗爭處于極其艱難的境地。面對非常不利的時局,為了擺脫困境,并繼續領導全省各地抗日反頑斗爭,中共福建省委遵照黨中央關于“隱蔽精干”的重要指示,果斷作出了南遷此時局勢相對穩定的閩中地區的決定。
1943年8月,福建省委書記曾鏡冰帶領警衛班,經建陽、南平抵達福州,后由蘇華等護送到莆田。在黃國璋、張伯庭等陪同下,曾鏡冰在莆田沿海和莆仙永邊山區各地下聯絡點視察工作,又從平海石井村渡海到烏丘島視察隱蔽在偽軍中的海上武裝隊伍。9月上旬,曾鏡冰在仙游鐘山臨水村的上湖底中共閩中特委機關召開閩江、閩中兩工委領導人會議。與會者有蘇華、黃國璋、黃扆禹、蔡文煥等。曾鏡冰在會上作題為《論狹隘經驗》的動員報告。這次會議作出省委活動中心從閩北南移閩中的重要決定。上湖底會議是福建省委粉碎國民黨對閩北重點進攻的轉折,對實現省委南遷直到福建解放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之后,第一批省委機關人員開始陸續從閩北出發,在蘇華和沿線交通站的周密掩護下安全轉移到閩中,進駐上湖底。上湖底成了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南遷閩中的第一站駐地。
1943年10月初,中共福建省委機關人員隨中共閩中特委機關,從上湖底遷駐仙游石蒼鄉高陽溪南的后坑村。在高陽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很快搭蓋起簡易竹房,作為省委機關的辦公室、宿舍、廚房和會議廳等。同年12月,省委機關全部南遷到高陽后,中共福建省委又決定把機關駐地從高陽搬駐仙游、永泰交界的永泰青溪村。機關駐地高陽——青溪互為犄角,活動范圍包括仙游的高陽、東山、隔丘、東湖和永泰的后門宮、烤坑洋、芹菜湖等,方圓幾十里地域。
1944年2月上中旬,中共閩中特委根據中共福建省委指示精神,布置在本地區內全面開展打通路線活動:饒云山、吳盛端打通永泰經尤溪至閩西北將樂路線;劉祖丕打通惠安至仙游路線;許集美打通泉州清源山至仙游西鄉路線;洪瑞英打通南安四都葵山至仙游路線等,使閩中各基本地區聯成一片,形成四通八達的地下通訊網絡,以保證省委機關遷移和上下聯絡需要。3月上旬,中共福建省委派政治交通員章志廉和孫竹云從閩中秘密北上,向華中局領導匯報福建抗日反頑情況,并恢復無線電聯系。
1944年3月,涵江交通銀行被襲擊后,福建省保安司令在莆田設立“莆仙永邊區聯防指揮部”,實行所謂軍、政、警、特四位一體的“聯防”和“清鄉”。為避開國民黨頑固派圍剿,福建省委和閩中特委機關主動撤出青溪,遷移到德化縣昆坂村坂里。省委書記曾鏡冰,以及蘇華、黃國璋、黃扆禹等先后抵達。當年5月,左豐美等率領省委武裝主力,與省委機關特務隊、閩中特委武裝、閩中工委“挺進隊”勝利會師。至此,中共福建省委完成南遷重大任務。坂里位于德化縣水口鎮東南的石牛山麓,與永泰、仙游交界,海拔900多米,四面群山環繞,溝壑縱橫,地勢險要,是一個環境極為惡劣的偏僻村落。因為后勤保障極為困難,同時又面臨國民黨保安隊“搜剿”的威脅,1944年6月,福建省委決定機關分三批,從德化坂里遷往仙游、永泰邊界的東湖村。東湖村位于仙游縣西苑鄉,該村解放前隸屬永泰縣,今天屬于仙游縣。
接著的6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在東湖召開干部擴大會議,曾鏡冰在會上作《反對斗爭中的主觀主義》的報告。會議期間,國民黨永泰警察局、保安隊前來襲擊。省委領導原決定往安(溪)南(安)永(泰)方向轉移,不料,隊伍到達仙游縣度尾鎮后埔中岳街時,遭到鎮公所自衛隊阻擊,遂取消再次南下的計劃,改由葫蘆丘、上湖底向莆田常太老區轉移,沿閩中三年游擊戰爭時期行軍路線,經莆田常太、莊邊和永泰后溪紅菇巒(今屬福清)等地,最后抵達永泰官烈的柯坑、兔耳山。官烈是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南遷的第六站駐地。
“當年鏖戰急”,在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遷駐仙游上湖底、高陽、東湖,永泰青溪、官烈,德化坂里等地期間,中共閩中地方組織緊緊依靠基點村群眾,竭力保護省委機關及領導人的安全,并搭蓋竹房,借用祠堂、民房,作為省委機關辦公活動場所,尤其是后勤生活方面所需要的物資,都是由當地群眾冒著生命危險,秘密采購輸送的。
而在馬不停蹄的轉戰中,福建省委機關不斷磨礪“鐵馬冰河入夢來”的革命志氣,砥礪“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鳴奏攜手奮進的交響曲,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穿過連天的炮火、繽紛的歲月,叩問歷史,思索歷史,我們深深體悟到,一部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拼搏史。每一次向歷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禮,一次思想升華,一次行動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