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學范
莆仙戲《目連救母》劇照
【軍兵燒死八十三萬,伓差一鼎豆漿】傳說莆田“三國迷”邊煮豆漿邊看《三國演義》,看到“赤壁之戰”時入了迷,連豆漿撲出來了,都不在乎(語出《三國》)。比喻看書入迷,忘記現實;或喻癡迷于某事不能自拔。
【關某面頭前使拖刀法】拖刀計是關羽的絕技。面頭前:面前(語出《三國》)。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不自量力。
【張飛乞馬累】(語出《三國》)。比喻工具不能用,反而被工具拖累。
【曹操壞笑】赤壁之戰曹操敗走華容道,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結果都招來埋伏,幾乎被捉(語出《三國》)。今謂招惹來壞事的笑,也比喻奸笑。
【曹操多疑心】《三國》戲里面,曹操生性多疑,如因為多疑殺了呂伯奢、華佗。(語出《三國》)。今用于指多疑。
【安樂公】安樂公,蜀漢后主阿斗(語出《三國》)。今指生活無憂、無所事事、安閑自在的人。
【劉歸劉,張歸張】(語出《三國》)。謂各歸各的。
【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護送二嫂到汝南與劉備相會(語出《三國》)。喻克服重重困難。
【曹操送火袍】關羽歸降曹操后,曹操送三件禮物給他,其中一件是錦袍(語出《三國》)。今用于指籠絡人心。
【人傳關某身軀高大,果不虛傳】(語出《三國》)。今謂某人身材高大。
【孔明借東南風】赤壁之戰,孔明借得東南風,利用火攻,打敗曹操(語出《三國》)。今謂巧用天時。
【劉備白帝城托孤】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中失敗后,在白帝城病危,他將兒子也就是后主劉禪托付給諸葛亮(語出《三國》)。今謂人臨終前,委托他人照料自己遺留的子女。
【黃蓋使苦肉計】赤壁之戰,周瑜決定使用苦肉計。將黃蓋打得臥床不起,使詐降曹操,給周瑜利用火攻創造條件(語出《三國》)。今用于指使用苦肉計。
【周倉捉龐德,捉著拍新色】襄樊之戰,龐德跳上小船,準備逃走,被周倉在水中擒獲拍新色:打著玩兒的即假打(語出《三國》)。意思為假打。
【孔明算計】(語出《三國》)。意為想計謀。
【借荊州奪荊州】赤壁之戰后,劉備向孫權請求借荊州,后不還。建安二十四年,孫權發動偷襲,奪回荊州(語出《三國》)。喻有借無還。
【孔明火燒葫蘆谷,燒死魏延也好,燒死司馬懿也好】諸葛亮火燒葫蘆谷,當然首先是要燒死司馬懿。因魏延“腦后有反骨,日后必反”,借此燒死他也可以杜絕后患(語出《六出祁山》)。相當于普通話一箭雙雕。
【輅阿乞大娘拍得驚了】輅阿,即商輅,大娘:三娘。輅,莆仙音“路”(語出《三娘教子》)。比喻管教得嚴。
【楊仲如一個來一個了】比喻錢財一到手就馬上花費掉,不儲存。相當于“乞食敝(不會)長(剩,音“趙”)得隔暝米”?!耙粋€來一個了”,用莆仙方言腔的普通話說。
【三人五目,無說長短腳話蒂】有一個媒婆將一個跛腳小伙子介紹給一個瞎了一只眼的姑娘。相親時,媒婆事先做了安排。她帶小伙到女家,讓他坐著,一只腳放在椅子上。然后叫姑娘,姑娘應聲從房間內走到門邊,側身將那只瞎眼掩在門柱后,用另一只眼仔細端詳小伙子,小伙子也看她。然后,媒婆說:“咱們現在三人五目都看清楚了,決定好了,以后就沒有什么長短話可說了。”媒婆話中有話,暗示兩個相親的男女都有生理缺陷。此句可縮略為“三人五目”(語出《三人五目》)。比喻要當場看清楚,不要后悔。
【食酒的有,移尸的無】趙連芳妻桑氏為了教育丈夫,設計殺死一狗,飾以人衣,做死尸狀,叫丈夫懇求他的兩個好酒友助其移尸。沒想到那兩個不但不幫,反而報官并企圖敲詐(語出《殺狗勸夫》)。形容酒肉朋友,只知平時吃喝作樂,不能共患難。
【石腳桶】這是一出折子戲,突出主角的吝嗇。腳桶,洗腳用的木盆(語出《石鶴蘭》)。喻守財奴,滴水不漏。
【素梅家事多】(語出《素梅家事》)。喻紅白喜事多。
【逐個姓羅,我偏偏姓程】隋將楊林圍攻瓦崗寨時,瓦崗寨請來羅成助戰。楊林害怕羅家槍,所以在夜戰的時候,瓦崗寨各戰將都冒稱姓羅,嚇唬楊林。只有程咬金不愿改姓(語出《隋唐演義》)。比喻勇者無畏,坐不改姓,行不改名。
【程咬金三下斧使盡】三板斧是程咬金的絕招(語出《隋唐演義》)。相當于普通話黔驢技窮。
【阿金前,阿金后】阿金,人名(語出《王魁與桂英》)。比喻善于趨奉阿諛。
【妻阿妻,鞋阿鞋】王十朋找到投河自盡的妻子的繡花鞋,哭得好慘(語出《王十朋》)。喻睹物思人。
【孫行者七十二變】(語出《西游記》)。比喻變化多端。
【豬八戒食人參果】豬八戒拿過人參果連嚼也沒嚼就咽了,吃完后還問猴哥,人參果好吃嗎(語出《西游記》)。今謂食而不知其味。
【豬八戒好鬧熱】(語出《西游記》)。今謂喜歡熱鬧。
【立功薛仁貴,領功張士貴】薛仁貴是唐初名將,功勛卓著。但根據這個戲,他的軍功都被張士貴偷領去了(語出《薛仁貴投軍》)。比喻辛苦的勞動果實被人篡奪去。
【周堅替死】周堅為趙朔替死(語出《趙氏孤兒》)。今用于指為別人赴死。
【買臣嫂帶鐵掃帚】迷信認為,鐵掃帚是兇星,女人命中犯了鐵掃帚最為不吉(語出《朱買臣》)。今謂女人命不好。
【胭脂鋪】男女幽會的地方,鋪:商鋪(語出《胭脂鋪》)。
【買臣媽】西漢大臣朱買臣未仕時,妻子崔氏嫌他貧窮,逼他寫下休書,自己另適別人(語出《朱買臣》)。今用于指不安貧困見異思遷的婦女。
【乞食身,皇帝嘴】(語出《狀元與乞丐》)。人窮卻要挑食,吃最好的食物。
【三官無叫叫三官娘】比喻不打自招。
【夏蓮補缺】比喻走好運。
【包龍圖捉風】比喻做沒有頭緒的事情。
【海瑞衙門】今用于形容清廉或一貧如洗。
【拍梅香,辱小姐】與普通話“指桑罵槐”相當。
【行旦囝步】即走蹀步,形容婀娜走步的樣子。
【嘻號過事】比喻敷衍了事。戲劇中官老爺在公堂上下令,兩旁持杖衙役齊聲附和,“嘻號”兩聲,手下接令出去執行。但是如果只有“嘻號”一下了事,沒有實施,那就是表面上應付了。
【做戲阿小神,看戲阿無頭神】戲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人物情節免不了有點夸張,在觀眾看來,演員有點瘋瘋癲癲的,而觀眾在看戲時,也會走神兒。無頭神:精神不專注。
【旦囝步,靚妝步】意為差別太大。旦角蹀步,靚妝挑步,是莆仙戲中別具特色的兩種表演程式。
【土地公看客班】意為看不懂。當地人看外地劇種的戲劇,如莆仙人看越劇、或川劇、或秦腔等,當然看不懂。
【三步屆棚前】比喻爽直。
【有靚妝有旦囝】比喻各種各樣的角色都有。
【另唱一江風】喻另起爐灶或別樹一幟。“一江風”是莆仙戲傳統曲牌。
【生囝討某押鄭,丑囝討某厄拍】小生長得帥、英俊,找老婆時女的爭著要;丑角找老婆時要打罵女的才要。實際上作為演員,丑角不一定就長得丑。主要是丑角一般化妝時被丑化,更要命的是他們一般扮演偷香竊玉者、梁上君子、破家子弟、打老婆的、吝嗇鬼、賭棍、叛徒等,女性有時誤以為演員在現實中也是那樣的人,有幾個姑娘敢托付終身?生囝:小生,生,文讀,音“先”?!把亨崱保鉃橛踩o。“鄭”是借音字。
【做戲乞人看,后假一大半】謂劇本內容,虛構的成份很多。據清代張學誠謂,《三國演義》是“七實三虛”,其他戲劇中虛構的成份,也太多了,甚至有“純屬虛構”。
《莆田縣志·方言(稿)》(1965年)“俗諺”下的“戲文故事”類,只有詞條沒有釋義和出處。其中一部分我們補上,已見上述(只是上面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釋義未詳,列在下面(條目之間用“|”隔開),這些典故流傳范圍都很小了:
天罡遇著客鬼。|孔明彈琴退虜。|料汝東吳窮空。|張飛斷橋倒后空。|輅阿那保厄輅阿。|殺人八百萬罪歸唐太宗。|唐明皇游月宮。|唐太宗游地府。|葉里娘奏本是血寫的。|擔私鹽劫王扛反山東。|漢光武中興,王莽篡位,董卓弄權,曹操欺君。|京城的梅香。| 李闖竹竿打皇城。|曲照人唱的,人唱不了。| 戲壞轉目連。|裝花拍粉乞員外巴(打)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