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更生
2020年9月面世的《生態(tài)綠心·水韻白塘》,屬于“莆田市美麗鄉(xiāng)村行系列叢書之二”。翻開這冊大開本的著述,猶如神游千年古村,仿佛一陣清爽的涼風撲面。一幅幅精美的風光景物攝影作品,一首首情真意切的古今詩詞詠誦佳作,展現于眼底,舊貌新顏,一目了然。它賦予的波光倩影,讓你賞心悅目,全方位地感受白塘一帶的無窮魅力;其歷史與現實自如切換的全景式畫卷、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特色,一眼盡攬。全書詩書畫三美合璧,圖文并茂,引人入勝。
這冊大型書籍,由市老年書畫藝術協(xié)會、涵江區(qū)領導、白塘鎮(zhèn)黨政人士,以及市攝影家協(xié)會、市詩詞協(xié)會、市美協(xié)、市書協(xié)等通力合作,將莆田版的“烏鎮(zhèn)”,立體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其中,有莆田市原市長、莆田市老年書畫藝術協(xié)會原會長姚振泉,莆田市原副市長、莆田市老年書畫藝術協(xié)會會長張麗冰的書畫,也有福建省書畫名家趙玉林書法、方紀龍的詩書畫作品;還有我市阿缽、蔡昊、陳象喜等多位名家的力作。藝術家們豪情不減,為之潑墨揮毫,增色添彩;用書畫、詩文、攝影、篆刻等多種藝術形式,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美麗白塘、人文白塘、富饒白塘的壯麗圖景,展示白塘的新面貌。充分發(fā)掘白塘鎮(zhèn)深厚的水文化內涵,構建人水和諧的水文化體系。
位于莆田市綠心規(guī)劃核心區(qū)域的白塘鎮(zhèn),地處木蘭溪下游,瀕臨興化灣。這條全省唯一、全國少見的百里水鄉(xiāng)旅游黃金河道,包括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白塘湖。她匯聚了泗華溪、木蘭溪諸水,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興化大地上,熠熠生輝。鎮(zhèn)內河網密布、港汊縱橫,兩岸荔林如帶,水天相映。橫波臥流的小橋,白墻紅瓦的民居、古書院、祠堂、寺廟、戲臺、牌坊星羅棋布,構成絢麗的巨幅畫卷。尤其是“白塘秋月”“寧海初日”等景點,名聞遐邇,古今稱奇。寧海古橋既是歷史的標記,更是藝術的花朵。1961年列入省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晉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傳說、楹聯家訓,傳承著悠久的民族文化,訴說著白塘古往今來濃濃的鄉(xiāng)愁。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催生了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洋尾村。它有宋朝愛國將領、大慈善家李富的故居,國家民委第三批命名的中國少數民族村寨——雙福回族村……,這些都為“美麗莆田”的亮麗名片,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改革開放以來,當地黨政領導緊緊圍繞“商貿活、水鄉(xiāng)美、白塘富”的奮斗目標,走出了一條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人水相親、澤被水鄉(xiāng)的嬗變之路,使“逐水而居、環(huán)湖而生”的聚落布局形態(tài)和傳統(tǒng)空間格局特色更加鮮明、突出。
古來詠誦白塘的詩文燦若繁星,歷代的達官顯宦、碩儒名士、文人墨客,如狀元黃公度、兵部侍郎鄭岳、禮部侍郎郭尚先、監(jiān)察御史江春霖、興化知府陳效,以及佘翔、陳云章、張琴等,都曾游覽白塘,并留下美篇佳作;今人的詠誦也為數不少。書中的“文人雅士詠白塘”,為讀者免除了翻檢查閱之勞。
白塘的“元宵節(jié)”民俗,與明代戚繼光率軍隊在莆田抗擊倭寇有關,極具地域特色;堪稱全國最長的元宵節(jié)、民間的“狂歡節(jié)”。其中“跳火堆”“菩薩爬高梯”“擺棕轎”這些奇異民俗,彰顯了歷史上白塘百姓不畏強暴、抗御外侮、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其“圓夢小康展宏圖”一章,則為我們展示了雙福村“民族景觀、田園野趣”的美麗鄉(xiāng)村新模式,以及陳橋家具、上梧豆制品、果樹種植等特色產業(yè)轉型升級的嶄新歷程。
但金無足赤,《生態(tài)綠心·水韻白塘》一書也存在一些缺憾與瑕疵。諸如它雖然提及清康熙年間編修的《白塘洋尾李氏族譜》,記載了洋尾李氏發(fā)展的前世今生;還特地說明“族譜中還收入有一篇《圣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是記載有關媽祖信仰的珍貴資料”,卻沒有進一步延伸,指出該篇廟記的厚重歷史價值:它是迄今最早的一篇關于媽祖神跡(包括出生地)的珍貴記載,令人相當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