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平
又是天涼好個秋!
云村西園,可眺高天流云,可望秋山聳翠,可賞南籬花色,更有秋香彌漫。
秋之妝容在秋色,秋之品韻是秋香。這是季節(jié)之香,如云似霧,隱隱約約,團(tuán)團(tuán)陣陣:茉莉香魂仍在,玉蘭清香四溢,秋蘭幽香淡雅,還有檸檬播散提神之香,眾香裊裊婷婷縹縹緲緲,把仲秋之季打扮得芬芳襲人,神韻飄舉。
品覺秋香,心生歡喜。她超然于有形世界,是嗅覺、味覺、聽覺;也超脫了無形世界,是色覺、觸覺、美覺。凝神品鑒,米蘭花蕓香淡遠(yuǎn),令人想起在水一方的伊人,霧里看花,飄忽得幾不可見。曼陀羅花則亮出天使的號角,吹出一朵朵輪圓具足的供奉,陣陣檀香里隱現(xiàn)著神圣的佛陀,高踞蓮花座上低首垂目,慈悲著煙熏火燎的蕓蕓眾生。
品讀秋香,浮想聯(lián)翩。想起了北京有香山,山上紅葉可題詩。也想起秭歸有香溪,哺育出流芳千古的詩人與美人。還想起那年叩訪白居易草堂,廬山花徑蜿蜒,冷香游蕩,香影依依……
有人評說,初級的快樂是物質(zhì)的快樂,是飽暖物欲。中級的快樂是精神的快樂,是詩詞歌賦,游走天下。高級的快樂是靈魂的快樂,讓他人因你而快樂,而你因樂而樂。大抵想來,香也有品級,普通之香使人神清氣爽,高級之香令你心曠神怡,頂級之香導(dǎo)你超凡入圣。
顯然,超脫于龍麝奇楠等生理之香的,該是精神之香,她高逸于季節(jié)之外,香天里有春風(fēng)精神,香海里有秋水文章。
前人有詩云:“不愁明月盡,自有暗香來。”精神之香當(dāng)是浮動的暗香,香影無形,卻發(fā)酵了歲月,提拔了季節(jié),是紅塵掩不住的美意,煙火包不住的靈思。精神之香是心念的表征,她不同于繁花艷卉的襲人,卻追懷淡香幽影的繾綣,是菊的風(fēng)致、梅的氣格、蘭的清品、松的高標(biāo)。
精神之香靈覺飄舞,她隱于香天秀地的古典園林,是詩意靈心的棲居;也顯于巍峨俊秀的高山大川,伸延無限壯麗的遠(yuǎn)方。呵呵,中國藝術(shù)的妙境,就隱于這種神香遠(yuǎn)溢的天地里。香草美人,氣味形色,只是走向這片天地的引子。幽徑通往的情采意韻,亭閣隱藏的慧眼靈思,才是她的品質(zhì)。
呵呵,年齒漸老,喜歡有歲月的東西,也祈愿以香為生命的滋養(yǎng)。夜色里獨步西園,與那株老桂談心,也與那叢雞蕉葉說愛,加以幾方太湖、靈璧點撥,有暗香盈袖。許是明月當(dāng)空,夜靜心寧,品覺更加靈敏。那棚使君花,如天女散花簇簇懸垂,瑞香飄逸,誘人遐思。月光下的散沫花迷蒙恍惚,香得如煙似霧。最是那盆夜來香,日間含蓄低調(diào),夜里卻香風(fēng)招搖,超脫人寰……
香是古典園林之魂,蘇州拙政園中的香洲、香影廊、玉蘭堂、遠(yuǎn)香堂、雪香云蔚亭等,均系以香為魂的佳構(gòu),縱橫漫溢的香韻,突破了園林的靜態(tài)空間。獅子林中更有“聽香”景致,讓人們逍遙漫步曲折回廊,聆聽香之靈音。杭州西湖的曲院風(fēng)荷,更是讀香、聽香、品香、悟香佳地。
曲院出塵而隱,荷花迎風(fēng)而舞,就像一派自由招搖的風(fēng)帆,情、境、形、色、聲、味、韻俱絕。顯然,在中國文化的曲院,風(fēng)荷傳遞的不僅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香品,還搖曳出凌風(fēng)卓立的香姿,飄舞精神拔節(jié)的香標(biāo)。神游其間,有雪滿山中、月明林下意韻,游得你靈魂出竅。
于是,想起了靈魂之香。如果說香可嗅亦可讀,可聽亦可品,可覺亦可悟,當(dāng)然要品出“味外之味”,覺出“意外之意”,悟出“韻外之韻”。精神之香可以是春風(fēng)馬蹄,踏花歸去;可以是浪漫性情,快意人生;也可以是悠游歲月,嘯傲煙霞;還可以是“治大國如烹小鮮”的人生自信。而超越精神品級的靈魂之香,說不清,道不明,也許是行善播愛的自然自發(fā)之香,或許是洞悉天道的大徹大悟之香,其高妙難以備述。
《紅樓夢》中,太虛幻境焚有幽奇之香,警幻仙姑對寶玉道:“此香乃塵世所無,爾如何能知!此系諸名山勝境初生異卉之精,合各種寶林珠樹之油所制,名‘群芳髓’。”好個“群芳髓”,生發(fā)于“幽微靈秀地,無可奈何天”,怎能不透徹靈府魂宮呢!雖說曹雪芹所寫是幻境幻香,但以慧覺靈思論之,太虛幻境可以是多維時空,群芳之髓也可指靈臺天香。日月盈虧,辰宿列張,只有看透富貴煙云、生涯滄浪,掙脫滾滾紅塵的引力場,超脫大千世界的無邊欲望,方能跳出“三維”盤絲洞,縱橫過去未來,遨游天上人間,修成群芳之髓的靈魂之香。
人們常道,煮酒論英雄,聞香識美人。品悟靈魂之香正如見識絕代美人。她是天地多情的傾訴,造化供奉的高雅;是把人間煙火味修煉得返璞歸真的靜香,也是圣潔氣質(zhì)自然而然飄溢的妙香,她綻放天使般的笑容,可安撫精神,熨帖心靈。她如蹈水而來的海上女神,生發(fā)于生命價值的超卓,升騰于人生意義的崇高,以大善披蓋蕓蕓眾生,以大愛獻(xiàn)祭宇宙天地。“至今滄海上,無處不馨香”,當(dāng)你愛意縱橫,便馨香鋪展,成為愛的滄海闊洋;當(dāng)你以滋潤人間為己任,你便成為幸福的源泉,信仰的立方體,揚芳千秋萬代。
李白的《廬山東林寺夜懷》詩中有“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之句。佛教中的至高境界稱為“眾香界”,天香周流十方世界。顯見,靈魂之香當(dāng)是大美天香,在前方牽引陽光播灑溫暖,以靈性的溫度、德行的厚度、大愛的廣度抵達(dá)人心,傾倒眾生。靈魂之香升騰于精神高原,是心靈的壯美風(fēng)景,她自然而然生發(fā),自由自在漫延,氤氳著愛的生生不息,善的無私施舍。她飄逸滄海昊天,彌漫著與日月星辰共蹈的天地精神。
穿行紅塵,秋園品香,品出了香風(fēng)彌漫的香道,于是擦亮心廬之火,點燃一瓣心香,升騰于靈魂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