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更生
據文獻記載,從永樂八年(1410)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的一百多年間,“倭寇”多次犯莆,大肆燒殺搶掠,給興化人民帶來了空前災難與破壞。嘉靖四十年(1561)自夏至冬,倭寇三次犯境,荔浦村民眾奮起自衛,“寇屠荔浦村,河水為赤。”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倭寇再度犯莆,十一月二十九晚,府城陷落。倭寇在城大肆焚掠,殺害軍民萬余。林兆恩率眾收尸埋葬,計埋全尸3000余具,火化一萬余具。數萬人死于兵亂,留下悲慘的一頁。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毛主席語錄》)興化人民對倭寇恨之入骨,國仇家恨激起了莆仙軍民極大的情感,他們不屈不饒,奮起抗爭,英勇壯烈,寫下了一幕幕感天動地的抗倭史話。莆田有全國唯一沒有被倭賊攻破的莆曦所城(四次獲朝廷表彰),還有堅如磐石的仙游縣城。仙游縣城保衛戰堅守50多天,劉君芳等壯士在與登城倭寇的搏斗中死戰不退,壯烈犧牲。年底,戚繼光大破倭寇于仙游城下,倭寇殘部流竄惠安,興化倭患才最后平息,興化軍民終于取得了保家衛國的全面勝利。歷史有力地證明毛主席的英明論斷:“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慨,有在自立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對于這段可歌可泣的悲壯歷史,莆仙百姓至今刻骨銘心,牢記不忘。全國獨一無二的“過大歲”、貼“白頭聯”習俗,就充分體現了他們毋忘國恥,牢記歷史的愛國主義精神!
抗倭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久,但因涉及面大,人物眾多,相關的林林總總史料散見于諸多書籍,使人難以窺其全貌。能否將其搜集起來,齊聚一堂,讓人足不出戶,縱橫貫通;一冊在手,了然于胸?但這確非易事,需要匯集者孜孜不倦,博覽群書,具備慧眼才能完成。
2020年,恰逢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為了對世人,尤其是青少年一代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古稀之年的黃祖緒先生廣搜細覓編纂而成的《明代莆仙及東南沿海抗倭集》,終于應運而生,油然面世了。這部由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洋洋灑灑58萬字的鴻篇巨著,祖緒先生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家中的萬卷藏書,蒐集了130多種有關資料,比較完整地再現了歷史的真相,包括倭寇的殘忍暴行,先輩的同仇敵愾、英勇壯烈等等。
“抗倭集”分上下兩篇,上篇記載明代名將及英烈的抗倭事跡,其事跡節概動人心魄,體現出作者為賢者立傳而不遺余力;下篇實錄有關抗倭的歷史文獻與史志記錄,包括150多位名宦、名將、英雄、烈士等,同時選載時人吟詠贊頌抗倭業績與人物的詩篇。憑借作者的不遺余力,為讀者提供了前前后后、縱橫交錯的有關史料,使人一目了然地全面了解歷史狀況,把握時局特點。該書既有抗倭大事記、抗倭實錄、重要戰役地圖等,又有抗倭將士人物表,還有抗倭詩詠,如戚繼光的《鐵馬》《督兵援閩游鴈山戲集為詩》,俞大猷《次韻·寫懷》,譚綸的《題漢關將軍像》,湯顯祖的《送譚尚書行邊》,歸有光、顧炎武、王世貞等人的詩詞作品;以及鄉賢林潤、林堯俞、朱淛、康大和、柯維騏,林云同、佘翔等等的詩文記敘。
作為一面歷史明鏡之反映,它的參考文獻達130種之多。書中除了摘錄國史、郡縣志書,如《明史》《福建通志·福建忠節傳》《泉州府志》《金華縣志》《潮陽縣志》《光緒開州志》《嵊縣志》等等,還大量涉及相關的名人文集、筆記之類可靠資料。諸如戚繼光撰寫的《止止堂集·橫槊稿》《戚少保奏議》,俞大猷所撰的《正氣堂集》中的《興化滅倭議》《為乞賜大舉撲滅襲陷郡城大伙倭寇疏》,黃俁卿著作的《倭患考原》《嘉靖倭亂備抄》,王士騏所撰的《皇明馭倭錄》《福建倭變紀》,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沿海倭亂)、黃廷用的《少村漫稿》、何喬遠的《閩書》、錢謙益的《列朝詩集·明代嘉靖年間抗倭詩詠》、鄭若曾的《籌海圖編》,以及《中國野史集成續編》《古今圖書集成》《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歷代詩別裁集》《明詩選》《全閩詩話》《螺陽文獻》等等……;莆田鄉賢的著述也涉及不少,如朱淛的《天馬山房遺稿》中的《海寇志》《海上贈言》,《續莆陽比事》《莆風清籟集》……還有不少臺海或外籍今人編纂的書籍,如《福建興化文獻》、鄭振滿、丁荷生的《福建宗教碑銘匯編》興化府分冊的《崇勛祠記》《英烈廟記》、《楓亭戚公平倭紀功碑》,武文新的《閩海雄風》,以及《秀嶼區志》《莆陽名勝寺廟楹聯選集》等等,不一而足。
除了翔實的史冊、文集記載,甚至還有《敕封天后志·破倭寇》這樣的媽祖抗倭助戰之神話傳說,體現神人一心,同仇敵愾,抵御外侮的精神所在。其中許多記載,彌足珍貴,一般讀者已經難以一見。
總之,這部廣搜羅、集大成的可貴讀物,圖文并茂,古今同輝。對于啟迪后人,以史為鑒,激勵斗志,發揚愛國愛鄉的情懷,都是大有裨益的,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