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愛紅
紫菜又名紫英菜,是一種呈紫紅色或褐綠色的薄膜海藻。因其“散生時至青,干時紫色”而得名。在我們沿海地區,紫菜算是產值最高的栽培海藻,是沿海農村經濟的支柱產品,亦屬大眾化食材。它的營養價值豐富,富含鈣、鐵,可增強記憶,治療貧血,促進骨骼生長,有補腎養心的功效,可做保健食品,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20世紀80年代,我經常在家中餐桌上吃到“紫菜煮馬鮫魚”“紫菜蛋花湯”,讓成年之后的自己對紫菜產生了厭倦,感覺它如地瓜一般尋常,不足以留戀。這些年,若有好友攜來紫菜相贈,我總在不好推卻的情況下接受,再悄悄將它們給了母親。老年人都將紫菜視為素食中的美食,母親也不例外,老家的餐桌上從未間斷過一碟紫菜。
而讓我對紫菜看法轉變,是前段時間我們前往霞浦的采風。行程里品到了異地海域的紫菜,讓我感覺其風味鮮美、細嫩。霞浦飯店里的“紫菜拌蝦米”佳肴,令我唇齒留香,萌生了買些霞浦紫菜回家學著烹調的念頭。回家之后,我大展廚藝,連續三日烹飪“紫菜拌蝦米”“紫菜海蠣酥”“紫菜蛋花湯”,惹得先生對同行的幾個醫生調侃道:“我家這幾天餐餐都是紫菜上桌,喝的也是紫菜湯,我如今連呼吸都有紫菜味。”聽他風趣、詼諧的話語,我不禁啞然失笑。對紫菜不屑多年后的今日,自己竟然饒有興致地對它喜愛、研究了起來,并對自己烹飪的紫菜美食,感到沾沾自喜。
莆仙的紫菜文化美食,系列繁多。飯店里時常會見到“紫菜燜飯”:以紫菜加上干貝、蝦米、肉絲,燜出來的米飯,粒粒飽滿,帶有濃郁的海鮮味,晶瑩剔透得叫人難抵誘惑。再是“紫菜煎蛋蝦餅”:在適量的淀粉中加入些許新鮮的蝦仁,打入一個雞蛋,加適量的蠔油、鹽、雞精,拌上蔥花,煎出的“紫菜煎蛋蝦餅”有紫菜鮮味,亦有蝦與蛋之美味;口感細滑,入口柔潤,美不勝收。莆仙的“紫菜海蠣酥”備受美食客喜愛:先將浸泡過的紫菜剪碎,加入瀝干的海蠣,以及醬油、鹽、胡椒粉攪拌均勻,最后加入面粉、雞蛋、香菜后,一勺一勺地舀入燒開的油鍋之中,以小火油炸數分鐘至金黃即可起鍋??谖蹲匀皇窍愦圊r美,風味獨特。
而我喜愛的壽司美食,自然逃不開紫菜的助力了。在超市購買專做壽司的紫菜海苔,將摻入三分之一糯米的米飯置涼,加入適量壽司、醋、香油。攪拌均勻后,舀一些均勻平鋪于竹簾上的紫菜,再擺上切成細條狀的黃瓜、火腿、蘿卜,加些肉松也行,緊緊地卷上小竹卷,兩邊再壓緊,最后切片裝盤。一盤紅、黑、綠、白相間的圓狀美食,呈現于眼前。拿上一塊入口,紫菜、肉松、火腿之鮮美,黃瓜的清爽味,立刻彌漫了整個口腔,讓人吃了還想吃……
如今,不單我留戀著紫菜美食,先生也心動、行動起來。他做的“紫菜蛋花湯”在家里餐桌上堪稱一流:撕一塊紫菜泡水、瀝干,兩個雞蛋打花備用。先下一勺花生油扁香蔥花,倒入開水,放入紫菜滾煮三四分鐘后,在沸騰處分幾次打入蛋花,不去攪動;待完全沸騰之后,加入調料,撒入切碎的香菜,淋進幾滴小香油。一盆色、香、味俱全的“紫菜蛋花湯”上桌了,讓人垂涎欲滴。
中國人食用紫菜歷史悠久。唐代《集異記》有采紫菜的記載;元代時期“南澳紫菜”有開始出口外銷記載;明代《五雜俎》指出人們將荔枝、蠣房、子魚、紫菜作為福建的“四美”。
紫菜必須密封,在干燥處存放,否則很容易返潮變質。我國至今已發現、制作出七十多種紫菜,例如“條斑紫菜”“壇紫菜”“圓紫菜”等,叫人目不暇接。在這個注重養生的時代,將紫菜多樣化制成美食的同時,也映證著,紫菜從古至今都是尋常人家對生活積極、向上的一道精神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