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榮
七
臺灣地區與莆田的淵源很深。從宋元開始,就有莆田人過海峽,定居澎湖和臺灣。現在島上不僅繁衍著數百萬的興化后裔,而且在臺灣地區的一些村莊和街道,還流行著莆仙方言,過著莆仙傳統的民間節日。當然,媽祖信仰無所不在。
“在臺灣的開發過程中,媽祖的影響更是既深且遠的,當年的大陸移民,如果不是虔信她的守護能力,敢于憑著一葉輕舟漂洋過海而來的,可能就不會有那么多。”
臺灣地區的民眾,大多是閩粵移民的后代,其中有80%以上祖籍是福建。由于他們的先祖渡臺時奉祀了從大陸故鄉請來的媽祖,所以臺灣地區大部分居民信奉媽祖,把媽祖當作保護神。
澎湖天后宮是臺灣地區最古老的媽祖廟,也是全臺歷史最古老的廟宇。據有關史料記載,該廟建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雖歷經戰火和自然災害,但如今依然保持完整。
莆田人洪昇和顏思齊、鄭芝龍等曾設寨于笨港(今北港),他們開墾臺灣時的“開臺媽祖”,也是從湄洲祖廟奉請去臺的。如今已經成為臺灣地區媽祖香火旺盛的媽祖廟之一。
清雍正八年(1730),湄洲人林永興攜眷入臺,定居大甲鎮。當地居民見到林永興家中供奉從湄洲帶來的“湄洲媽”,于是集體營建了一座規模較大的媽祖廟,將林永興家的“湄洲媽”奉入該宮,成為附近地區的總宮,這就是大甲鎮瀾宮。
明永歷十九年(1665),鄭經派劉國軒駐兵屯田于鹿港時,大規模招募大陸人民去臺開墾,莆仙人在南岸興建了一座媽祖廟叫“興安宮”,俗稱“新媽宮”。
媽祖是臺灣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神祇。臺灣地區的媽祖信仰,濃烈而又瘋狂,不論男女老幼,皆視媽祖為保護神。每年的農歷正月、三月二十三、九月初九,幾乎是臺灣地區民間的狂歡節。
莆田是媽祖故鄉,湄洲媽祖祖廟是臺灣地區媽祖信眾的心靈故鄉。如今,每年都有數十萬臺灣人,走進莆田,走上湄洲島,跪拜媽祖,尋求著心靈的回響,表達對媽祖的敬仰。
八
時間在流逝,流逝的是歲月中的花開花落,沉淀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媽祖信徒對祖廟、對媽祖的虔誠守望。
千年祖廟蘊藏著千年不朽的故事,流傳著千年可歌可泣的傳說。因為祖廟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無數的信徒用赤誠的膝印千百次跪叩平整;因為祖廟的每一座殿宇,都有無數的信眾,用汗水和心血千百日夯實基礎,一磚一瓦辛勤地建筑;因為祖廟的一梁一柱、一碑一爐,都有一顆心一塵不染的表達,都有一個生命永恒的精神高度。
從公元987年屹立在湄洲島上的媽祖廟,到今日氣勢恢弘的祖廟建筑群。每一段時光的深處,都凸顯著人間至誠的愿望,都傳誦著世間不絕的祈求。而那遍布在祖廟山的建筑,如那凝固的音符,無聲地跳動著每一顆心靈優美的抒情,并隨著每一縷走過祖廟的海風,沿著大海無邊無際的濤聲,走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在千年漫漫的歲月里,祖廟的往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詩,有時高亢,有時低沉。或因戰爭的洗卻,或因大自然的災難,祖廟里的磚瓦總是和時代的風云際會連在一起,總是和人民的喜怒哀樂連在一起。但祖廟里的那一爐香煙,不因時間的流逝而停止,供桌上的那一炷燭火,不因社會的變遷而熄滅。莆田信徒用那堅韌的性格守候祖廟,守望媽祖,從而演繹了一幕又一幕感人肺腑的故事。
從1978年到1997年,在林聰治積極帶動下,經過媽祖信徒近二十年不斷地添磚加瓦,湄洲媽祖祖廟終于完成了西軸線工程,牌坊、長廊、山門、香爐臺、儀門、廣場、鐘鼓樓、正殿、寢殿、梳妝樓、朝天閣、升天樓、媽祖石像、佛殿、觀音殿、玉帝廟、中軍殿、圣父母祠以及愛鄉亭、龍鳳亭、思鄉亭、思鄉山莊、香客山莊等三十六處龐大工程,形成了莊嚴肅穆、氣勢恢弘的祖廟建筑群。從此千年古廟恢復了歷史原貌,成為海內外媽祖信眾的朝圣中心。
林聰治的姓名已深刻在媽祖祖廟厚重的史冊上,深刻在一代又一代媽祖信眾的心靈上。
一縷縷陽光穿過茂密的樹葉叢,輕輕灑在她堅毅、慈祥、和藹的臉龐,她輕聲地沿著石板條鋪就的一級級臺階,堅定而又執著地走向一座座殿宇,點香叩拜,祈告著人間的平安,她溫和的背影,融入了人流中,成為祖廟一幅永恒的風景。
祖廟山山坡上那座老舊而又溫馨的小樓,居住著她不息的夢,這個五十年如一日守望媽祖的女人,又以這樣的方式,終身不渝地守望著。她踐行著“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她已同媽祖一樣屹立在人們敬仰的目光之上。
九
四海恩波頌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
莆田是媽祖的故鄉,湄洲媽祖祖廟是全世界二億多信徒的心靈原鄉,是純潔的精神家園。
威嚴的儀仗隊,繽紛的彩旗隊,一行行手執香旗、香燭的民眾,此起彼伏的莆仙民樂,大鼓吹的狂,十音八樂的雅,火銃炮驚天動地的吶喊,一切的一切,都是莆田人用最熱烈的方式,守望媽祖。
時間的風已吹過千年,吹過莆田的大地。媽祖的大愛無疆,已隨著每一片風帆,漂泊在大海之中,已隨著每一陣濤聲,傳遞她平安的祈禱。她永遠站立在祖廟山上,遠眺整片海洋,整個世界。她讓愛和善良如海風一樣,吹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有莆仙人的地方,就有媽祖。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廟。
有海的地方,就有媽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