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學范
莆仙戲《單刀赴會》劇照
莆仙戲戲臺
【封神榜,無人見】姜子牙輔佐武王奪取天下,分封列國后,回國封神。敕封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記在一張“封神榜”上(語出《封神榜》)。喻事物雖美好但不存在。
【盡告高繼祖蜀家】高繼祖的生身母親鄭氏攔輿告狀,所告的賊人,正是高繼祖的父親(養父)和兩個叔叔(語出《高繼祖》)。比喻盡給某人找麻煩。
【擔錢蘭溪去做縣】高繼祖的生父被任命為縣官后,挑著自己的錢去上任,以應付開銷。蘭溪在浙江(語出《高繼祖》)。比喻賠本生意。
【徐應能親眼見過】徐應能是高繼祖生父的老仆人,親眼看見主人一家被害(語出《高繼祖》)。謂從頭到尾都親眼見過。
【米糷思妻】吃了米糷,思念妻子。米糷是一種大米甜食(語出《米糷思妻》)。喻睹物思人。
【劉忠嫂】(語出《劉忠》)。今謂某人愛吃,饞嘴。
【劉忠】劉忠假裝喝醉了,他妻子一直喊:“劉忠!劉忠!咱齊來……劉忠。”意為一齊來吃喝。戲演出后,民間在吃喝時,就有人模仿叫“劉忠!劉忠。”把人名當成“吃喝”的代名詞。后來就流傳開來。劉,莆仙讀陰平聲,音近普通話“撈”(語出《劉忠》)。今用于指大吃大喝。
【有人救劉壽,無人救華岳三娘】三娘救了劉壽,卻無人救三娘(語出《華岳三娘》)。比喻救了別人,卻救不了自己。
【劉唐賣江山】(語出《劉唐賣江山》)。喻敗家子。
【起火亦是汝,拍火亦是汝】起火:生火。拍火:滅火(語出《劉錫乞火》)。相當于普通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蒙正住瓦窯】傳說北宋狀元宰相呂蒙正窮困時,住在破瓦窯里(語出《呂蒙正》)。比喻一時窮困,終有出頭日子。
【馬貽順】小商人馬貽順,以經營絲線為生,吝嗇成性(語出《馬貽順》)。現在變成了吝嗇、小氣的代名詞。
【劉賈】(語出《目連》)。1、骯臟,邋遢。2、無賴。3、啰嗦,說了又說。
【劉賈十八拜】劉賈將姐姐害得好慘,但姐夫傅相去世后,他卻假惺惺在靈堂拜了又拜(語出《目連》)。比喻表面假裝善良實際害人不淺。
【目連囝擔經書】目連一頭挑母,一頭挑經。究竟哪一頭放在前面,猶豫不決(語出《目連》)。比喻臨事缺乏主見與果斷。
【阿使變驢保哥騎】保哥騎的驢是由他老子劉賈(阿使)變的(語出《目連》)。意為輪回報應。
【劉賈榔鐘】劉賈在五帝廟里和王十萬敲鐘賭咒,劉賈要王十萬待他敲鐘后馬上把借據還他,反反復復,說了又說。榔:“敲”的近音字(語出《目連》)。比喻啰嗦,說了又說。
【目連戲做三暝三日】《目連救母》全本戲要連演三日三夜,才能演完(語出《目連》)。比喻事多,一時做不完。
【劉賈勸劉四真】(語出《目連》)。比喻同病相憐。
【劉賈乞嘴苦】劉賈本來吃素,后來禁不住誘惑開戒吃葷(語出《目連》)。今用于指為嘴饞所累。
【灶媽秫米心肝】灶媽:灶公夫人。“媽”讀上聲,用于尊稱長一輩或年長的婦女(語出《目連》)。比喻心腸軟。
【劉賈乞別字苦】劉賈臨終時,鬼卒向其出示閻王殿勾牌,問他識字否?劉賈說他識字才苦(語出《目連》)。今謂因為識字才苦。
【目連娘妳大叉】目連的母親在地獄受盡酷刑,叉,傳說中陰間的一種酷刑(語出《目連》)。含有1、拼命勞作、受折磨2、亂翻騰等意思。
【目連娘妳開雙份】扮目連母親的演員演出時最辛苦,劇團會發給雙份工資(語出《目連》)。今謂發給雙份工資。
【阿太含身尸都無落尾】阿太連尸體都不見了(語出《目連》)。喻消失得無影無蹤。
【安人大喜舍】安人,指目連的母親,喜舍:施舍(語出《目連》)。今用于指施舍。
【目連娘妳】佛陀弟子目連的母親青提夫人,在地獄中受盡折磨,腌臜不堪(語出《目連》)。喻邋遢、骯臟。
【劉賈落大鋪】落大鋪,躺在大床鋪上睡覺(語出《目連》)。喻圖寬敞,圖舒服。
【劉賈講,銀奴歪】銀奴為劉賈的丫頭。歪,“曲解”的近音字。(語出《目連》)。喻一唱一和。
【劉賈劉四真,顧嘴無顧身】劉四真,劉賈的姐姐。劉賈破戒開葷,還教唆姐姐一起開葷(語出《目連》)。喻只圖口腹之欲,不顧今后身心所受的報應。
【高腳鬼成親】高腳鬼獨自在臺上扮演新郎,又扮演新娘,體味結婚的樂趣(語出《目連》)。喻自作多情。
【穆桂英掛帥】穆桂英五十三歲猶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語出《穆桂英掛帥》)。今謂女性居于領導地位。
【鄭恩拍輸乞食】(語出《洪武君打布鼓》)。比喻好漢有時也會有小人行為。
【王瑛拍換吃】(語出《三打王瑛》)。比喻用拼命的勞作掙得的飯。
【貂蟬女厄嘴,太師,太師面前厄話;呂布,呂布面前厄話】貂蟬在董卓面前說呂布調戲她,而在呂布面前卻說董卓搶親,信誓旦旦要與呂布為妻,假裝要以死明志,在兩人之間挑撥離間。最終呂布殺了董卓。常簡化成“貂蟬女厄嘴”(語出《王允獻貂蟬》)。比喻兩面三刀,挑撥離間。
【劉備分狀元香】劉備到東吳就親,一到就逢人分送荔枝(狀元香是莆田荔枝的一個品種),借此把劉備要和吳侯妹妹結親的事隨口到處傳揚,意在大造輿論,使吳侯無法反悔,不久城中百姓都知道了(語出《三國》)。比喻把事情張揚出去。
【食曹操厄飯,算劉備厄計】算計:想計謀(語出《三國》)。比喻吃里扒外。
【周倉走進馬前】關羽千里走單騎時,周倉和裴元紹一起投降關羽,周倉更成為關羽的貼身護衛(語出《三國》)。比喻非常伶俐乖巧。
【乞某人做阿斗】給某人當阿斗,阿斗是庸碌無能的國君(語出《三國》)。比喻給別人當傻瓜驅使。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蜀漢景耀元年,大將軍姜維出師伐魏,那時蜀漢能征善戰的大將都已亡故,無人可用,只能讓年邁的廖化當先鋒(之一)(語出《三國》)。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亦充當主要角色。
【馬超逐曹操】馬超為了報殺父之仇,縱馬追曹操,曹操割須棄袍,繞樹而走,方才逃得一命(語出《三國》)。比喻窮追不舍。
【劉備連營七百里】吳蜀夷陵之戰,劉備“七百里連營”,后為吳國陸遜所破(語出《三國》)。比喻曲折延伸很長。
【劉備東吳招親】劉備在孫權家續佳偶,而且成親后就住在孫權的東府(語出《三國》)。比喻去入贅。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赤壁之戰,周瑜決定采用火攻。做好一切準備后,只差風向未轉為東南風(語出《三國》)。比喻什么都已準備好了,只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了。
【未出草廬,先定三分】諸葛亮雖隱居南陽,卻時時關注天下事,對時局走向有正確的預見。在登上政治舞臺之初,就在《隆中對》中預言天下三分(語出《三國》)。比喻胸有成竹。
【徐庶不出一言】徐庶雖不得已,身在曹營,卻不為曹操獻一計(語出《三國》)。現用于表示一聲不吭,或不出謀獻策。
【子龍帶阿斗都乞抱去】曹操起兵五十萬,想要掃平江南。劉備攜民渡江,與家人失散。趙子龍單騎渡江救小阿斗,開頭有人以為他投奔曹操去了(語出《截江救斗》)。喻人走了,還帶走重要的東西。如現在的程序員“刪庫跑路”:程序員帶著公司數據庫不辭而別,另謀高就,臨行刪除公司數據庫。如果公司沒有備份,會造成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