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合浦
莆禧古城 吳芹芹/攝
浮曦,今稱“莆禧”(方言念為“莆靴”),位于莆田忠門半島東南端,是個小村落,與湄洲島隔海相望。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明代開始在這里設守御千戶所,筑石頭城。此地至今仍保留一段蜿蜒數百米的古城墻(省級文保單位),人們乘車去湄洲,路過這里,免不了投去懷古的目光。城墻內現有一座天妃宮,廟貌巍峨,文物薈萃,是有記載的宋建媽祖分靈廟之一。因為當時稱“崇福夫人廟”,考媽祖于宋乾道三年加封“崇福”,故該廟必創建于此前。
今天這個故事就涉及這座崇福夫人廟。
話說南宋紹熙三年(1192),有一個福州人,名叫鄭立之,應該是個商人,在閩粵兩地跑船做生意。有一天他從廣東的番禺駕大船載貨泛海還鄉,正好經過湄洲灣的浮曦(莆禧)海面,船停港內暫歇,補充給養。
此時有一個好心人匆匆趕來船上向鄭立之報告,說是他發現近海有六艘海盜船,停著不動,可能就是準備在海上劫掠你們這艘貨船的,你們要趕緊想辦法應對!
鄭立之得此報告,不敢怠慢,立即召集眾船員商議。大家一致認為應先上岸去浮曦崇福夫人廟求媽祖保佑。
于是鄭立之詣廟虔誠祈禱,卜杯求媽祖庇佑商船平安,居然連得三圣杯示吉!
鄭立之心中大喜,知道媽祖定能護佑自己和船上眾人殺出重圍,萬保無虞,但為了絕對安全,仍然回到船上與大家商議對策。他說:“海盜有六艘船而咱們只有一艘,明顯不占優勢。因此我們如在白天出海與賊船相遇,必然兇多吉少;況且這個來送情報的人萬一不可靠,那就中計了;不如在凌晨出發,出其不意,或許就逃過了賊船的包圍。這可能也是剛剛卜杯時媽祖教我們應該這樣做的吧!”
眾人聽鄭立之說得很有道理,于是都贊同這個辦法。
事不宜遲,待第二天凌晨曚昽中,鄭立之率眾船員離港出海,船剛剛駛出不遠,果然看到有六艘賊船翔集于海面上。眾人想盡力駕船逃避,殊料卻被賊船發覺了,其中兩艘賊船也火速追來,眼看就要被追上了!
鄭立之見狀,一方面立即面向浮曦崇福夫人廟方向,禱告媽祖護佑,一方面命令眾人披上事前準備的甲胄,拿起船上備用的弓箭,拼命向賊船射去,阻止賊船靠近。而賊船那邊也弓箭長矛齊上陣,于是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海戰!
不一會兒,鄭立之這邊的箭矢發射無數,幾乎都快將箭矢射光了,可賊船仍然越靠越近,雙方的船舷眼看就要碰撞到一起了!此時有一個持長叉的賊人甚至正準備跳上鄭立之的商船……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忽然海上煙霧勃起,風雨倏至,驚濤駕山,一下子變成暗黑的深夜,雙方都看不到對面的人影了……
又過了一會兒,海面上漸漸轉為晴朗,鄭立之放眼望去,卻見六艘賊船早已向東南駛去,帆影越來越小幾乎就要看不見了。而鄭立之自己的商船也不知不覺往北駛出數十海里,完全脫離了險境。
鄭立之大大地松了一口氣!船員們也歡呼相慶!大家都知道,這是拜崇福夫人所賜,是媽祖顯靈,讓賊船遠遁,讓他們逃過一劫,取得完勝!
這個故事收在洪邁的《夷堅志》一書中。
洪邁(1123-1202),字景盧,號容齋,江西鄱陽人。宋紹興十五年(1145)中博學宏詞科,累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翰林學士,以端明殿學士致仕。卒謚文敏。著述宏富,有《容齋隨筆》《夷堅志》等。其《夷堅志》載有《林夫人廟》《浮曦妃祠》兩篇早期媽祖文獻資料,可謂十分難得。