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凌明信
蒼松翠柏,百卉吐芳,鮮花含情。走進紅五月的仙游鐘山鎮臨水村,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呈現在眼前,前來這個革命老區村尋找紅色印跡的干部群眾絡繹不絕,一堂堂生動鮮活的黨史教育課直抵人心。
在臨水,流傳著一個膾炙人口的紅色故事。觸摸著故事中那一個個名字,那一個個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鏡頭,思緒閃回到硝煙彌漫的年代。
1943年3月的一天,福建省委書記曾鏡冰帶領蘇華等人,喬裝打扮成迷路人,來到仙游鐘山臨水村,敲開了村民曾文標的家門。
深山老林里面,難得見到外鄉人。但見來者面善,作為家中長子的曾文標,把曾鏡冰他們引進家門。
一番寒暄后,曾鏡冰等人交換了眼色,認為眼前的一家人是可以發展的革命對象,便介紹了革命狀況,傳播了革命理想,并希望曾家保守秘密,與他們一起抗日救國。
聽完來意后,曾文標這位山溝溝里面憨厚的年輕人,二話不說,將曾鏡冰等人隱藏在家中。從此,他和家人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第二天,為了更好開展活動,曾文標與蘇華喬裝打扮成姐弟出去偵察路線、地形,收集情報,他的弟弟曾文善負責畫方位地圖。
在地下黨組織隱藏在家中時,曾文標的媳婦黃玉蘭跟著丈夫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晚上為地下黨做針線活,縫縫補補,編織草鞋;清晨摸黑出去干活,種菜、挖野菜,一身露水,回來后趕緊做早飯。
好景不長,由于叛徒告密,曾文標被敵人盯上了。敵人抓捕后,對他進行嚴刑拷打,甚至用竹簽戳進他的手指頭,追問地下黨的行蹤。
“在我們這鳥不拉屎的山溝溝里面,哪有什么外人到來?真的沒有!”曾文標回答敵人的只有這句話。
耀武揚威的兵痞壓根就不相信曾文標的話,得不到任何信息的他們,挖空心思地采摘一大堆的樹果子,然后平鋪在地上,脫光了曾文標的衣服,將他按倒在樹果子上,一人抓住頭,一人按住腳,讓他在上面滾動。這樹果子像子彈一樣尖,瞬間,曾文標痛苦不堪,渾身鮮血淋漓。
“沒有外人來我家!你們今天就算把我打死了,我也是那句話:沒有就是沒有!”在敵人的獰笑聲中,傷痕累累的曾文標視死如歸。
“如果發現有任何的隱瞞,你的死期到了!”敵人從曾文標身上得不到任何的蛛絲馬跡,勉強放手,但還是放下狠話。
等敵人走遠后,曾文標掙扎著,想爬起來,但是他的手卻不聽使喚,因為手指頭斷了!
“一定要趕緊回家,將情況告知地下黨組織!”曾文標踉踉蹌蹌地從村口往回走。
這時,蘇華從屋后一個小小的山洞里面鉆出來,親自為曾文標清理血漬,并痛心疾首地說:“老弟,姐姐心疼你,是我們連累了你,連累了你們一家子!”
“沒什么!男子漢大丈夫,這點傷算不了什么,不要緊的。這點傷換來你們的平安,換來我們全家的性命,值得!”死里逃生的曾文標反倒安慰起蘇華他們。
之后,噩運再次降臨曾家,曾文標的母親謝上亭山也被敵人抓住了,同樣遭到一番嚴刑拷打,敵人逼問地下黨的行蹤。作為五個孩子母親的她,同他的大兒子曾文標一樣堅貞不屈!
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危險,也為了地下黨能更好地開展革命活動,曾文標同地下黨組織商議,決定在臨水找個隱蔽的山溝,在山溝里面搭個草棚。曾文標顧不上傷痛,同蘇華他們一起搭蓋草棚,曾文善則在村口放哨。
地下黨組織在草棚里面繼續工作,曾文標負責放哨,送軍物和糧食;而黃玉蘭則為地下黨組織洗衣、做飯,為了避人耳目,她時而起大早,時而走夜路,趁著夜色遁入蒼茫的后山中,幾次摔倒,滾進山谷,可謂是九死一生!深夜中,她和婆婆謝上亭山借著竹片反光做針線,一雙手布滿了針線眼傷痕。
除了每天為地下黨組織送軍物、糧食外,曾文標經常化裝成挖草藥的山里人,四外偵察敵情,或者護著省委領導人。為了地下黨順利完成工作,他和弟弟曾文善還多方籌集糧食,開倉搶糧,甚至到永泰挑地瓜干。
曾文標出生入死、屢建奇功,蘇華被深深感動了,與他結為姐弟。
接下來,曾文標配合蘇華等同志,出色完成了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1941年至1943年,國民黨對我黨閩北根據地連續發動三次圍剿,殘酷的燒殺和搜刮,民眾的物力財力接近枯竭。特別是1943年春,中國抗日戰爭從相持階段進入反攻階段,而國民黨頑固派卻倒行逆施,無視中華民族的利益,發動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同年4月1日,福建國民黨第三戰區建陽警備司令部調集兵力,分四路對閩北地區發動了第三次圍攻,并“會剿”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駐地閩北地區。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駐地建陽太陽山方圓200里內頑軍密布,一時間,閩北地區斗爭處于極其艱難的境地。面對非常不利的時局,為了擺脫困境,并繼續領導全省各地抗日反頑斗爭,中共福建省委遵照黨中央關于“隱蔽精干”的重要指示,果斷作出了南遷此時局勢相對穩定的閩中地區的決定。
1943年8月,福建省委書記曾鏡冰帶領警衛班突圍南下,經建陽、南平抵達福州,后由蘇華等護送到莆田。在黃國璋、張伯庭等陪同下,曾鏡冰在莆田沿海和莆仙邊、莆永邊山區各地下聯絡點視察工作,又從平海石井村渡海到烏丘島視察隱蔽在偽軍中的海上武裝隊伍。9月上旬,曾鏡冰在仙游鐘山臨水村的上湖底中共閩中特委機關召開閩江、閩中兩特委領導人會議。與會者有蘇華、黃國璋、黃扆禹、蔡文煥等。曾鏡冰在會上作題為《論狹隘經驗》的動員報告。這次會議作出省委活動中心從閩北南移閩中的重要決定。上湖底會議是福建省委粉碎國民黨對閩北重點進攻的轉折,對實現省委南遷直到福建解放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之后,第一批省委機關人員開始陸續從閩北出發,在蘇華和沿線交通站的周密掩護下安全轉移到閩中,進駐臨水上湖底。上湖底成了中共福建省委南遷閩中的第一站駐地。
1943年冬,中共福建省委從閩北轉移到閩中,經濟上十分困難。國民黨極力鎮壓各地抗日活動,當時人民游擊隊的供給十分困難,閩中黨組織接受省委指示,決定襲擊在涵江的國民黨交通銀行,以解決經費的困難。1944年2月29日,中共閩中特委書記兼閩中游擊隊司令員黃國璋,帶領閩中地下黨和游擊隊骨干14人,“十五勇士”奇襲涵江交通銀行,繳獲現金400多萬及黃金20兩,一舉解決了省委的經濟困難。
如此多的現金,又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如何兌換成黃金?沒有過不去的坎,曾文標配合蘇華等,出色地完成了這項重大的政治任務!
1946年,由于叛徒的告密,從而泄露了地下黨組織在臨水的行蹤,地下黨組織被逼轉移到仙游石蒼的高陽聯絡點。
解放后,曾文標放棄進城當官的機會,留在臨水老家生活。不過,他和女兒參加過首次老區代表大會,到縣里大禮堂向大家作報告,隨后到全縣鄉村作巡回報告,講到傷心處時,他和臺下群眾淚流滿面。
1970年1月,曾文標因病在福州醫院治療,蘇華大姐幾次探望,親自在醫院跟他女婿、兒子一道,護理了曾文標好幾天。
1971年12月,曾文標在臨水病逝。他的生命長度很短,只有54歲,而他為革命所付出的人生濃度,一直濃縮在臨水上湖底中共福建省委駐地舊址中。青山見證了他和父親、母親、媳婦、弟弟為民族解放所作的默默奉獻!
1985年,曾文標的母親和媳婦,被評為“革命五老”。也就是這一年,蘇華同志離休,這位偉大的女性,跟隨丈夫——曾任莆田中心縣委書記、中共閩中特委書記的王于潔南征北戰,1937年2月王于潔壯烈犧牲后,她被選為中共閩中工委委員;1938年,她被任命為中共莆田中心縣委書記;1939年7月,她被選為中共福建省委委員兼閩南特委委員;1941年冬,她被調到中共福建省委負責政治交通工作,常年奔波于閩北、閩江、閩中之間,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翻山越嶺,穿行于敵頑之間,出色完成任務。正是因為工作的需要,她把山溝溝中樸質無華的曾文標和他的一家子帶上了革命的道路,讓革命的火焰越燃越旺!
革命理想高于天。八十年過去了,蘇華和曾家的革命故事、革命情誼,一直綻放在臨水老區的山水間!
需要交待的是,臨水村正在深入挖掘紅色歷史資源,以中共福建省委舊址、閩中特委舊址修繕為契機,講好南遷故事、弘揚南遷精神、做好紅色體驗,打造上湖底紅色文化展示體驗區,先后投資250萬元修建臨水村至上湖底7公里的鄉村公路、完成上湖底福建省委舊址保護維修、舊址的布館和紅色文化廣場建設,收集添置歷史文物100多件、圖片120多幅,2020年6月30日正式揭牌對外開放,被授予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館以來共吸引干部群眾參觀學習1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