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小學校。一位80后的男教師,撐起全校僅有的5個學生。學生雖少,老師敬業依然。過端午,慶六一。一對夫妻集結愛心,帶著來自城里的4個孩子,來到山里,結對共度佳節。
鄉村“五人校”里的快樂“六一”節
■時報記者 黃凌燕 文/圖
5月31日,星期日。
這天,離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只有三天,而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
一大早,城廂區艾迪雙語學校的校長鄭開烽及他的妻子陳麗霞就帶著學校里的老師和4名學生,驅車前往常太鎮坑洋小學。他們要和山里的貧困孩子一起再過一次端午節,一起慶祝六一兒童節。
一師五生支撐的鄉村小學
如果不是城里的客人來訪,六一節這個屬于所有孩子的節日對于坑洋小學的小學生們來說將會和平常一樣平靜。
常太鎮坑洋村是革命老區村,村里唯一一所學校就是坑洋小學。聞訊趕來的常太中心小學校長林錦隆說起坑洋小學,心情很是沉重。1993年,坑洋小學開始辦學,最初是完小,在上世紀90年代,學校還一直保持著100多名學生的規模。
隨著城市的建設,經濟的發展,城里新添了許多樓盤,不少富裕的農民進城買房,安家落戶,他們把孩子帶到教學環境優越的城里讀書。近年來,國家重視外來工子女教育,不段有照顧政策出臺,一些去省內外大城市打工的村民,他們的孩子也跟著父母外出讀書了。幾年下來,坑洋小學的學生逐年減少,到后來高年級的學生都撤并到常太中心小學就讀。留下的都是家庭貧困的孩子,由于年紀小,生活不能自理,還需要家長照顧,暫時無法到離家較遠的中心小學和高年級的學生一起過寄宿生活。
“去年學校還有幼兒班、一年級和二年級,由兩位老師分擔三個班級10個學生的教學。今年,又有5個學生轉到中心小學就讀,生源再度減少,一位老師也隨之調走。如今,坑洋小學只剩一個班、一位老師、5個讀二年級的學生。”林錦隆說。
留下的老師叫李樣洋,這位出生在1981年的男教師臉上始終保持著親和的笑容。一件白色的襯衫穿在身上,干凈整潔。從中職畢業后,李樣洋就服從分配,回到家鄉常太鎮的村小學任教。他的家在常太鎮莒溪村,一周回家一次。有一個兩歲的孩子,妻子也是一位農村教師,生活并不寬裕。盡管山里條件艱苦,李樣洋卻一直勤勤懇懇。
語文、數學、音樂、美術、思想品德、體育、校本課程,在學校里,凡是二年級學生該學的課程,李樣洋一門不落,傾力傳授。“一天六節課,好在以前在學校里學過這些課程的教學,基本功還算扎實,教這些學生還是不成問題的!”李樣洋笑呵呵地說。
提起班里的學生,李樣洋露出慈愛的微笑。“他們都很乖,愛學習,同時也很貪玩,班里4個女生都姓葉,1個小男生名叫傅降祥,他聰明活潑。”隨后,他又嘆了口氣,說:“他們的父母都是貧困的農民,無法送他們去城里的學校就讀。班里的學生葉賓她父親弱視,她也弱視,安排她坐在第一排,每次上課,我都特意在黑板上把字寫得大一點,照顧她聽課,有時課后還特別給她補課。”
每天放學,李樣洋都要送他的學生們過馬路,看到他們安全了,他才放心離開。對于在山里教書,李樣洋覺得這工作挺好。“前不久,市文化局還跟我們村掛勾結對子,為孩子們送來了嶄新的課桌椅,還在學校建了個圖書室,社會各界都很關心我們鄉村小學呢!”
“現在學校還有五個學生,即使將來學生只剩下一個了,我也還是愿意留下來教書。”李樣洋說。
城里娃給鄉下娃的“六一”禮物
不足20平米的教室里,五張藍色的課桌椅擺放其中,老教室新桌椅顯得那么不協調。城里來的蘇老師笑容可掬地走上講臺,她看著臺下乖巧的五個學生,開始教起這些孩子從沒接觸過的英語。
“同學們,你們知道過兩天是什么節日嗎?過兩天是你們的節日兒童節!你們知道兒童節用英語怎么讀嗎?”蘇老師啟發著山里的孩子們,看著他們一臉茫然的樣子,蘇老師在黑板上寫下“Happy Children's Day!”并教孩子們讀和寫。4個城里來的孩子也來到教室里,他們悄悄地坐在山里孩子的旁邊,教他們一起讀英語。小伙伴們很快成了好朋友。
早在來山里之前,城里的孩子們就聽說了山里的孩子生活困難,他們沒有高級的文具,沒有漂亮的書包,沒有嶄新的衣服。這些懂事的城里孩子們紛紛拿出自己平時舍不得花的零花錢為山里的孩子們買了“六一節”禮物。
“我送給你一個紅色書包,咱們以后一起好好學習!”“這是最新款的文具盒,送給你!”“你喜歡畫畫嗎?這是彩筆!”......下課后,孩子們手拉手來到操場上,城里孩子迫不及待亮出自己帶來的禮物。書包、文具盒、彩筆、漫畫書,你一件,我一件,禮物多得連書包都裝不下了,感動的淚水溢滿了鄉里娃的眼眶。
住在學校附近的傅降祥奶奶傅美蓮特地來到學校,看著自己的孫子背上嶄新的書包,老人笑得合不攏嘴,她說:“昨天晚上,降祥告訴她明天城里的小伙伴要來學校和他們一起過六一節。這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吩咐她今天一定要叫他早起,可不能遲到。凌晨三點半他就自己起床了,興奮地不得了。”
在孩子們送禮物的同時,鄭開烽及他的妻子陳麗霞也在教室隔壁忙開了,他們把事先準備好包粽子的葉子、米等物品全部擺放在桌子上,讓城里的孩子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動手包粽子,重新過一個富有意義的端午節。
鄭開烽說:“前不久得知坑洋小學僅有5個小學生,而且他們都是貧困生,就想著來看看他們,讓城里娃把六一的氣氛帶到鄉下,和鄉下娃結對子,交朋友。他們同在一片藍天下,應該共同享受節日快樂。在今后,我們將繼續關注這個學校,為這些孩子奉獻愛心!”
“和山里的孩子一起過六一,我很快樂,他們生活條件那么艱苦,可依然很努力,真讓我敬佩,我要向他們學習!”12歲的城里娃鄭子為說。當他聽說還要和山里和小朋友一起過端午節時,鄭子為把零花錢拿出來買了桃子,送給山里孩子做為端午節的禮物。在山里的小朋友的幫助下,鄭子為學會了包粽子,他們還一起洗桃子、煮雞蛋。在歡笑聲中,城里娃和鄉下娃攜手共度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夕陽西下,鄉里娃一直把城里的小伙伴們送到大門。離別時,他們還贈送了自家產的枇杷給城里的小伙伴們當禮物。鄉里娃葉宇思說:“去年六一節,我們學校很安靜,今年城里的小朋友來和我們一起玩,還送了很多禮物給我們,這個兒童節,我們過得真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