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紅
有詩人說,詩是由傷害和夢想產生的。木蘭溪發怒的時候是傷害,不發怒的時候是夢想。
我家近鄰木蘭溪,處木蘭溪西許段。
平日間她只是小溪,很溫馴,洋溢著夢想的歡樂與星波流轉的舒心,我時??鞓返乜闯己屯硐荚跓崃叶鴮庫o地焚燒,倒映在水里隆重而又夸張。20世紀90年代求學的路上,狗戀戀不舍地追著我,直追到我上船,船頭有個小洞,水會不時往上冒,我將狗趕下了船。狗對著晚霞吠叫。也對著溪中捉溪魚、摸溪蜆和田螺的人吠叫。
有回聽到溪邊的幾個孩子去游泳,有兩個永遠地游出了這個世界,是遇到溪中居心叵測的人為的挖沙造成的旋渦!這是溪小發怒。
下大雨或是臺風登陸帶來暴雨,溪發怒了,變成了大江大河。渡船工見勢壞,船自然停擺。人們取遠道從萬坂橋去鎮上。這萬坂橋,是發怒的溪收取了幾十人性命后,人們集資建起的。
發怒的溪水會在短時間內突漲,有時漲了數丈,黃水滔滔,巨浪滾滾,奔騰咆哮,浩浩蕩蕩。這時就摧林裂岸,破屋毀田。泛濫之后,溪岸留下了淤積的厚泥。
我中學畢業后沒幾年,幾個人合資在溪上建了座鐵架木板橋,路過的人每人收過橋費五毛。船仔頭的船工就失業了。不久,挖沙船也被禁止作業了,兩岸村民拍手稱好。
工作后,經過采風和翻看志書,我深深地被老家的溪震撼了。很無名的老家的溪,原來住著一個高尚的靈魂。這里有著錢陂故址,錢四娘傾盡家資筑堰之處,錢四娘“陂潰直隨此陂死”的殉難之所。此陂正是如今已越千年的木蘭陂的前身,后繼者林從世、李宏。在李宏手上,在高僧馮智日的幫助下,應了前輩大德唐妙應祖師“逢竹則筑”的讖語,于木蘭山下筑成偉大的史詩——木蘭陂,從此莆仙幾段各自命名的母親河才正式命名為木蘭溪。
拜訪了紀念錢四娘的龍泉廟,我去尋訪錢陂故址。村里老人指引,故址應為將軍巖下西許村與萬坂村接壤溪段處,那地方在民國時仍延續古時溪渡,為西許村通往華亭鎮的溪船古渡口。老人還說,入村大門對聯是對岸鄉賢王琛寫的:將軍巖下桂圓香染木蘭水,錢女陂前湯澗泉溫古蒲田。一聯道盡千年錢妃文化一脈相承。
翻看志書,自宋至今,歷代記載歌詠錢妃者歷歷在目。宋朝莆人林大鼐《李長者傳》、劉克莊《協應錢夫人廟記》;宋朝邑人吳叔告《吊錢四娘》有“將軍巖下吊錢娘,協應祠前獻瓣香”,明朝周瑛《李長者入祀典歌》有“將軍巖下自經營,陂潰直隨此陂死”,明朝鄭善夫《吊錢女》有“將軍灘上隳長陂,萬壑狂瀾不可支”;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朱維幹于《福建史稿》詳盡考據……
掩卷長思,我不禁感嘆,為民造福者永生!如今,在黨的指引下,萬象欣欣向榮,木蘭溪華亭段大橋連接起西許村與湖頭村,橫跨兩岸,成為莆永高速公路華亭互通口與324國道西許段的連接線工程。壯哉,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