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珠
小時候,我生了一場大病,當病好后第一次下地走路的時候,我的雙腳如同踩在棉花上,輕飄飄的,似乎一陣風都可以把我刮走。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因此享受到了一天吃一個雞蛋的特殊待遇。
雞蛋有多種吃法,可以煮著吃,可以煎著吃,也可以炒著吃,等等。當時流行一種說法,即吃雞蛋花才最有營養(yǎng):就是把雞蛋在碗沿輕輕地磕破一條縫,打在碗里面,用筷子把雞蛋攪拌均勻,然后倒入剛剛燒開的開水,雞蛋就會在碗里面上下左右不停地翻卷,之后會變成黃色的一條條,這樣的蛋花自然好吃。后來不知是哪個缺心眼的人給我媽媽出了個餿主意:如果倒入的開水不是很燙,蛋花當中就會有紅色的一條條,據說這樣半生不熟的蛋花最有營養(yǎng)。看到這樣的蛋花,我的心里就開始反胃,喝下去有點困難;媽媽則像個警察一樣,站在一旁,虎視眈眈地監(jiān)督著。我只好閉上眼睛,脖子一仰,硬著頭皮將它灌了下去;若媽媽不在身邊,我就會把黃色的蛋花先喝下去,剩下紅色的蛋花則趁機倒掉。
有次,我偷偷“作案”時被鄰居大媽看見,她扮演了鐵面無私的包公,第一時間就把看到的情況告訴了媽媽,我心里忐忑不安,心想暴風雨就要來臨啦!媽媽是個特別節(jié)儉的農村婦女,經常教育我,糧食來之不易,一定要節(jié)約糧食。有時吃飯,我不小心掉了一粒米在桌子上,媽媽就會讓我撿起來吃,現在卻把蛋花倒了,這下肯定完了。農村一直流傳這樣的一句話:如果浪費糧食,就會被雷劈。長大后,我才知道這是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而編造的。那時,我年齡還小,每當天上打雷時,我就會嚇得縮成一團,恨不得躲到老鼠洞當中……
有一天,天上雷聲滾滾,我又嚇得瑟瑟發(fā)抖,三哥無意中看到我這一奇怪的舉動,不解地問道:“你這是怎么啦?”我臉色蒼白,顫聲道:“不要,不要,我以后再也不敢了。”三哥不由分說地拉起我,再三問原因,我這才把事情告訴他,他大我四歲,知道的事情自然比我多,他聽了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最后捂著肚子,笑著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家人,家人也不由得笑了。媽媽把我摟在懷里笑著說:“孩子,別怕,媽媽以后會把蛋花煮熟。”我忙不迭地點頭:“媽媽,我以后再也不敢了,雷公以后不會劈我了吧?”他們又一次哄堂大笑,三哥甚至把嘴里面的飯都噴出來了。
這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依然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